2018年上市至今,北汽蓝谷先后经历6任董事长,包括胡革伟、姜德义、刘宇、代康伟等,其中3人任期不足1年,最短仅4个月(如姜德义)。同期总经理更换7任,董事会秘书、监事会主席等核心岗位亦频繁调整。
刘宇2021年1月-2024年7月(约3年半);
2024年7月代康伟接任董事长,但2025年3月即辞职,任期仅8个月;
张国富接任,成为第6任董事长。
财务恶化:2020-2024年连续5年亏损,分别亏损-64.82亿, -52.44 亿,-54.65亿, -54亿, -69.48亿,累计亏损超290亿元。
资金链紧绷:2024年三季度货币资金37亿元,短期债务77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2.31%。北汽集团多次注资(如2024年子公司增资101.5亿元)仍难止血。
北汽蓝谷五年五换总经理,从营销老将(刘宇)到技术专家(代康伟),再到实战派(张国富、刘观桥)。
从这些时间线来看,2020年到2024年北汽蓝谷的亏损和失败主要还是刘宇和代康伟这个组合任职期间产生的。
现在张国富和刘观桥的组合最少已经把极狐的产品矩阵做出来一定的成绩。
至于享界可能还是华为和北汽集团在投资理念方面没有达成一致,所以北汽集团除了16亿的密云享界超级工厂和配套的投入,看不到对享界有更多的投入。
至于下半年会不会继续在享界销售专网和享界的扩产方面进行投入只能等北汽集团或北汽蓝谷的公告。
华为也不傻,北汽集团如果总是想带着碟酱油过来就想吃鸡,华为估计也只会给他们装一碗汤。
现在很清楚享界没能从华为五界中冲出来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北汽集团不敢或不肯投入,也可能是因为之前极狐的合作让北汽集团对投入产生怀疑,但极狐的品牌力就算华为智驾加持也就是能和传统车企或其他新势力pK一下了,和华为五界怎么比?可为什么北汽集团就是不愿意提前在享界投入,非要等北汽蓝谷来做?
其实北汽集团以连亏4年,已经亏掉300亿的北汽蓝谷来和华为合作,就已经是很没有诚意,北汽蓝谷的优势是上市公司,但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资金实力,去年100亿的子公司定增融资也只是维系现有资产的运转。
本来销售渠道的建设和扩产其实北汽集团完全可以类似赛力斯和重庆国资提前投入的,说实话如果不是北汽集团这个国字头的牌子,华为就算是给钱也未必能让你进五界。
不过现在北汽蓝谷也是在全力投入享界,6-12享界销售专网启动。
2025年2月,北汽蓝谷公告将募资55.32亿元用于享界品牌三款新车型升级开发(S9增程版、S9旅行版、b+级SUV),其中7亿元来自此前募资,剩余通过定增补充。
每月投入1200名研发人员配合华为团队,研发费用占比达21.99%。(2024年投入31.91亿)
成立享界事业部,配备近百名金牌销售,品牌优先级高于极狐。
北汽集团角色:未单独设立享界专项基金,但通过战略定调、高层推动、联合融资、渠道共享实现深度绑定,本质是资源协同而非独立财务投资。(主打一个酱油管够,鸡你出。)
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宣称“All in享界S9”,并调动集团资源支持。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张国富透露,已配置“超百亿专项投资”用于新能源专属平台(如bE22平台)研发与试验体系搭建。
北汽蓝谷的bE22平台是一个高度模块化、智能化的纯电整车平台,通过统一架构标准实现了在镇江(蓝谷麦格纳工厂)和北京密云(享界超级工厂)两个不同生产基地的柔性化制造,同时服务于极狐(ARcFox)和享界(StELAto)两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