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鳌拜要对苏纳海三人开刀问斩,快想想办法吧!”礼部右侍郎索额图急得满头大汗进来通报情况。
“怎么?鳌拜他竟然私自用刑?气死我也!”当康熙心急火燎赶到刑场相救时,已经慢了一步,三位忠于大清的官员殒命午门。
康熙都不知道自己如何失魂落魄回到宫里的。
他呆坐在龙椅上,双手抱头喃喃自语:“三位大臣,我对不起你们,我徒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威。”
从这件事以后,康熙下定决心要除掉鳌拜。
……
通过圈地换地案,鳌拜沉重打击了以苏克萨哈为首的正白旗势力,苏克萨哈的威望和影响力大幅下降,鳌拜团伙举杯庆祝胜利。
一直在旁边观察朝局的孝庄太皇太后,未雨绸缪,早在康熙四年(1665年),
她为了拉拢索尼,亲自做媒,让孙儿康熙迎娶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
这一年,康熙皇帝年方12岁,赫舍里氏13岁,女大一抱金砖,二人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赫舍里氏被册立为皇后。
孝庄太皇太后就是要借助索尼家族力量来对冲鳌拜的威胁。
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去世,孝庄太后很悲伤,朝中还有一个人也很悲伤,
此人就是苏克萨哈,索尼去世,老苏应该高兴才是,他终于可以当首辅了。
那是之前的说法,如今鳌拜的势力远超老苏,哪还轮到老苏做首辅呢!
索尼去世,老苏顿感孤立无援。有一说一,索尼是四辅政大臣之首,资历老、威望高,比较正直,对鳌拜有一定的制衡作用。
索尼在世时,鳌拜有所忌惮,不敢太过放肆。
如今索尼一死,鳌拜没了重要的制衡力量,苏克萨哈失去了重要的政治盟友,直接面对鳌拜的威胁,压力骤增。
别指望遏必隆,他已经成了鳌拜的帮凶,鳌拜胡作非为,他视而不见,他不为虎作伥就不错了。
索尼是康熙六年六月去世的,七月,康熙举行仪式亲政。这都是祖母的主意,说这是机会,康熙马上实施。
一般皇帝14岁就要亲政,康熙的老爸顺治也是14岁亲政的,皇上亲政,意味着辅政大臣要放权,这让鳌拜心中很不爽。
苏克萨哈觉得反击鳌拜的机会来了,为摆脱鳌拜的压制,同时也希望借此削弱鳌拜的权力。
他主动上疏请求解除辅臣之任,前往为顺治帝守护陵寝。
苏克萨哈的本意是以退为进,他认为自己卸任辅臣,鳌拜也没有理由继续把持辅政大权 。
这叫做你不让我爽,我把你拉下马。
鳌拜一眼看穿了苏克萨哈的意图,“哈哈,想借此也让我放权,奶奶滴,我先弄死你再说,”鳌拜起了杀心。
不应该啊,二人还是亲家关系!难道亲情也不要了?什么亲情,哪有权力亲呢!权势让鳌拜失去了理智。
“大将军,要弄死老苏,得找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吧?”鳌拜的亲信班布尔善小心问道。
“哈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老班,这不难,老苏的罪行我给你们打好草稿了。”鳌拜笑道。
说完,鳌拜从怀里摸出一张纸,交给了班布尔善。“拿着我开出的罪行,去召集团队制定一下诏书。”
班布尔善和智囊团,开始编写苏克萨哈的罪状。
很快,鳌拜团队就为老苏打造了“二十四条大罪状”,哈哈,有零有整,不多不少共24条。
苏克萨哈的24罪行,其实都是牵强附会,无中生有的污蔑之词。
比如说康熙亲政后,苏克萨哈心生嫉妒,不想辅佐幼主,看不起幼主,说皇上什么也不懂。
打压同僚,侵吞朝廷资产,心怀不轨,心怀“怨望”“不欲归政”等等,反正把不好听的词都用上了。
同僚们都忌惮鳌拜的淫威,没人敢提出质疑。
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鳌拜凭借权势,强行通过对苏克萨哈的定罪决议。
尽管康熙皇帝深知苏克萨哈是被冤枉的,并不想杀他,但鳌拜率领党羽在朝堂上强行上奏,甚至“攘臂上前,强奏数日”,
“皇上,不杀苏克萨哈,我就跪死在这里!”
