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集团和小米的合作也不是整车项目,马特贝通过亦庄基地的查询进一步挖掘北汽集团的投资情况:
核心投资项目:合资电芯工厂
项目主体:北京时代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5月17日)
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
股东结构:宁德时代(51%,出资5.1亿元)、北汽海蓝芯(北汽子公司,39%,出资3.9亿元)、小米汽车(5%,出资0.5亿元)、京能科技(5%,出资0.5亿元)
产能目标:30Gwh\/年,专注高能量密度电池研发。
计划2027年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的固态电池,保障小米SU7系列、北汽极狐车型的电池供应,降低采购成本15%-20%。
小米SU7的生产由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北汽集团全资子公司)承担,该公司专注于传统越野车和新能源车制造。工信部公告明确标注其为小米SU7的生产企业。
2025 年 2 月,北京亦庄国际开发建设集团收购北汽新能源位于采育镇的闲置资产(原亦庄基地关联地块),计划打造汽车产业园区。这一动作反映亦庄基地正通过资产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亦庄基地一期的整车制造项目已暂停推进,通过电池生产基地建设和资产盘活,融入区域新能源产业链生态。未来,亦庄可能以研发配套、产业链协同等形式参与北汽集团的高端化布局,但大规模整车扩产的可能性较低。
北汽集团未直接参与亦庄基地二期的整车制造项目,产能方面还是集中在密云的享界超级工厂和镇江麦格纳极狐工厂。
享界超级工厂(密云基地):生产享界品牌车型,设计产能 12 万辆 \/ 年。
极狐制造基地(镇江基地):生产极狐品牌车型,设计产能 15 万辆 \/ 年。
分基地产量的合理推断:
极狐基地:2025 年 6 月交付量为 10,352 辆,同比增长 65.13%,上半年累计交付 55,503 辆。考虑到车企通常会预留一定库存,其 6 月产量应略高于销量,预计在1.1 万 - 1.2 万辆之间。
享界工厂:根据 2025 年 5 月披露的信息,享界 S9 增程车 6 月计划产量为 5000 辆 \/ 月。结合市场需求增长,实际产量可能提升至6000-7000 辆。
享界超级工厂一期设计产能为12 万辆 \/ 年,自 2024 年 8 月正式投用以来,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工厂预留了30 万辆 \/ 年的扩展空间,未来可通过增加生产线、优化工艺布局等方式实现产能跃升。这一规划与北汽蓝谷 “三年跃升战略” 相匹配,旨在满足享界品牌后续车型(如 mpV、SUV 等)及极狐高端产品线的生产需求。根据 2025 年 3 月北汽蓝谷官方回应,工厂 “具备进一步扩产的条件”,但具体扩建时间表尚未明确。
密云享界超级工厂当前产能为12 万辆 \/ 年,已进入满负荷生产阶段,主要支撑享界 S9 系列车型的交付需求。中长期规划产能为 30 万辆 \/ 年,但具体扩建时间取决于市场需求、资金状况及供应链稳定性。
享界要能做到30万辆\/年的产能目标,按30万的单价算,年营收也是900亿,按北汽集团的规划,今年估计不会有享界新基地或新产能的规划了,要扩建还是密云的超级工厂。北汽的资金重点放在销售专网建设方面可能效果更好。
镇江工厂一期设计产能为 15 万辆 \/ 年,主要生产极狐品牌车型。2025 年 6 月极狐品牌交付量达 1.04 万辆,上半年累计交付 5.55 万辆,同比增长 211%,显示产能利用率已接近饱和。二期扩产规划,北汽新能源官网明确提到,镇江工厂预留了二期年产 30 万辆的用地,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及库房等设施的扩展空间。这一规划在 2019 年合资协议中已明确,目标是将总产能提升至 30 万辆 \/ 年。尽管当前尚未启动二期建设,但物理条件已具备,未来可根据市场需求快速推进。
短期(2025-2026 年)
镇江工厂将通过技术改造和双班生产提升现有产能至 18 万 - 20 万辆 \/ 年,满足极狐品牌销量增长需求。同时,启动二期工程前期筹备,包括土地平整、设备招标等。
中长期(2027 年后)
若极狐销量持续增长且资金到位,二期工程将全面启动,总产能提升至 30 万辆 \/ 年。此外,工厂可能引入其他品牌代工或出口业务,进一步消化产能。
极狐3年跃升计划的销量是50万辆,镇江的产能扩展后都不够,估计极狐的新产能基地可能会更早启动,有可能是原来变更的亦庄一期,但还是要看下半年极狐t1和S3上市后的效果,极狐6系也要观察,即使失败了也要看看最终的数据。
极狐 S3 在北京市密云区西统路 188 号(即享界超级工厂)登记生产资质,极狐 S3 作为全新车型,可能需要利用密云工厂的智能化生产线实现bE22 平台升级后的技术落地。
极狐S3如果是在密云生产,那北汽蓝谷还是想快速提升整体产能利用率,目标就是扭亏,但这种动作会不会拉低享界的豪华定位,不知道张国富他们怎么考虑。
北汽蓝谷和北汽集团未来的产能规划基本还是围绕密云超级工厂和镇江麦格纳工厂来扩建,下半年如果享界和极狐在销量上有明显的提升可能会有新的基地,目前看概率不大,原来就是背负52万的产能,但实际产能利用率极低才导致北汽蓝谷连续5年的亏损到今年都很难逆转,所以北汽集团再扩建新的产能基地内部决策是有一定阻力的。
bEIJING 品牌新能源车型(如 EU5、EU7 等)在 2024 年完成网约车业务清库后,对私销售渠道逐步收缩。2025 年 3 月,北汽新能源销量数据中未单独列出 bEIJING 车型,且官网不再提供相关配置及购买入口。目前,经销商处仅存少量库存车,且无后续补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