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光首先发表了不满:
“陛下,国家大事,怎可妥协,既然陛下已经指出冗官如此严重,危及国家根本,
那更应该以雷霆手段,拨乱反正,怎可效仿费文伟瞻前顾后?”
“孟孝裕!你这是血口喷人!陛下……”
“好了!别争了,朕所说不进行贸然裁撤,是有更好的办法来处理冗官,不过”
刘禅顿了顿,这才接着说道:
“不过,这个法子需要和朕之前那个优抚夷陵之战牺牲将士家属的方案配合,以及精简老弱辅兵同时进行。”
“宣读朕的优抚军队烈属方案。”
负责同传的黄门展开手中的卷轴,开始宣读早已准备好的方案。
这份方案刘禅起名恤孤令,初步针对夷陵之战阵亡将士,施行后会逐步扩大到所有阵亡将士,具体细则如下:
为国尽忠皆为国之勇士,君以勇武报国,国以赤心彰功。
特设置抚恤署,每乡设官吏三人,每里设老兵三人,负责统计,通传,以及抚恤发放。
所需官吏,通过裁撤官吏统一考核分配,老兵按照原籍分配。
所属官吏老兵俸禄不经财政,由内库拨付,每年考核一次,优胜劣汰。
抚恤分伤残,孩童,父母,遗孀,
伤残军士抚恤署可优先录用,退役军士每月给予口粮补助,无法自理按孤寡烈属统一照顾。
无有亲属之孩童,抚恤署接到成都皇庄抚养,教书识字,操练武艺,直至成年(16岁)。
有直系亲属之孩童,一年给布帛二匹、粟米三斛,年满八岁者,入郡县官学,可自选谋生手段。
阵亡将士父母可自理,按月给予粮肉,无法自理每乡抚恤署统一照顾,直至终老。
遗孀抚养幼童,赡养老人给予口粮布帛,如改嫁也不得阻拦,给予一次性嫁妆,不复享受抚恤。
所有支出,均由陛下内库负担,不动用国库。
条目细则抄送各部及驻军,并报送南中丞相处,一月时间讨论,如果各部没有异议,就将在七月开始施行。
等待黄门念完条目,刘禅没有拖延,直接下令退朝,众大臣还沉浸在这个恤孤令里,交头接耳议论不休。
伴随着散朝,这份恤孤令就像投入池塘的一颗大石,激起层层涟漪,以成都为中心,向外扩散。
……
谯家
“大哥,陛下这个恤孤令真是大手笔啊,难道是老刘家心怀愧疚,换回些名声?”
谯周把玩着手里的一颗双层光晕的极品紫色琉璃珠,没有理睬族弟的问话,一直在皱眉思索。
“大哥,你说句话啊,陛下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谯周瞪了他一眼,慢条斯理地说道:
“你等只看到了恤孤令,却没有看到深层的东西。”
“深层?”
“正是,夷陵之战我汉军死伤何止四万,这是多大的投入,陛下的商队竟然这么挣钱?”
族弟这才恍然大悟:
“正是,大哥,皇帝陛下收归的蜀锦和盐铁都是官营,收归国库,并不经内库,
陛下能经手的无非西域琉璃珠,次等茶叶,这些东西这么挣钱?”
谯周家族也在西域琉璃珠里分了一杯羹,只要售卖到魏国,简直不要太抢手,现在唯一的缺点就是量太少。
只不过让众多世家放心之处在于,陛下倒是言而有信,他自己愣是没有一颗西域琉璃珠流入益州本地。
听说陛下要扩大商队规模,采购更多西域琉璃珍宝回来,还是交于商会分配。
看到谯周又陷入沉思,族弟凑过来低声说道:
“兄长,咱们要不要联合其他世家,把陛下手里的茶叶和琉璃生意抢过来?这可是金山啊!”
谯周直接一巴掌拍在了族弟的脑门上:
“蠢才!”
“你以为陛下的那些生意,随便哪个世家就能拿的起来?”
谯周看着懵了的族弟,恨铁不成钢地解释道:
“一匹蜀锦运到东吴,能翻几倍利?”
“十倍不止!”
“那你知道吕蒙小儿偷袭荆州前,光卖蜀锦给东吴,岁入多少吗?”
族弟依旧摇摇头。
“四万两黄金!那可是四万两!”
谯周瞪着眼睛说道。
“吕蒙小儿白衣渡江,不仅让江东鼠辈之名人尽皆知,更是严重打击了商路,没有官方背书的商队过境,被误杀的不知多少。”
“你以为这份钱谁都能挣?茶叶运到西域价比黄金,西域琉璃珠更是稀世珍宝,为什么其他世家不想去挣这份钱?”
谯周没有在意见钱眼开的族弟能不能回答他的问题,他直接给出了答案:
“这是老刘家,特别是先帝,用一辈子仁德信誉打下来的金字招牌!换成你,出了边境就被人砍了头去,蠢货!”
族弟没有在意谯周的训斥,腆着脸凑过来道歉:
“兄长息怒,小弟不就是眼馋陛下拿这么多钱打水漂嘛。咱们怎么应对?”
谯周捏住了手里的西域琉璃珠,终于下定了决心:
“陛下虽然愚仁,但起码不是江东鼠辈那种背信弃义之徒,老刘家仁义招牌在,有些钱就只能他来赚!
就算这件事很傻,谯家也必须支持,陛下的商路越广,世家跟着也能赚更多的钱!”
同样的事情,也在其他世家之内发生,大家都不傻,惠而不费,这时候支持陛下还能收获好名声,
陛下花钱多了,扩大西域商队规模,众世家挣的更多,笨重的蜀锦哪有西域琉璃宝物好运输?
……
永安
都护府
李严看着抄送来的恤孤令细则,敏锐地发现其实就是变个法子在施行之前陛下询问的淘汰冗员。
只不过这次加上了所有花费都由内库支付的托底策略。
有了这个策略,孟孝裕恐怕就不会反对这项政策。
李严一直恪守孤臣,他也没有什么家族势力,向来自诩一心为国,
只是这次面对陛下这次的抚孤令,无论道义,还是政策的可行性,他都没法说出一个不字。
如果他执意阻拦,得罪的恐怕就是各个军方宿将了。
李严皱着眉头反复阅读这份细则,嘴角逐渐露出浅笑。
“父亲不是反对陛下的这项举措吗?因何发笑?”
李严之子李丰奇怪地问道。
李严用手指着细则上的优厚条款说道:
“陛下少年意气,总想超越先帝,此事百利而无一害,可耗费钱粮难以计数,
一旦内库无以为继,那损失的就不仅是陛下的颜面了。”
“到那时,汹汹民意,我看诸葛丞相如何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