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0-15,周三,6:45,艰难前行。
昨天的消息也不少,还是简单先罗列,再做分析。
openAI结盟芯片、云巨头,AI生态闭环了吗?
这其实不是新闻了,从甲骨文那次合约开始的。
当地时间10月13日,openAI与博通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推出总容量达10Gw(千兆瓦)的定制芯片。openAI将负责芯片设计,博通则从2026年下半年开始进行芯片开发与部署。
作为全球估值最高的AI初创公司,openAI已连续抛出重磅合作,与甲骨文、英伟达、Amd等巨头签署总额约1万亿美元的协议,覆盖算力、云服务等多个关键领域。
这一系列布局预计将使openAI在未来十年获得超30Gw的算力支撑。有观点认为,此举已形成AI生态的“闭环”。
好听的说法是生态闭环,实际上就是搞了一份三角合同,或者三方合同,只是参与方以opENAI为主导,各自和博通、英伟达这些芯片供应商,甲骨文这些算力供应商签署合作,这种合作直接引导市场对可能形成的营收产生预期。
例如:openAI动作频频:先与甲骨文达成一项为期五年、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协议;又与云计算服务商coreweave签订三项共计224亿美元的合同,并计划向后者投资3.5亿美元作为合作的一部分;此外,openAI还与微软达成营收分成协议,尽管具体条款尚未公开且仍在重新协商。
这是openAI对服务商的捆绑,openAI提供采购协议,通过协议来产生未来的营收想象。
同时在硬件方面,openAI亦展开深度绑定。它与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达成战略合作,将两家存储芯片巨头纳入其“星际之门”(Stargate)数据中心建设计划。为运行先进AI模型,openAI预计每月需要90万片dRAm晶圆产能。三星将提供高性能dRAm及先进封装解决方案,而SK海力士也将参与供应链支持。
与此同时,openAI与英伟达达成战略合作,将借助英伟达系统(涵盖数百万台GpU)构建至少10Gw的AI数据中心,用于训练下一代模型。英伟达还计划逐步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
随后,openAI再与Amd(超威半导体)签署协议,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技术整合,未来数年内部署6Gw的Amd图形处理器算力。作为对价,Amd向openAI发行1.6亿股认股权证,约相当于其10%的股份。
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在最新的访谈中表示,从电子元器件制造、物理设施搭建,到电力设备、芯片产能扩张,再到消费者需求和商业模式的支撑,所有环节必须同步启动,“这是一场复杂的多线协调战役,未来几个月还会有更多的交易”。
表面看这些是算力与算法的紧密结合、企业互为资本与用户的格局,但实际上如果把资本引导锁定到openAI一家公司,他们如果做不成怎么办?而且资本都集中在这些小部分公司里,整个行业其他公司参与门槛拉高之后,对行业伤害很大。
但最终其实还是资本市场对这种未实现的营收和业绩进行炒作,一旦市场崩溃,这种垄断带来的优势不止是画饼,实际上已经是吹大的泡沫,一旦泡沫破灭,泡沫内的企业会对投资者带来多大的伤害?
马特贝现在猜向心坍缩,最大的可能也许就是来自这个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