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四年(1685年),辽东宁古塔将军巴海上奏称:“臣巴海诚惶诚恐,谨奏罗刹贼寇侵占雅克萨城,边民蒙难,恳请圣裁……”
罗刹贼寇指的是沙俄。
康熙帝看罢奏折拍案而起:“罗刹贼寇欺我大清没有良将良谋吗?”
“圣上,贼寇的胃口越来越大,辽东乃大清龙兴之地,不能再退让了。”兵部尚书伊桑阿拱手说道。
“是啊,前些时忙于收复台湾,顾不上辽东之事,罗刹红毛鬼变本加厉,屡屡犯边,
侵我雅克萨城,恳请圣上发兵惩罚罗刹鬼!”索额图上前一步说道。
众将领纷纷请战。
早在康熙十年,沙俄这帮侵略者便像一群贪婪的恶狼,闯入了黑龙江流域。
他们侵占雅克萨为据点,肆意掠夺土地,残害当地百姓。
雅克萨位于黑龙江上游北岸,今漠河县境内的额木尔河口对岸。
现属俄罗斯阿穆尔州,名为阿尔巴津诺。(雅克萨被俄罗斯占领乃后来之事)
康熙不断接到辽东奏报,心中怒火中烧,但当时中原尚未完全安定,台湾郑氏仍负隅顽抗,他只能暂时忍耐,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然而,沙俄的侵略者并未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康熙十二年,他们再次大举入侵雅克萨,这一次,他们带来了更多的火枪、火炮,
还修筑了坚固的木城,妄图将雅克萨变成他们的永久性殖民地。
如今康熙再也坐不住了。
他深知,雅克萨一旦被沙俄占据,黑龙江流域的门户将洞开,大清的东北边疆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帝亲自前往东北,视察边防。
他站在黑龙江畔,望着对岸的雅克萨,眼中满是怒火与决心。“放任沙俄侵我边民,朕寝食不安!我大清岂能让尔等猖獗!”
回到紫禁城,康熙下令,立即组织精锐部队,准备收复雅克萨。
经过三年的精心准备,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精锐部队3000人马,在大将军彭春的率领下,向雅克萨发起了首次进攻。
战场上,清军将士们个个义愤填膺,他们深知,这是一场为国家、为百姓而战的正义之战。
他们胯下宝马良驹,手持长矛、大刀,踏着冰雪,向雅克萨的木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沙俄侵略者虽然装备精良,但面对清军的勇猛,他们也感到了恐惧。
清军的弓箭手们在远处拉开弓弦,如雨的箭矢射向木城,将木城上的沙俄士兵射得狼狈不堪。
紧接着,清军的步兵们呐喊着冲向木城,他们用长矛捅破木城的缝隙,将沙俄士兵一个个挑落。
清军的红衣大炮威力极大,咆哮着炸向木城。沙俄兵被炸的鬼哭狼嚎。
此时大将军彭春喊话俄军投降,遭拒后再次发起进攻。
清军使用火炮等武器轰击雅克萨城,由于火力巨大,木城燃起熊熊大火。
沙俄军伤亡惨重,头目托尔布津被迫出城投降,“长官,我们投降,以后绝不敢再来!”
既然人家认输了,得饶人处且饶人,清军遂撤离雅克萨。一把火烧了木城,木城瞬间变为一片瓦砾。
大家请记住,狼行千里要吃人,强盗永远改变不了侵略。
一年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沙俄兵卷土重来,重新修建了雅克萨木城,
这次还在木城外围增修了三道欧洲菱形的夯土城墙。
康熙收到战报十分震怒,“沙俄贼心不死!”于是派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带部队进攻雅克萨城。
清军乘船来到了雅克萨城前,将木城团团包围。
沙俄侵略者在雅克萨被围困后,非但没有悔改之意,反而向莫斯科求援。
沙皇彼得一世得知后,大为恼怒,他不甘心在东方的扩张计划就此失败,于是下令增兵雅克萨。
沙俄的援军抵达雅克萨,他们带来了更多的火炮和士兵。沙俄侵略者在援军的支持下,再次向清军发起反扑。
他们利用火炮的威力,向清军的阵地狂轰滥炸,清军的营帐被炸得七零八落,许多士兵被炸得血肉模糊。
但清军将士们毫不畏惧,他们坚守阵地,与沙俄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
萨布素亲自指挥作战,他身先士卒,手持长剑,冲在最前面。
在他的带领下,清军将士们士气大振,他们与沙俄侵略者展开了白刃战,双方杀得血流成河。
经过半个月攻守战,清军逐渐占据了上风。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萨布素决定围困雅克萨城。
京城中康熙帝得知战况后,心中怒火中烧。
他深知,沙俄的侵略性极强,如果不给予他们沉重的打击,他们将永远不会罢休。
于是传旨,狠狠打击沙俄兵,让他们再也不敢卷土重来。
等清军恢复了元气,在萨布素的率领下,再次向雅克萨发起了进攻。
这一次,清军的攻势达到了巅峰,奋勇冲杀,加上康熙帝亲自坐镇后方,指挥作战,清军士气高涨。
清军在萨布素的指挥下,分成三路,对雅克萨的木城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清军的火炮首先开火,将木城的城墙炸得千疮百孔。
紧接着,清军的步兵们呐喊着冲向木城城墙下。
经过数日的激战,清军终于攻破了雅克萨的木城。
沙俄侵略者在清军的攻击下,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残兵败将纷纷投降。
萨布素下令,将雅克萨的木城拆毁,将沙俄侵略者赶出了黑龙江流域。
康熙帝得知雅克萨收复的消息后,心中大为振奋。“上天保佑大清,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的胜利。”
随后他下令,厚赏有功将士,并在黑龙江流域设立黑龙江将军,加强对东北边疆的管理。
……
沙俄侵略者在雅克萨两次被清军打败后,终于感到了恐惧。
他们深知,大清的康熙帝绝非泛泛之辈,如果继续与大清为敌,他们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鉴于此,沙俄政府主动提出与大清进行谈判,划定中俄边境线。
康熙帝虽然对沙俄的侵略行径深恶痛绝,但他也深知,战争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能够和平相处,对双方的百姓有利。
于是,他同意与沙俄进行谈判,但前提是沙俄必须退回其侵占的中国领土。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双方在尼布楚进行了谈判。
清军在康熙帝的指挥下,陈兵黑龙江畔,随时准备应对沙俄的挑衅。
沙俄代表团在清军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承认其侵略行为的错误,并同意与大清签订条约。
经过数日的谈判,大清沙俄终于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条约明确规定,两国边境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为界,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均为中国领土。
沙俄侵略者被迫退回其地界,中国东北边疆的领土完整得到了维护。
康熙帝在《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这是一场艰难的胜利,但也是大清国力强盛的体现。
他下令,将《尼布楚条约》刻石立碑,永垂后世,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
雅克萨之战算不上大兵团作战,但是意义重大,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对维护边境百姓安全,起到了保护性作用。
但是,也有资料显示,此时康熙为了应对葛尔丹的军事威压,选择了吃亏退一步的原则,迅速签订了尼布楚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