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身着半旧铠甲、腰杆挺得笔直、精神矍铄的老兵——铁战,紫宸殿废墟旁被点化的金吾卫老兵。他站在人群中,如同一杆标枪,守护之意凛然。
还有几位,是京畿之地颇有声望、暗中支持皇室的老派宗室代表。
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凉棚不远处,一张铺着干净席垫的矮榻上,半靠着枯槁焦黑的姬衍!他虽依旧闭目,气息微弱,但在净莲道韵的笼罩下,在周围蓬勃生机的浸润中,竟显出一种诡异的、衰败与微弱生机并存的平静。荆钗持刀,如同雕塑般守在他身侧。
潜龙观主没有来。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必然在某个阴暗的角落,冷冷地注视着这里。
宴席的核心,不在凉棚下,而在新田旁临时垒砌的、由九口大小各异、冒着腾腾热气的大灶组成的巨大“灶台阵”前!苏窈,就站在那里。
她今日换上了一身干净的粗布衣裙,枯瘦的身影在巨大的灶台前显得有些渺小,但她沉静如山岳般的气度,却让所有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聚焦在她身上。阿沅穿着荆钗给她新缝的小褂子,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苏窈身后,大眼睛亮晶晶的。
“吉时到,开宴!”随着一位宗室老者洪亮的声音。
苏窈动了。
她的动作依旧不疾不徐,却带着一种行云流水、浑然天成的韵律,仿佛与脚下的大地、与那株净莲、与整个澄园的生机融为一体。
第一灶,蒸腾着最纯粹的“安魂暖玉饼”。新磨的糙米粉混合着蕴含地气的新泥、寒潭水激发的野菊精华,在净莲叶衬垫下蒸腾,温润的玉色光华流转,香气厚重而安神。
第二灶,是“翡翠新芽羹”。澄园内外新采的、最鲜嫩的野菜芽尖,在滚开的寒潭水中汆烫,瞬间碧绿如玉,再淋上用新磨米浆调制的、薄如琉璃的芡汁,翠色欲滴,清香四溢,象征着最蓬勃的生机。
第三灶,“焦土焗金薯”。用新田里第一批收获的、表皮带着奇异焦金色纹路的红薯,裹上澄园特有的微湿新泥,埋入燃烧着果木炭的灶膛热灰中焖烤。当苏窈用长钳扒开热灰,敲开干裂的泥壳时,金红色的薯肉暴露出来,热气混合着浓郁的焦糖甜香和泥土的芬芳,瞬间征服了所有人的嗅觉!这是劫后重生的甘甜!
第四灶,“百炼归藏汤”。大锅中,是用新田收获的杂粮豆类、澄园深井玉泽水、以及一点点碾碎的净莲老叶(自然凋落)熬煮的浓汤。汤色呈现出一种包容万象的混沌色泽,看似平凡,却散发着难以言喻的温厚与滋养气息,仿佛将天地精华归藏于一锅。
第五灶至第八灶,则是用京城百姓送来的、带着各自心意与故事的食材烹制的菜肴:
有东市老屠夫感念苏窈赠饼救他老母,送来的最精瘦的猪后腿肉,被苏窈切得薄如蝉翼,在滚烫的石板上炙烤得滋滋作响,撒上野菊嫩叶磨成的细粉——“菊霜炙肉”,肉香混合着微苦回甘的菊香,令人食指大动。
有西城豆腐西施送来的一板最嫩的豆腐,被苏窈用寒潭水镇过,淋上野果熬制的酸甜酱汁——“冰心玉果酪”,清爽解腻。
有南巷花农送来的一篮新开的茉莉,被苏窈用来熏制新蒸的米糕——“暗香浮雪糕”,花香袭人。
有北郊老农送来的一筐新挖的、带着泥土清香的春笋,被苏窈用柴火灶慢煨——“地灵煨玉笋”,鲜甜脆嫩。
第九灶,最小,却最引人注目。 灶上只有一口小小的、温润如玉的陶瓮。瓮中,是苏窈用九品净莲中心莲蓬附近凝结的、最纯净的九滴晨露,混合着一小撮莲蓬中孕育的、如同混沌星辰般的莲子粉(尚未成熟,仅有粉末),再用一缕从莲蓬混沌光点中引出的、极其微弱的归藏道韵之火,慢慢温煨着的一小碗混沌莲子羹。羹汤呈现出一种深邃包容的玄色,表面却有点点细碎的星芒流转,散发着难以言喻的、仿佛天地初开时的本源气息。这是苏窈为姬衍准备的,也是这场“归藏宴”的“定鼎”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