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并不是她们不想带着于海棠一起,而是于海棠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主。
在学校里面因为于海棠有着几分姿色,男同学对于她可都是非常喜欢的。
这也让于海棠有些飘飘然,她在学校里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她们也劝说过于海棠,不过没什么用,于海棠就是那种搞事的性格。
原着中她借着与轧钢厂杨厂长的儿子杨伟民谈恋爱为跳板,从他那里得到了轧钢厂的进厂名额,并且还到了宣传科,成为了一名广播员。
后来得到工作以后,没过多久就甩了杨伟民,后来一直以轧钢厂厂花自居。
在和何雨柱相亲的过程中,又和许大茂勾搭在一起。
在起风的时候更是非常活跃,在轧钢厂上蹿下跳。
“唉,是我这个做姐姐的没管好她,在学校里给你们添麻烦了。”
“海棠从小就被我爸妈他们惯坏了,我这个做姐姐的也一直都宠着她,导致了海棠从小就养成了骄傲自满的性格。”
于海棠的性格,于莉也是清楚的,在学校里不与何雨水和孙晓丽她们来往,她觉得是很正常的。
虽说于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但是对于于海棠,不管是她的父母,还是于莉这个姐姐,对她都是放纵不羁。
“算了,不说她了,这次从学校毕业,她也没有考上大学,到时候给她找份工作,看看能不能改变一下她的性格吧!”
没再继续说于海棠,于莉也知道这个话题这会说着大家都挺尴尬的。
“雨水,晓丽啊,我觉得你们于莉嫂子她说的没错,现在既然毕业了,可以考虑一下你们的终生大事了。”
“当然了,嫂子我不是赶你们,只是我们在这里说,可别往心里去。”
徐雪开口,也感觉说这话题不太合适,不过催婚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两个丫头的年纪也已经到了结婚的时候,孙母有时候也会在聊天的时候,聊一聊这两个闺女什么时候就不一定嫁人了。
“既然你们没有合适的,要不要嫂子给你们介绍一个,这附近的媒婆我可都熟悉的很。”
在孙晓丽和何雨水满十八岁以后,看着两个女儿一天比一天的年纪大,孙母同样的有些着急。
这时候的人家里,对于嫁女儿这件事其实都是非常积极的。
因为嫁出去就代表着家里的粮食少一个人消耗,特别是农村户口,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早一点把女儿嫁出去,给儿子娶媳妇可就容易许多了。
也不是说他们卖女儿,只不过大环境如此,农村家里谁家都不富裕。
拿着嫁女儿的东西,给儿子谋上一门亲事,是这个时期农村最常见的。
孙家自然是不缺少东西的,不提孙建国这个有挂的,就说以现在孙父和孙母的工资,孙家在院子里过得就非常滋润了。
要不是为了注意影响,孙建国可不会背着院里人吃肉,不过偶尔的改善一下伙食,他还是得在院里做的。
不然要是天天跟着院里人吃的一样,先不说院里人信不信,就光是孙建国自己都觉得太假了。
孙家的条件又不是吃不起肉,隔三差五的买点肉吃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要是天天和院里人一样,每天窝窝头配棒子面糊糊,那才是怪事了。
“不用了,嫂子,我想在过段时间吧,这不是还没有工作吗,我想工作的事情稳定吧。”
何雨水觉得可以先不着急,而且刚刚毕业,她也没那个心思,可不想早早的就嫁出去了。
而且读过书的她,并不想通过相亲的方式来找对象,她追求的也是自由恋爱。
“不说了,这个事情雨水有自己的考虑,而且谁规定了毕业就得嫁人来着?”
徐雪已经不多说了,她也只是问一问她们的想法,看看有没有想要找对象或者是在学校里有没有找对象。
如今已经知道了她们在学校里并没有对象,也没有想要相亲的念头,徐雪自然是不再多说了。
不然别人还以为是她这个嫂子容不下小姑子了,想着早点把她嫁出去。
那别人会怎么看她,自己丈夫,婆婆公公会怎么看她?
“怎么样,有没有怪你哥不让你继续考大学?毕竟以你们的成绩,想要考一个大学还是有机会的。”
看着何雨水和孙晓丽,徐雪问出了这个问题,她不希望两个妹妹对自己丈夫有什么误解。
所以,这会询问她们,看看她们有没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抱怨没有。
“没有呢,嫂子。”
“我们不怪我哥,而且哥哥已经给我们说了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些事情,要是上完大学,估计我们还不知道会被分配到哪里去呢!”
刚刚开始的时候,孙建国提出让她们不上学了,不让她们考大学的时候,两人的确是有些伤心,毕竟读书读了这么多年,突然一下子就不让读了,自然是有极大的反应的。
也就是孙建国是她们的哥哥,不然她们可不会静下来听原因。
不过在知道这是为她们好以后,她们自然是听从哥哥的建议以及安排。
“你们能够理解就好,街道办如今已经开始安排一些没有工作的青年下乡了。”
“虽然有许多人报名,可那报名的人数对比没有工作的一些年轻人,可谓是杯水车薪。”
“这些人没有工作,一天天的只能是在大街上溜达了,我听说这段时间,光是我们街道办打架被抓到的就有好几十个。”
如今的大街上自然没有后面乱,不过待业的年轻人多了,加上年轻人之间总是容易冲动的。
每个月不说多的,三五起打架斗殴拍婆子的事情总有发生。
这些待业的青年对于街道办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麻烦。
如今的各大国营工厂早就已经是人满为患了,就比如说红星轧钢厂,这些年已经经过了好几次扩建,如今已经达到了原着中万人大厂的规模。
从六十年代开始,轧钢厂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建,先是接收了一批逃难的农民。
随后在六二年开始逃难的人少了,便正式开始招收从学校毕业的中专生,或者是高中生。
一部分的名额给了厂里的高级工,一些领导同样的得到了一些进厂名额。
当时的进厂名额,哪怕是何雨柱都有两个学徒工的名额。
只是当时他觉得自己并没有需要,加上雨水她们正在读书,而且高中毕业还是很吃香的。
加上当初孙建国并没有说,不让她们考大学,以当时两人的成绩来看,考上大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如果两人考上大学,那可还需要再读四年时间,所以何雨柱并没有保留工作岗位。
而是在黑市里把它卖掉,补贴家用了,要光是养于莉和两个孩子以及何雨水,他的压力还不是很大。
只不过于莉娘家可也很是困难来着,所以偶尔何雨柱会让于莉给她娘家补贴一些。
总不能他何雨柱家天天吃肉,让自己丈母娘家里天天吃糠咽菜吧!
不说其他人如何,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何雨柱可做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