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后世的珍珠质量好,数量多,还价格便宜?
秘诀当然就是人工养殖啦!
即便刘禅学的是机械工程,也知道珍珠的生成原理,
无非就是异物进入贝类的瓣膜,受到刺激,就会分泌珍珠质包裹异物,慢慢就形成了珍珠。
光知道原理自然不能直接就开始养殖培育珍珠,刘禅有良好的工科实验精神。
反正他有人力,也有钱,而且他也没有想着一蹴而就,
科学的精神,就是按步骤,从易到难,依次进行。
弄懂原理之后,设置好实验样本,多实验就是了!
说干就干,当马谡忙着调度安排,以及施工建设牂牁郡到合浦之间的桥梁道路时,
刘禅已经完成了第一批的场地设置。
这批的场地,就是十多个沿河的实验养殖一体场地。
之所以完成这么快,除了他舍得安排人力之外,也是因为珍珠贝不像其他养殖技术那么高,
不用喂,在海里自己过滤吃的就行。
难的地方在于植入核以及生成珍珠囊。
刘禅毕竟不是研究这个的,他只记得光植入一个核还不行,需要一个小片的贝肉,用来形成珍珠囊。
但是他可以取巧啊!
接收了五千多采珠人,刘禅不需要像后世一样小心翼翼去尝试,
现在自然资源丰富,他的第一步尝试,就是活体重复采珍珠。
这些建好的养殖场,其实就是沿着入海口填了一圈套一圈的围堰。
这些围堰之间使用石块水泥修葺着通路,搭着遮阳棚,同时遮阳棚里预留了大量有流动海水的工作台。
外面的围堰利用海水涨潮退潮自己换水,石头堆的疏松,让里面的珍珠贝不至于跑出去就行。
今天,就是第一批活体取珠与植入核的尝试。
如今合浦的珍珠贝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
刘禅来到的这个实验场,流动的水池里已经放着采珠人送来的一千多个珍珠贝。
这些采珠人非常拥戴刘禅,他们可不管这个汉家皇上与士家有没有什么仇怨,
因为这个汉家皇帝召集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有了俸禄!
只要他们好好干,就不用像以前采珠那样朝不保夕,汉家皇帝给他们一个月十斛谷物!
他们的家人也可以出一个手巧的女子来这里做工,月俸六斛!
光是这一项政策,就让这五千采珠人成为汉家皇帝最忠诚的支持者。
今天这个实验场的五百多采珠人,都恭恭敬敬等待皇帝带人来培训取珠的方法。
跟随刘禅过来的是十个军中擅长缝合的医官。
他们已经练了好几天活体取珠法,今天就是过来传授给这些试验场的采珠人。
十个人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五十多人,
手巧的女子在内里,外面的这些老爷们能听多少算多少,不强求。
医官首先拿出两盘泡在海水里的小珠子,一盘绿豆大,一盘比黄豆还要大不少。
这些珠子都是使用海蛎壳等贝类研磨出来,还用丝绸精细抛光过。
医者熟练地旁边流动水池里,拿过一个巴掌大的珍珠贝,放在面前的托盘里,
用镊子一样的撬开缝隙,塞入一个塞子,让贝壳保持不大不小的开口,
开始用一个牛角打磨的小拨片,小心翼翼地在珍珠贝靠近外膜肉最厚的地方摸索。
探索了几下,发现这个珍珠贝里没有珍珠,这个医者直接开始讲解如何植入珍珠核。
他一边操作,一边讲解:
“经过和陛下多次实验,需要用一片这个贝肉包裹小核放入,才不会吐出,就像这样。”
医者说着,将锋利的小刀在旁边的火上烧了烧,切下一片珍珠贝的外套膜,
包上一小块绿豆大小的核,小心送入开口的这个珍珠贝的外套膜切口处。
用来切外套膜的珍珠贝都是开口直接开坏的,练手期间,刘禅不介意损耗。
当珍珠核放进去之后,医者就把塞子取下,这个珍珠贝的植入就做好了。
这是最近测试成功率最好的,基本几天就长好了伤口,
有这个外套膜包裹内核,珍珠贝就不会轻易将核吐出来。
而当找到有珍珠的珍珠贝时,医者直接划开外膜,小心将珍珠拨出,
会直接在切口塞入一个包裹外套膜的大核。
医者主要是来培训这些采珠人的,他亲手操作了几个,就让这些心灵手巧的女子上手实验。
度过了开始的不适应,她们很快就做得比医者还熟练。
毕竟她们日常剖蚌取珠,不知已经做过多少了,对于蚌里什么地方有珠子,已经非常了解。
只是他们没想到,还能不杀蚌就能把珠子取出来。
就这样,前后忙碌了一个多月,所有的实验场的池子里都放上了珍珠贝,
而成活率也达到了五成!
刘禅也从池子里随机捞出一百多个珍珠贝,都是切口植入人造核的,这次直接剖开检查。
让他惊喜的是,这里面九成人造核上,都包裹上了一层珠光!
成功了!
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切口植入的珍珠贝成活率只有一半,但是植入之后只要还活着,里面就都有珍珠!
相信随着这些采珠人技术熟练,成活率还能更高!
剩下的,只需要交给时间了!
在不久的将来,合浦这里,就会成为刘禅重要的一个财源!
当然,合浦也是东吴一直视为禁脔的地方,
一个多月过去了,不仅吕岱没有反应,就连东吴官方都没有任何使者前往成都询问。
诡异的平静之下,刘禅自然不会天真地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
他开拓财源,发展工业商贸,目的可不光为了挣钱!
如何快速把钱变成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合浦的将来会给他带来滚滚财源不假,前提是他要守好这里才行!
这段时间忙着研究珍珠贝取珠和植入珍珠核,并没有影响他加强合浦的防御。
除了加固城墙,他已经从成都工坊调来了十多台重弩,就连码头这里,也使用水泥加固。
站在码头上的灯塔兼了望台,他看着波涛汹涌的海面,盘算着还能怎么武装合浦。
就在这时,身边的白毦兵护卫通报道:
“启禀陛下,造船工坊已经改造好了一艘楼船,邀您过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