康熙皇帝在鳌拜的压力下,无奈只得答应。
最终,苏克萨哈被处以绞刑,其长子内大臣查克旦被处磔刑,其余众多子孙、族人也被牵连处斩,家产被抄没 。
……
深夜的乾清宫,康熙没有睡意,他眉头紧皱。
面对苏纳海和苏克萨哈被杀,他内心充满了愤怒与无奈,“鳌拜啊鳌拜,欺我太甚,你眼中根本没我这个皇上。”
怒火坚定了康熙要除掉鳌拜的决心。
有一说一,当时康熙对鳌拜确实有所顾虑,鳌拜朝中朝外都是他培养的人,死党盘根错节,他还掌握着大清精锐部队,可谓当政一把抓。
别说康熙动手,就是有所反常,鳌拜将毫不犹豫起兵造反。
康熙考虑的是江南刚刚平复,自己亲政根基不稳,如果真是要逼反鳌拜,不但不能解决鳌拜的问题,反而引起国家动乱。
康熙这时候只能隐忍,除掉鳌拜不能操之过急,应慢慢地来。
此后,康熙表面上对鳌拜依然尊重,暗中却在做着准备。
康熙想出了一条妙计,用少年团除掉鳌拜。他挑选了20名忠诚可靠的少年侍卫,
以练习布库(满族的一种摔跤游戏)为名,训练他们成为自己的亲信力量。
同时任命贴身侍卫魏东亭为领班。
有人可能会问,康熙何必舍大取小呢?可以调动军队扳倒鳌拜。
这种说法有点幼稚,军队都被鳌拜所控制,鳌拜不说话没人敢动,
就连康熙的贴身侍卫队,见了鳌拜都浑身发抖。放眼朝内,没有人替康熙上前擒住鳌拜。
逼着康熙没办法,这才想出了培养自己摔跤队,实则是捉拿鳌拜的少年敢死队。
同时,康熙也在逐步培养和拉拢一些支持自己的官员,比如索额图、明珠、刘光地等人,纷纷站在了康熙这边。
万事俱备,等待时机成熟,时机到,将一举铲除鳌拜和他的余孽。
一切按照既定计划进行着,鳌拜听说皇上和一班小孩在宫中打闹,认为康熙贪玩,
鳌拜心中高兴:“哈哈!皇上越不学无术,对我越有好处,老夫恨不得康熙五毒俱全,权力就会永远掌握在我手中!”
瞧见了吧,鳌拜就这么不是东西。
为了显摆,鳌拜亲自给这些少年做示范,“来来来,老夫教你们几手!”别忘了鳌拜是巴图鲁,摔跤有两下子。
这些少年口中奉承,心中暗笑:鳌拜老儿,死在临头还好为人师!
转眼时间来到了康熙八年(1669年),少年摔跤队在侍卫队长魏东亭的带领下,摔跤技术已经达到了正规军级别。
他们都盼着捉拿鳌拜这一天早点到来。
康熙利用早晚问安的时间,听取祖母对擒拿鳌拜的看法。
“奶奶,我一天也不能容忍鳌拜的存在。”孝庄太后突然觉得孙儿长大了。
她轻抚康熙的手背,目光如炬说道:“皇孙,不击则已,一击必中,不能给老贼任何机会。”康熙使劲点了点头。
夜深人静,慈宁宫内烛火摇曳。孝庄为了孙儿江山,展开密信,提笔写下:“盼与安亲王共商国事”。
她深知,安亲王岳乐手握正蓝旗重兵,若能得到他的支持,朝廷局势将大不相同。
第二天,孝庄太皇太后又将目光投向遏必隆。
遏必隆虽生性懦弱,但他的家族在镶黄旗根基深厚,若能拉拢,既能分化鳌拜的势力,又能稳住黄旗人心。
孝庄命人给遏必隆送去了一对东珠,东珠可是大清的国宝,满语为“塔娜”。
孝庄太皇太后送的礼物。对于臣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誉。感动的遏必隆一把鼻涕一把泪,表示一定效忠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