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帅亲自来辽东支持自己的工作,这让小袁心里暖洋洋的,他知责任重大,不敢有半点懈怠,决定打造出一道坚固的防线。
为了让防线更稳固,孙承宗和袁崇焕发动官兵和百姓,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在现在的葫芦岛兴城市,对破旧的宁远城进行加固和修缮。
要是按老一套,挖个壕沟、小修小补,那没啥特别的。
但这次不一样,袁崇焕想法子搞到了一种新式武器——红衣大炮,一共买了十二门,打算把这些大炮架到城头上。
这在当时可没人干过,以往只听说大炮装在船上,没听说架在城头的。
袁崇焕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真就把大炮架上了城头。
这红衣大炮,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武器,威力大、射程远,据说能打三里地,敌人根本没法靠近城池。
听说这些大炮是从澳门葡萄牙水军手里买来的,炮身上还刻着葡萄牙制造的字样呢。
为了让大炮发挥最大威力,袁崇焕制定了“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的战略策略。
“以台护铳”,就是在城头上修建十二座专门的炮台,用来保护这些宝贝疙瘩。
十二座炮台突出在城墙外,就像城墙伸出去的小堡垒,修得特别坚固,既能保护大炮不被敌人破坏,又能让炮手安全操作。
炮口还能左右摆动,从各个角度轰击敌人;
“以铳护城”,就是用红衣大炮保卫宁远城,敌人要是来攻城,还没靠近城墙,就会被炮弹炸得人仰马翻;
“以城护民”就好理解了,宁远城能保护城里老百姓的安全,只要老百姓躲在城里,就能避开外面的战火。
在孙承宗和袁崇焕的努力下,宁远城变得固若金汤,将帅二人站在城头远望,心说后金军胆敢再侵犯,管教他有来无回。
袁崇焕用手摸着闪着寒光的炮身,脸上浮现出满足的笑容。
努尔哈赤的密探把这些情况传到了沈阳。
这里得解释一下,努尔哈赤迁过三次都城。
1616年,他在赫图阿拉城称大汗,把赫图阿拉城定为都城。
过了五年,也就是1621年,他把辽阳定为了都城。
在辽阳待了四年,到1625年,又把都城迁到了沈阳。
据说算命先生说沈阳是块宝地,能保佑满族世代昌盛,所以努尔哈赤把沈阳命名为盛京。
你看努尔哈赤逐渐往大明这边使劲地挤,恨不得跨过山海关。
努尔哈赤听了汇报,带着几名随从,偷偷来到宁远附近进行观察,他发现宁远城防御得滴水不漏,心里直发怵,不敢轻易进攻。
而且那时候,后金内部矛盾重重,努尔哈赤想趁这机会整顿一下后金内部秩序。
……
后金主要是女真人建立的,努尔哈赤夺取的广宁、沈阳等地,都是汉民和女真人的混居地。
有些汉人受不了满族奴隶主的压迫,起来反抗。
他们为了不让女真贵族得到土地和粮食,宁可烧了房子和粮食,民族矛盾相当尖锐。
有一天,一个女真奴隶主哆哆嗦嗦地来报案:“大汗,汉人佃户又杀了镶蓝旗的三个包衣。”
包衣就是满族奴隶主家的家奴。佃户找不到对奴隶主下手的机会,就对他们的仆人下手。
努尔哈赤还没说话,他儿子莽古尔泰把腰刀拍在几案上,气呼呼地说:“父王,要我说,干脆把辽东汉人都杀光,省得心烦!”
“住口!都杀了汉人,谁养活你!”努尔哈赤怒斥儿子。
努尔哈赤下令,女真人出门都要十个人结伙,不然就罚款,就怕被汉人偷袭。
这办法也就是临时应付一下,要解决深层次矛盾,还得慢慢来。
努尔哈赤为了不让女真贵族太压迫汉人,就多分给他们土地,结果土地不够分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制定了“计丁授田”政策,就是按照家里壮丁的数量分配土地,保证每个家庭都有地种,多余的土地归女真贵族。
这无形中让女真贵族得到更多好处,既能维护他们的统治,汉人也不会因为没饭吃造反。
同时,努尔哈赤定下“个守旧制”,意思是不管是女真人还是汉人,都按原来各自的习俗和制度生活,这样能减少一些矛盾。
另外,他还搞了个“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
这八和硕贝勒,就是后金八旗的旗主,主要是努尔哈赤的子侄们。
国家大事由这八个人一起商量着办,平衡各方势力,稳定后金的统治。
一晃四年过去了,努尔哈赤基本稳定了内部秩序。
但又出现了新问题,女真人越来越多,土地却还是那么多,他要满足贵族奴隶主的胃口,就得侵占更多大明领土。
可孙承宗和袁崇焕守卫边防,努尔哈赤不敢轻举妄动。
有一天,努尔哈赤把心里的忧虑跟范文程说了:“范先生,我年纪越来越大了,趁还能动,为子孙后代打下更多江山,可怎么才能扳倒孙承宗和袁崇焕呢?”
范文程沉思片刻,献上了“金银开路”的毒计。
其实范文程早就琢磨这事儿了,通过安插在大明朝堂的间谍汇报,他知道大明朝堂里党争激烈,主要矛盾在阉党和东林党之间。
过了片刻,范文程拱手对努尔哈赤说:“大汗,我已经贿赂好了阉党里的太监,我知道魏忠贤最喜欢辽东的人参、貂皮,要是再送他黄金万两,他必定为我们所用。”
努尔哈赤一拍大腿,爽朗笑道:“对呀,这是个好办法,所有腐败都从内部开始的。
既然外面打不开,就从里面下手。事不宜迟,马上派人去办。”
努尔哈赤早就等不及了,恨不得马上拿下宁远城。
长话短说,经过范文程运作,魏忠贤收下了后金送的金银财宝、人参貂皮。
俗话说“收人钱财,与人办事”,后金传话魏忠贤,想法把孙承宗调离辽东。
这要求看似不高,可孙承宗是天启皇帝的老师,又没犯错,守卫辽东还有功,怎么才能把他调回朝廷呢?
魏忠贤一开始想拿出一部分钱贿赂孙承宗,让他回来休息,可孙承宗根本不理这一套。
就在魏忠贤头疼的时候,机会来了。
孙承宗的手下马世龙守辽东,擅自出兵,被后金军打得大败。
魏忠贤抓住这个机会,弹劾孙承宗约束手下不力,孙承宗是大明的重臣,哪受得了这气,恼怒之下提出辞职。
魏忠贤还不罢休,继而污蔑孙承宗拥兵自重,说他要在关外造反。
明熹宗昏庸无能,也没调查,就把孙承宗的官职罢免了。
魏忠贤趁热打铁,推荐阉党人物高第接替辽东经略的职务。至此,努尔哈赤的从内部下手的计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