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凡和林诗瑶结束国外交流学业回国后,怀揣着创业的热情,决定开启麻辣烫店的筹备之旅。虽说两人还是学生,但凭借在国外交流学习培养出的独立与果敢,他们信心满满地迎接这个全新挑战。
选址:寻觅黄金地段
选址是开店的关键第一步。叶凡和林诗瑶利用课余时间,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拿着地图,标记下每一个潜在的地点,从繁华热闹的市中心到充满生活气息的老城区,从高校云集的大学城到新兴的商业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他们深知,合适的店面位置关乎店铺的未来。在市中心,人流量大,但租金高昂,竞争也异常激烈;老城区虽然租金相对便宜,可周边居民消费习惯较为固定,对新事物接受可能较慢;大学城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学生,消费能力有限,但胜在客源稳定;新兴商业区发展潜力大,然而配套设施可能不够完善,人气有待提升。
在大学城考察时,林诗瑶看着来来往往充满朝气的学生,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叶凡,这里学生多,要是咱们把店开在这儿,生意应该不会差。”叶凡却皱了皱眉头,分析道:“诗瑶,这里学生确实多,但大部分学生生活费有限,而且周边小吃店众多,竞争压力不小。咱们得再权衡权衡。”
在新兴商业区,叶凡望着正在建设的高楼大厦,思索着说:“诗瑶,这里未来发展潜力很大,一旦周边设施完善,人流量肯定会大幅增长。不过目前来看,人气还不太够,前期可能会比较艰难。”林诗瑶点头表示认同:“确实,虽然风险大,但机遇也大。咱们再看看其他地方吧。”
经过数周的奔波与比较,他们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一个成熟社区与商业街交界的位置。这里既有社区居民稳定的日常消费,又能借助商业街的人流吸引过往顾客。而且周边同类餐饮店数量相对较少,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找到心仪店面的那一刻,叶凡和林诗瑶兴奋地击掌庆祝,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店铺生意兴隆的景象。
装修:打造独特风格
确定店面后,装修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由于资金有限,叶凡和林诗瑶决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开支,同时突出店铺的独特风格。
林诗瑶充分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亲自设计店铺的整体风格。她以清新自然为主题,计划在店内绘制大量与美食相关的墙绘。叶凡则负责联系装修团队,与装修师傅们仔细沟通每一个细节,从天花板的吊灯到地面的瓷砖,从桌椅的摆放位置到厨房的布局,都经过了反复商讨。
装修期间,两人几乎每天都会到店里监督进度。看到工人师傅们将一块块瓷砖贴好,一面面墙壁刷上心仪的颜色,他们心中充满了期待。林诗瑶拿着画笔,在墙上精心描绘着各种蔬菜、肉类和麻辣烫食材的卡通形象,这些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在向顾客诉说着麻辣烫的美味。叶凡则在一旁帮忙递颜料、提建议,偶尔也会拿起刷子,参与到简单的粉刷工作中。
为了节省成本,他们还一起到二手市场挑选合适的桌椅和装饰品。在二手市场里,他们像寻宝一样,仔细挑选每一件物品。叶凡看中了一张木质的旧桌子,虽然有些磨损,但经过简单修复和上漆后,能展现出独特的复古韵味,与店铺的整体风格相得益彰。林诗瑶则发现了几幅旧画框,经过重新装裱,挂上自己绘制的小幅画作,成为了店内别具一格的装饰。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店铺装修终于完成。一进店,便能看到清新自然的墙绘,简约舒适的桌椅,以及充满艺术感的装饰品,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温馨的美食小天地。
雇员工:寻找志同道合伙伴
店铺即将开业,招聘员工成为当务之急。叶凡和林诗瑶深知,员工是店铺运营的重要一环,他们需要寻找志同道合、勤劳负责的伙伴。
他们在学校的论坛、周边社区以及招聘网站上发布了招聘信息,很快便收到了许多求职简历。叶凡和林诗瑶对每一份简历都进行了认真筛选,挑选出符合要求的应聘者进行面试。
面试过程中,他们注重考察应聘者的服务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对餐饮行业的热情。一位叫小李的年轻人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小李之前在一家餐厅打过工,对餐饮服务流程比较熟悉,而且他性格开朗,充满活力,对麻辣烫店的工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叶凡问他:“小李,如果顾客对麻辣烫的口味提出意见,你会怎么做?”小李思考片刻后回答:“我会认真倾听顾客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厨房,并且向顾客表示歉意,承诺尽快改进。同时,我会留意其他顾客是否也有类似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口味。”叶凡和林诗瑶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认可。
除了服务员,他们还招聘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厨师。这位厨师擅长调配各种口味的汤底,对麻辣烫底料的制作也有独特的见解。叶凡和林诗瑶品尝了他制作的样品后,对其厨艺赞不绝口,当即决定录用。
在叶凡和林诗瑶的努力下,麻辣烫店的筹备工作逐渐完成,就像一艘即将起航的船,万事俱备,只待东风。然而,他们也明白,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店铺开业后,市场反应会如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能否站稳脚跟?在经营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叶凡和林诗瑶坚信,只要他们携手并肩,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他们将勇敢地驶向创业的新征程,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