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明媚、微风和煦的黄道吉日里,六安城中,日升商行货栈正式开业了!
在这个重要的时刻吸引了众多人士前来祝贺,其中不仅有当地的名流和政府官员,还有第四师团的全体军官,甚至连师团长也亲自莅临题字。
令人惊讶的是,这家商行背后有一位神秘的大股东,一出手,就毫不犹豫地投资了整整五十万银元。
如此巨额的资金注入,使得商行迅速崛起,并成功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的加入。
眨眼间,日升商行就成为了六安地区规模最大的商行。
这家商行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除了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外,还在于它拥有极其神秘而强硬的后台。
凭借着这一优势,商行能够在大别山鄂豫皖抗日军的势力范围内,轻松收购到海量的木材、粮食、油棉麻、明矾等各种至关重要的战略物资。
同时,他们还能够在上海、南京等地收购食盐、棉布、白糖、五金百货等来自敌战区的物品,并将这些物资安全地运输回来。
随着濞河上的航船日益增多,往来频繁,周围的商人们开始敏锐地察觉到一个现象:每天都有大量的船只驶向六安。这一发现让他们意识到,在六安肯定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和利润空间。
于是,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关注六安,并对其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于是,各种各样的商人如潮水般涌向这个地方,其中有腰缠万贯的大商贾,也有小本经营的小商贩。他们怀揣着各自的目的和期望,汇聚于此,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商业洪流。
经过一番深入的考察,这些商人们惊讶地发现,这里的情况与他们以往所经历的完全不同。
首先,驻扎在这里的日军,对前来的商人竟然毫不审查,这在其他地方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其次,开设商铺也无需遭受盘剥,这无疑为商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经营环境。
更令人惊奇的是,日军对商人的经营活动几乎不加干涉。无论你在这里销售何种物品,无论是卖给谁,都不会受到限制。
只要你有本事弄到货物,只要你能成功地将其卖出或买进,只要你按时缴纳十分之一的税收,那么即使你贩卖的是炸药、雷管、枪支弹药等违禁物品,甚至是将自己的亲爹老子娘都卖掉,也不会有人来过问。
而日军竟然还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地痞流氓黑社会,保护营商环境。
一打听,感情这里的日军就是商贩师团第四师团。大家在恍然大悟的同时,无不伸出大拇哥夸一声,第四师团,果然名副其实。
于是,这个地方简直就是战乱地区的商业天堂!这样的特殊环境吸引了所有有能力的商人,他们纷纷争先恐后地跑到这里来投资开设商行。
这些商人们通过各种特殊渠道,获取到各种稀缺的物资,并将它们运到这里进行贩卖。
正因为如此,这个地方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商业枢纽,能够满足各种人的需求,无论是急需武器弹药的武装力量,还是渴望生活物资的普通民众。
商业在这里呈现出一片极其繁荣的景象,各种交易活动频繁进行,市场异常活跃。
而关键的是,这里,第四师团与鄂豫皖抗日军相安无事,河水不犯井水,似乎战争已经远离,成了战乱中的一片净土。
没有战争,商贸的繁荣,让原本六安城只有不过2万人口,在短短的时间之内,竟然飙升到了十万人口。成了一个繁华的中型城市了。
而这个奇迹,实际上华中派遣军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对此心知肚明。
然而,他们仅仅只是对第4师团,发出了一个象征大于实际的警告,告诫其不要太过放肆,也就仅此而已。
毕竟,如今的日本军队,面临着严重的军需给养短缺问题,国内已经无力再为他们,提供除了弹药之外的其他物资需求了。所有的物资都需要他们自行去筹措。
以战养战的策略,在当前的情况下已经不再可行,因为为了下乡抢夺一些粮食和几只鸡,竟然要搭上大日本皇军勇士们的几条生命,这样的成本实在是太高昂了。
相较之下,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军需物资,虽然并非完美之策,但也算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两全其美之举。
不仅如此,华中派遣军甚至还对第4师团的做法表示赞赏,认为他们办事稳妥且有良心。
毕竟,与华北派遣军和汪伪政权相比,第4师团并没有像他们那样,在与新四军、八路军进行物资交换时候,满足新四军、八路军所提出的苛刻条件——必须有五分之一的物资是军火,五分之一是无缝钢管不是。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经商方面,田俊六认为徐剑飞的人品大大的好,能处。
这一天月末的夜晚,二叔在油灯之下,拿着一摞厚厚的账本,向徐剑飞和田绍志汇报这一个月的工作成绩。
“木村就在前天的时候,向我们公布了税收的账目,并且将我们该得的三成税收,划拨了我们,足足有十五万银元之多,这大大的缓解了我们财政上的压力。
除此之外,我们商行的商业运营,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为我们带来了将近二百万的收入。
当然这里面不仅有银元、法币,还有敌战区的日元。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法币和日元一直在不断贬值,这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下令让商行利用这些货币购买敌战区的物资,以避免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
而对于银元,我们则将其用于购买太行山区的物资。这样一来,我们的军队的军费开销就有了一个稳定而可靠的来源,并且还能有一定的结余。
可以说,目前的经济形势非常乐观,一片大好。”
对于这样良好的经济状况,徐剑飞其实是早有预见的。
毕竟,他来自后世,对历史有着更深入的了解。
在他的记忆中,新四军第七师的汤家沟自贸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那个自贸区在当时的环境下,通过与敌占区进行贸易,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成果。
而现在,我们的商行规模比那个自贸区还要大,在中日之间到处都是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如果这个口子的商业不赚钱,那简直就是违背常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