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冷时,教育专项小组经过各种实践调查会议讨论还有各界人士的建议,终于出了一个大体框架。
5岁下托儿所,6-11小学,12-14初中,其中8岁后每年春耕夏收秋收参与社会活动,初级学校同样分主课和技术培训班,兼顾升学和就业,往前还有深造课程,但暂时不考虑。
托儿所和小学每个区开设,初中暂时因为人数原因,只计划建一所,落在3区高级学校附近,并且学校配置食堂和宿舍。
有监护人的学生可以考虑走读或住宿,没有监护人托管宝宝食堂的孩子就住在学校的宿舍里。
这样等于把孤儿院给吞并了。
“挺好的,孤儿院听起来就凄凉,跟着学校走。”
“还有宝宝食堂,以后人数多了,不好都安排过来,我提议在各区建宝宝食堂分号。”
会议室里的人交换了个眼神,
“有什么问题吗?”
胡芸一脸天真问。
众人看着躺在会议桌上无聊划水的种田圣母,没有,没有问题!
第一座宝宝食堂出世时,林峡谷差点打出狗脑袋,那还是种田圣母赐予的神迹,现在竟然都顺理成章自己建立分号了。
偏偏胡芸说的一本正经:“以前有8岁以下孩子的家庭可以优先落户1区,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公共福利,能够更近地瞻仰种田圣母,但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对吧?”
“所以现在在各区分建宝宝食堂,是非常合理的。”
众人:………
是是是,为了教育公平,绝对不是把集体资源划给为女人争取冠姓权的宝宝食堂。
本来应该跳出来反对的兄弟互助会会长刘立林捧着一个玻璃水杯,闭着眼睛装聋作哑。
说完学制食堂宿舍,来到了林灵童最关注的基础工资这一块。
8岁后参与社会实践肯定是有岗位工资的,但一年劳动两三个月,出力又比不上大人,肯定不多,那基础工资的重要性就上来了。
“幼儿园和小学每日6铜,孤儿另有补助,名列前茅可获得奖学金,初中按成绩提升,特别优秀可跳级,做出科研方面的贡献可破格分房子…”
坐在台下的林灵童捏了捏拳头,破格,这是他争取到的权利。
“符合年龄但已经毕业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继续工作或者重返学校。1-5岁托儿所,6-8岁用新教材,9-11岁以上入学以扫盲班的课程为主,12岁以上跟着现有成人教学走…”
大体框架出来,内容细节有待填充,但学校人员可以陆续筹建。
消息也通过报纸告知大众。
赵梅看到直到上初中才给提基础工资,顿时失望不已,她家小花聪明伶俐,扫盲班学的又好又快,不出意外月底就能拿到及格,基础工资每日10铜呢,结果新规出来嘎一下就只能拿5个铜板,而且一直持续到12岁才有提升的可能。
赵小花得知这个结果,又大哭一场,旁边的小草歪着脑袋,看姐姐哭,自己也跟着哭。
赵梅一个哄两哄都哄不过来。
同宿舍睡午觉的舍友不耐烦地转了个身,嘀咕道:“这规矩改的好,孩子全送学校去,吵死了!”
赵梅见状也烦了,一手拽着一个把孩子拎出宿舍。
来到林峡谷后,一家人被迫分开只能住宿舍,她带着两个闺女和婆婆住女生宿舍,两个大人照顾两个小孩,还算忙得过来,但后面她做主让闺女改姓领营养套餐后,婆婆的态度就冷淡了下来,后来得知养老院收55岁以上的老人,收拾包袱搬了过去,毕竟养老院的住宿条件会宽裕一点。
赵梅一人带着两个孩子,养过孩子的都知道,孩子思维活跃,天马行空,跑跑跳跳,有时候说不了一点理,就比如现在,哭个不停。
刚开始舍友还会包容,毕竟都是女人知道带孩子不容易,但包容是有限的,现在谁生活容易了,每天忙着工作学习,回到宿舍还要忍受孩子的魔影贯耳,太造孽了!
一来二去,赵梅自己都不好意思,她看着蹲在脚边哇哇哭的两个孩子,深吸口气,然后没忍住上手给了她们屁股两巴掌。
“等学校建起来我立马给你们送去!”
赵小花被打了,鼻子吹出一个泡泡,不敢哭,根本不敢哭。
甚至还伸手捂着妹妹的嘴巴。
两个小孩子可怜兮兮,鼻头红红的,眼泪汪汪地望着你,赵梅再多的气也笑了,蹲下将两个女儿搂在怀里,悄悄红了眼眶,喃喃自语:“怎么回事,以前在外面明明很乖的,都不用我操心…”
这么说吧,现在吃饭都敢挑食了!
虽然赵小花哭得伤心,撕心裂肺再也不会爱了,但第一天去上小学后就爱上了学校,然后嚷嚷着要去学校的宿舍。
因为学校里有她能踩得动的小火车和挖掘机,不用再和大人抢啦,还有各种各样好玩的积木,以及活动课老师教的一些好玩的游戏,比如跳房子,老鹰抓小鸡。
赵小花玩的不亦乐乎,把什么心心念念的工资都抛之脑后。
赵小草因为年纪不到六岁,被卡去托儿所了,姐妹俩惨遭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