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武离开了,我却想起了宋弘这个人来。宋弘也是一个有骨气的,刚才许武所说的“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正是援引自宋弘拒绝湖阳公主的故事。
宋弘这人有点意思,在朝堂上已经位列三公,多次告老还乡,一直在挽留。
对于宋弘,很多人印象真不深刻。
如果说湖阳公主想嫁给他,被他以“糟糠之妻不下堂”为由拒绝传扬得人尽皆知,值得所有人称道之外,在东汉更让人们交相称道的事情却不是这个,而是他以死明志,拒绝绿眉军的征召。
当然了,宋弘并没有死。当时,他自己是跳水了,但他的家人并不是吃素的,将他救了起来。否则,也没有东汉时宋弘还能够轰轰烈烈当三公,豪言壮志传美名了。
不管许武是真的想着两个兄弟而不愿意与缙绅结亲,还是假的,总之,他不与缙绅结亲,对我来说就相当于多了一个可以倚重的对象。有这一点就够了。
许武在做事上确实有些本事,很多事情,门阀士族之间因为利益冲突难以达成比较好的意见,我便比较乐意让许武说说他的意见。
许武的意见往往能够折衷考虑多方的利益需求,所以,很多事情,许武拿出主意之后,便成为了朝堂最后的决议。
我最喜欢的还是许武在考虑各方意见的时候,总能想到我,呃,光武帝的诉求。
门阀士族喜欢许武,是因为他虽然做不到不偏不倚,却也能相对公允。我喜欢许武,是因为他为我挡了很多不必要的枪剑,让我能相对较好地掌握朝堂秩序并确保自己的基本利益不受损害。
几年时间,许武竟然一步一步被擢升到了御史大夫的位置上。
我很佩服许武,竟然能够如此巧妙地周旋于如此众多的利益诉求中,还能拿出相对比较合适的方案来。如果我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像许武这样的员工,我的日子也就轻松多了。
只是,许武这种类型的人,可遇不可求。
而许武也在成为御史大夫之后,终于决定放下这种不断在各种利益中纠缠来纠缠去的日子,不想再干了。
我知道,他如果再干下去,也得不到什么好果子。毕竟,御史大夫这个职位,很容易得罪人。他许武再怎么想要面面俱到,其实也是难以做到面面俱到的。
表面上看,许武被所有人倚重。
真实的状态下,许武其实被很多人忌惮。
许武的压力大,他不能说,我也不想戳穿。只是知道,许武如果聪明,很快就会递上辞呈了。
果然,没有多久,许武便上疏朝堂,请辞。
我看了奏疏,召见许武:“爱卿是在找借口逃脱压力了吧?”
“皇上圣明。”许武躬身道,“确实是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今臣已三十岁,两位弟弟一位二十四岁,一位二十二岁,都已经该娶妻生子了。”
我笑了,这种借口,说给其他人听,他们会信。说给我听,算了吧。
但我没有继续多说。当皇帝,每天听别人的话,多数都不会当真。唯一能当真的只有一个东西:他们的利益诉求落脚点在哪里。
许武肯定也已经深刻感受到了满足各方利益诉求的不易,被各方势力施加压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没有足够强大的心脏,压根就承受不住。
像许武这种能够关照兄弟的人,很难做到事事不入心,压力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