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柯明还是拿出了十来根火腿肠,这可把大伙乐坏了。方楠这些天来,第一次吃到了“炒菜”。简单的野菜炒火腿肠搭配大米饭,在他嘴里却成了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一顿饭。那些小萝卜头们,一个个狼吞虎咽,嘴里“呜呜”作响,有的嫌筷子吃得慢,直接上手抓,吃得满脸都是饭粒和菜渣。
方楠瞧着直皱眉,心里暗忖,看来孩子们上学的事儿得赶紧安排上了。才过了没几天,这群小家伙就成了皮猴子,连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会创造和使用工具都抛到脑后了,这可不行。
午饭很快就结束了,方楠让大家稍作休息,便起身招呼上午参与搬运物资的人,准备下午接着干。“楠哥,要不你下午就别去了,我们去就行。”洪磊突然开口提议道。众人纷纷点头附和,都心疼方楠这些天太累了。
“不用,一起去就好。”方楠笑着摇头拒绝。其实不是他不信任大伙,而是前日那只白鼠离开时,那怨毒的眼神让他心里一直隐隐不安,总觉得事情没完。“走了,不然等会不赶趟了。”方楠转身带头出发,大伙也都跟上,奔赴仓库继续搬运物资。
那路况差得没话说,又没有合适工具,只能靠人一趟趟来回搬。这一搬,就是整整三天。在这三天里,陆续有幸存者寻到营地。方楠看着手中的花名册,上面已经记录了98个人名,其中成年人有67个,14岁以上的有12个。
最让方楠高兴的是,新来的人里有个叫孟强的老人,大伙都喊他老孟。老孟60出头,从16岁就跟着师傅打铁,有着40多年的经验。他这一来,可把营地工具不足、各项工作进度缓慢的大难题给解决了。
老孟来的当天,方楠就拉着他帮忙。第二天,在老孟的指导下,一个简易的“融铁”炉子就搭建好了。方楠让人把营地里除了铁锅以外,所有带铁的物品都搬了过来。“不够,远远不够。”老孟按照方楠的要求一算,发现眼前这些铁远远达不到预期。
方楠大手一挥,决定全员出动。“我和汪泽成、老孟还有程艳留下,其他人全部出去,把能看见的‘铁’通通带回来。记得不要单独行动。”方楠又补充道,生怕有人落单出危险。
随着众人离开,营地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那我们现在就开始‘打铁’。”考虑到老孟年纪大了,方楠决定自己和汪泽成负责捶打,老孟在一旁指导。“程艳,你去准备饭菜吧,那么多人,辛苦你了。”“应该的。”程艳笑着应下,便去淘米洗菜了。
“当当,当”,半个小时左右,营地里传来铁锤击打铁块的声音,这铁锤和砧子是老孟带来的。老孟说,这两样东西跟了他一辈子,到死都要带着。也不知道他费了多大劲才带到这儿,特别是那砧子,死沉死沉的。
“不对,力道大了。”“不对,力道小了。”“你怎么那么笨。”……“教学”时的老孟完全像变了个人,各种粗口往外冒。
过了新鲜劲的汪泽成被骂得烦闷,把手中的小锤往地上一扔,发起了小脾气:“我不玩了。”
“啪”,方楠不轻不重给了他后脑勺一下:“捡起来。”
“哥,我都这么大了,能不能别打我头。”汪泽成边弯腰捡锤子边委屈地嘟囔。
“大什么大,看病还挂儿科的年纪,装什么大人。”
老孟看着比他高半个头的汪泽成,一脸不可置信。
临近中午,出门找铁的众人陆续回来了,他们或抱着、或抬着找来的铁质物品。靠近营地时,就听见“叮叮当,叮叮当”充满节奏的敲打声。经过小半天的磨合和学习,方楠和汪泽成逐渐熟练起来。老孟不禁感叹两人天赋异禀,当场就要收汪泽成为关门弟子。
至于方楠,老孟打趣说,不好意思,你不够胖。方楠立马让汪泽成“拜师”,跟着老孟先学打铁。
吃过饭,下午接着干。经过方楠、汪泽成、洪磊和其他几人通宵达旦的努力,第二日上午,火炉旁的空地上摆满了斧子、锯子之类的工具,虽说样子不太好看,但好歹能用。后半夜才睡的方楠刚起来,就看见木匠王昌胜在给这些工具装木柄。“柯老师,柯老师。”方楠连忙喊住要出门的柯明。
“大家都稍等一下,可能需要调整一下大家的工作。”方楠接着让所有人停下出门的脚步。
“柯老师,各位,我是这么想的,工具已经有了,后面只需要每天不停打造就行。目前,我们急需一些木头,用于房子的建造、锻造铁具用到的木炭,以及即将到来的冬季所需。所以我打算带一部分人,去寻找合适的木头。你们大家觉得呢?”
“方楠你的想法很有道理。”柯明马上表示赞同,还接着说:“我们的很多物资露天摆放着,只有一层简单的防雨布,而且现在没有‘天气预报’,一旦下雨,我们这些天的努力将付诸东流。”
“对,对,对。”众人纷纷点头认可。
“那既然大家都同意,我就开始点人出发。”方楠得到大家同意后说道。随后,他带着20人,等王昌胜把工具组装完成,朝着方楠最初的营地出发,开启寻找木头的新征程,大家都满怀期待,希望能为营地建设带回足够的物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