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冯治安明码的电报之后,国府机要室主任的内心,依旧像之前那样充满了惊讶和难以置信。仔仔细细的核对了三遍。
他深知这份电报的重要性,如果报告错误,不仅会惹得老头子大发雷霆,自己恐怕也会遭受一顿“娘希匹”的臭骂。
然而,当他目光落在电报上的内容时,心中的喜悦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难以抑制。
尽管如此,他还是迅速恢复了镇定,从容不迫地整理起自己的仪容来。理了理略显凌乱的头发,还在手心吐了点唾沫,小心点抹在头发上,然后又仔细地整理了一下衣领和领带,确保自己的形象无可挑剔。
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片卫生纸,小心翼翼地擦拭着自己原本就锃亮的皮鞋,仿佛这双鞋子是他最珍贵的宝贝一般。
做完这些,他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然后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委员长的办公室。
当他走到门口时,他轻轻地抬起手,敲响了那扇厚重的房门。敲门声在寂静的走廊里回荡,显得格外清脆。
不一会儿,里面传来了一个浓重的奉化口音:“先等一下。”
听到这个声音,国府机要室主任并没有感到意外,他知道委员长此刻可能正在忙碌着。于是,他静静地站在门口,等待着下一步的指示。
就在这时,侍从室主任从旁边走了过来,他压低声音对国府机要室主任说道:“委员长正在接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他们正在密切关注霍山战役的进展,并研究应对的策略。你先稍等片刻。”
这个机要室主任就难掩兴奋的心情,声音因为掩饰不住的兴奋而提高了一些,对着侍从室主任说道:“我正拿着一封霍山前线的电报,霍山前线几乎已经尘埃落定。”
侍从室主任听到机要室主任的话后,心中猛地一震,满脸惊愕地说道:“这么快?难道是围歼失败了吗?还是让小鬼子给跑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焦虑。
然而,机要室主任却摇了摇头,回答道:“不是的,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上百倍呢!刚刚前线的冯老总,发表了一份明码电报,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侍从室主任瞪大了眼睛,急切地问道:“什么消息?快说!”
机要室主任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说道:“冯老总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就将第13师团所有的步兵主力旅团全部歼灭了!这可是比我们军事委员会,在沙盘上推演的结果要好太多了,原本我们预计至少需要10天时间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而现在,他竟然提前了整整9天!”
侍从室主任的嘴巴张得大大的,仿佛能塞进两个巨大的鸵鸟蛋一般。他完全被这个消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脑海中不断回荡着机要室主任刚刚说的话。
战场上别说九天,就是一个小时,都能完全改变战场的胜负,就那个杂牌军冯治安,是怎么做到的啊,太神奇了吧。
就在他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办公室里突然传来了李宗仁那浓重的桂林腔:“什么?冯总指挥仅用一天一夜就歼灭了鬼子的整个步兵主力?”
紧接着,李宗仁的声音变得愈发急切,他喧宾夺主地紧急呼叫道:“快快进来,把电报快快呈给委员长!”
然后就是那个隆重的奉化腔:“你为什么不第一时间汇报,哈哈哈哈哈哈,误了党国大事,看我不枪毙了你。”
光头的话虽然说得很严厉,但从这不苟言笑的哈哈大笑中,任何人都能明显地感受到,委员长那掩饰不住的兴奋之情。机要秘书主任深知此时的委员长心情极佳,于是他抢先一步推开了办公室的房门,因为这样邀功的好机会,绝对不能让侍从室主任抢了风头。
机要秘书主任推门而入后,迅速立正站好,然后脚步轻快地走到委员长面前,将手中的电报直接递给了光头。光头难掩内心的喜悦与兴奋,他迫不及待地探出身子,隔着桌子,像饿虎扑食一般直接抢过了电报。
拿到电报后,光头快速地浏览了一遍,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然而,当他看完之后,却并没有将电报递给真正的主持人——已经眼巴巴等了很久的李宗仁,而是自顾自地又看了一遍。
李宗仁站在一旁,焦急地等待着,他的眼睛虽然刚刚治好,但还是努力地瞪大眼睛,死死地盯着光头手中的电报。终于,光头似乎意识到了李宗仁的存在,他不情不愿地将电报递给了李宗仁。
李宗仁接过电报,如获至宝般仔细阅读起来。尽管他的视力还有些模糊,但他还是一遍又一遍地浏览着电报全文,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
最终,李宗仁将双手一拍,兴奋地喊道:“徐剑飞好样的,冯治安好样的,何基沣好样的!”
然而,李宗仁的话音未落,光头的脸色却突然变得阴沉下来,仿佛被人泼了一盆冷水。
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意识到一个惊人的事实——冯治安是西北军的嫡系,根本就不怎么鸟自己,何基沣是那面的嫌疑份子,而徐剑飞更可能完全是那面的人。
感情这场辉煌的围剿歼灭战,竟然没有自己中央军的嫡系部队参与其中!
这个发现让他的脑海中像闪电一般迅速闪过各种念头。
经过一番快速的思考,他立刻想到了汤恩伯的第31集团军。这支军队距离战场并不遥远,此时正是最合适的“摘桃子”时机。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对着机要室主任下达命令:“给汤恩伯部下达军令!”
一旁的李宗仁立刻明白了光头的意图,但他并没有出言阻止。只是在心中暗自苦笑。虽然对这种行为有些无奈,但也理解中央军在上海和南京的苦战损失惨重士气低落。毕竟,他们也确实需要一场胜利来振奋士气。
而且,从战略角度来看,让汤恩伯部突击一下,尽快结束霍山的战斗,对于整个战役的推进也是有益的。因为北路的日军正纷纷拼命回救霍山的第13师团,这样一来,汤恩伯部的突击行动,或许能够给日军造成更大的压力,加速战役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