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站在御书房的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满是对尔康的思念。
西北边疆的战事已经逐渐平息,捷报频传,但她仍然无法放下心中的牵挂。
她知道,尔康肩负着国家的重任,而她自己也在宫中努力学习朝政事务,为天下苍生尽一份力。
就在此时,一名太监匆匆走进御书房,躬身禀报道:“皇上,永燕公主和尔泰大人求见。”
皇帝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快请进来。”
不一会儿,永燕公主和尔泰便走进了御书房。
永燕公主身着一袭华美的宫装,气质端庄典雅,而尔泰则身着官服,神情严肃。两人见到皇帝,齐齐行礼道:“臣(臣妹)叩见皇上。”
永恒:“燕儿当初先帝在世的时候你就不用行礼,现在还是不行礼。”
永燕:“知道了皇兄,今后不再行礼。”
皇帝摆了摆手,示意他们起身:“燕儿、尔泰,你们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来御书房?”
永燕公主微微一笑,说道:“皇兄,臣妹此次前来,是想向皇兄禀报一件重要的事情。
臣妹在宫中得知,西北边疆的局势已经逐渐稳定,尔康大人屡建奇功,真是令人欣慰。”
皇帝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是啊,尔康此行不负朕的期望,西北边疆的局势已经大为好转。”
尔泰接着说道:“皇上,臣此次前来,是想请命前往西北边疆,协助尔康大人稳定局势。臣深知西北边疆的重要性,也明白尔康大人一人之力难以应对所有事务。臣愿为国家尽一份力,为皇上的江山社稷添砖加瓦。”
皇帝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尔泰,你有此心,朕自然欣慰。不过,西北边疆战事虽已平息,但局势仍然复杂。你若前往,朕自然放心,但朕也希望你能与尔康好好配合,共同为国家分忧。”
尔泰拱手道:“臣愿听皇上吩咐,定不负皇上的信任。”
永燕公主也说道:“皇兄,臣妹虽然不能像尔泰一样前往边疆,但臣妹也希望能为国家做些事情。臣妹愿留在宫中,协助紫薇妹妹处理朝政事务,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皇帝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燕儿,你有此心,朕自然欣慰。紫薇虽然聪慧,但毕竟经验尚浅。有你在宫中协助,朕也放心许多。”
永燕公主微微一笑:“皇兄,臣妹定会尽心尽力,不负您的期望。”
皇帝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语气中带着一丝深沉:“尔泰、燕儿,朕希望你们能与尔康、紫薇一同为大清的江山社稷贡献力量。朕相信,有你们的共同努力,大清一定能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尔泰和永燕公主齐声说道:“臣(臣妹)定不负所托!”声音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皇帝转过身,目光如炬,落在他们身上:“朕相信你们。”
永燕公主和尔泰离开御书房后,紫薇迎了上来,关切地问道:“姐姐,你怎么来了?”
永燕公主微微一笑:“紫薇妹妹,我听说你在宫中处理朝政事务,特地前来协助你。我虽然不能像尔泰一样前往边疆,但我也希望能为国家做些事情。”
紫薇心中一暖,感激地说道:“姐姐,有你来协助,我真是太高兴了。这些日子,我虽然努力学习朝政事务,但仍然有许多不懂的地方。有你在,我一定能做得更好。”
永燕公主轻轻握住紫薇的手,说道:“紫薇妹妹,我们都是皇上的亲人,自然要为国家尽一份力。我们一起努力,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紫薇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姐姐,我们一起努力,让大清成为一个太平盛世。”
与此同时,尔泰已经收拾好行装,准备前往西北边疆。他心中明白,西北边疆的局势虽然已经稳定,但仍然有许多事务需要处理。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也明白只有与尔康紧密配合,才能真正为国家分忧。
尔泰翻身上马,率领随行人员向着西北边疆疾驰而去。他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为国家尽一份力,不负皇上的期望。
紫薇和永燕公主在宫中忙碌着,她们一边学习朝政事务,一边提出利国利民的建议。她们深知,自己肩负着国家的重任,也明白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而尔泰和尔康在西北边疆并肩作战,他们一边稳定局势,一边与敌军谈判。他们深知,只有团结一心,才能真正为国家分忧。
紫薇和永燕公主在宫中听闻尔泰的到来,心中满是欣慰。她们知道,有了尔泰的协助,西北边疆的局势一定会更加稳定。
而尔康得知永燕公主和尔泰的到来,心中也充满了感激。他知道,有了他们的支持,他一定能更好地完成皇上的重托。
阳光洒在大清的土地上,仿佛为这一刻定格。紫薇、永燕公主、尔泰和尔康心中都明白,他们的人生已经踏上了一条新的征程,而这条征程,将注定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