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龄,你看这沙盘。”
年轻的帝王,李君亦,一袭玄色常服,袖口金线龙纹隐现,他并未在龙椅上,而是指着身前巨大的沙盘。
沙盘之上,东荒山河已然稳固,中州、西漠、北原、南域的轮廓亦初具雏形,野心昭然。
御书房内,龙涎香混合着书卷墨香,淡淡的,却很提神。
房玄龄清瘦的身影微微前倾,细细打量着。
一旁,杜如晦身形瘦削,却站得笔直;长孙无忌脸上挂着惯常的笑容,只是今日那笑容下,多了几分琢磨;狄仁杰则是一贯的方正严肃,不言不语。
这四人,皆是准帝三重修为,大唐文臣中的顶梁柱。
“自我大唐召唤人杰,卫帅、霍将军、王军师他们,为国出生入死,功勋卓着。”李君亦收回手,转向四人,“赏罚若不明,军心难稳;名分若不正,言路难通。”
“朕有个想法,重立爵位。以修为功绩为准,凡入我大唐的人杰,皆按此封赏。准帝及以上,封公爵;大圣境,封侯爵;圣人王境,封伯爵;圣人境,封子爵。这爵位,不是铁帽子,功则进,过则免。几位卿家,给个准话?”
房玄龄略作思忖,先开了口:“陛下此法甚好。以修为作底,功绩定升迁,既显朝廷对强者的看重,又能用功勋激励人心。只是,这初封的名单和具体封号,得仔细斟酌,才能叫人心服口服。”这不仅仅是封赏,更是一套新的笼络人心的法子,得把那些桀骜不驯的英雄豪杰,都牢牢拴在大唐这条船上。
“臣,没意见!”杜如晦说话向来干脆,“就该这么办!卫帅他们在前线拼命,咱们在后方,就得把这基础夯实了!让他们清清楚楚,为啥打仗,打下来的功劳有啥用!”
长孙无忌捻了捻短须,笑呵呵地接话:“陛下英明。这么一来,文武之间,修为高低,都有个说法,能省去不少口舌。不过,这爵位,要不要传代,得早些有个章程。”他一眼就瞅见了关键,爵位背后,牵扯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狄仁杰一拱手,声音沉稳:“陛下,爵位既然立了,相关的律法也得跟上。什么功劳能晋爵,犯了什么错要削爵,都得有明明白白的条文,昭告天下。如此,才能公平公正,堵上那些动歪心思的路。”他最看重的,还是规矩。
李君亦微微颔首,这几位果然没让他失望,各自都补上了他没细想的地方。
“无忌爱卿说得对,”李君亦道,“爵位,眼下先不考虑传代。等将来我大唐一统天下,再细说世袭罔替的事。怀英所言,更是要紧。这事,就由玄龄、如晦你们俩牵头,怀英从旁协助,拟一份《大唐功勋爵位法》的详细章程出来。至于封号,也一并琢磨琢磨,尽量贴合各人的功绩和脾性。”
“臣等,遵旨!”三人齐声道。
“这是头一桩。”李君亦话音一转,表情郑重了几分,“第二件,更要紧。”
他踱回沙盘前,手指在代表大唐疆域的板块上,不轻不重地敲了敲。
“如今我大唐,疆域何止亿万里,能人辈出,高手如云。过去那套三省六部的老法子,已经有些跟不上趟了。衙门叠着衙门,权责不清,干起事来,总有些碍手碍脚。”
“朕想,干脆废了六部,另设九部!”
“设‘战部’,总管天下兵马调度,对外征伐,对内驻防,受枢密院调遣。”
“设‘政事部’,统领其余七部,辅佐朕处理日常国政,算是百官的头儿。”
“设‘刑罚部’,专管天下的律法、大牢、还有监察百官的事。”
“设‘农务部’,负责农垦、水利、灵田、灵植这些。”
“设‘商务部’,管着商贸往来、税收、矿产、还有那些天材地宝的流通。”
“设‘情报部’,专门刺探消息、策反敌对、监控各方势力的一举一动。”
“设‘官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任免、升降。”
“设‘供奉部’,专门管理、联络、调遣朝廷里的供奉,还有那些客卿长老等不在官职体系里的高手。”
“设‘典籍部’,负责收集、整理、编撰天下的功法、秘术、史料、阵图。”
“这九部,各管一摊,权责分明,都直接对政事部和朕负责。几位卿家,瞧着如何?”
这回,御书房里安静了好一阵。
如果说设爵位只是添砖加瓦,那这改设九部,简直是刮骨疗毒,是要把整个朝堂的架子都给重塑了!
房玄龄的呼吸都重了几分,他上前一步,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动:“陛下!这……这才是万世之基啊!过去的六部,不过是凡俗王朝的顶了。可我大唐,早已不是凡俗王朝,是皇朝!这九部一立,把修行和国政真正揉到了一处,特别是‘供奉部’和‘典籍部’的设置,简直是神来之笔!有了这个架子,我大唐才算真正立起了皇朝的骨头!”
杜如晦也是面有潮红:“没错!尤其是情报部和供奉部,把那些原本散在外面,不受管束的力量,都收归朝廷所用,这以后办事,可就顺畅多了!陛下,臣请命,愿为陛下推行此制,谁敢挡路,臣就平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