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在盛京多次举行考试,目的是从满、汉、蒙各族中选拔优秀人才。
贵族们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皇太极削弱自己的权力,这就如同汉朝削藩,触动了他们的根本利益。
皇太极深知这一点,于是采取抬高汉人身份的策略,以此打压那些被父亲宠坏了的女真贵族。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位统治者都会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拔自己需要的人才,组成自己的政治小圈子。
皇太极的这一举措极具开创性,他颁布诏书,明确表示哪怕是身为奴仆的汉人,只要有真才实学,就能恢复平民身份,甚至进入国家机构任职。
众多汉人中,最先进入皇太极视线的是范文程,皇太极尊称他为“范章京”。
后来但凡遇到事,必定向范先生请教。
到了天聪五年(1631年),皇太极又颁布了意义重大的《离主条例》。
条例规定,奴仆若告发主人罪行,便可重获自由。
同时,皇太极还放宽了对逃人的惩处,即便抓住逃走的汉人,也不再治罪。
当时,有个叫李福的汉人奴仆,长期遭受主人的虐待,听闻《离主条例》后,他鼓起勇气告发了主人的恶行。
最终,李福不仅恢复了自由身,还获得了一些田地和财物,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这个故事在民间迅速传开,让更多汉人看到了希望。
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限制了满洲贵族的特权,为汉人争取到了相对平等的地位,使得众多有才能的汉人得以进入后金决策层。
皇太极开科取士,不论满、汉、蒙身份,唯才是用,有力地促进了汉文化和汉制度在后金的传播。
他心里明白,日后若能打下大明江山,有这些人才和完善的制度,治理国家就不会手忙脚乱。
不得不说,皇太极所做的改革,是为夺取大明江山做铺垫,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后人。
然而,改革之路困难重重。
以三大贝勒为首的利益集团,背后有众多女真贵族支持,他们极力反对皇太极的改革举措,死死抱住手中的特权不肯放手。
这也难怪,努尔哈赤为儿子们留下的政策就是“八贝勒共治国政”。
有人评论说,后金实行的制度类似西方国会制度,有事大家一起商量,相互制约。
但关键在于,努尔哈赤无人能制约,而皇太极就大不一样了,他的哥哥和侄子们功劳都不比他小。
他能当上大汗还是众人推举的,根本没资格对众人指手画脚,从某种角度看,他像是个受气的小媳妇,处处受制于人。
皇太极称汗时,权力被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位贝勒分割,他不过是名义上的大汗。
当时,后金实行轮流执政制度,皇太极与其他三位贝勒一人一个月当值。
召开会议时,其他三大贝勒与他同坐台上,接受臣民的礼拜。
权力被一分为四,皇太极这个大汗的权力难以施展,推行政策时处处受限,这让他苦恼不已。
一日,皇太极召见范文程。
范先生曾深受努尔哈赤重用,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开办了招贤纳士的文学馆,面向满、汉、蒙有识之士开放,范文程凭借卓越的文采和深刻的策论脱颖而出。
皇太极一见到范文程,便大倒苦水:“范章京,大明的皇帝是如何当政的?他的兄弟也会和他一同接受朝拜吗?”
范文程早就洞察到后金权力分散的问题,一直在等皇太极主动询问。
毕竟这涉及宗室兄弟关系,贸然进谏,很可能被指责为挑拨离间。
范文程捻着颌下胡须,微笑着说:“大汗,在中原地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界限极为分明,
莫说是和皇帝平起平坐,就算是不小心摸一下龙椅,那都是大不敬之罪。”
见时机成熟,范文程将自己的想法以及大明朝的制度详细地说了出来。
最后,他强调:“大汗,皇帝或国王,必须彰显自身的威严,只有集权,才能提高办事效率。”
接着,他又讲述了汉朝刘邦、汉武帝如何集权等典故,以及皇帝缺乏威严的种种危害,比如政令难以执行,臣子和子民会轻视皇上等等。
皇太极早就明白这些道理,只是苦于没有办法。“范先生,计将何出?”皇太极急切地问道。
范文程似乎早有准备,立刻献上四条计策,并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恭恭敬敬地递给皇太极。
皇太极看后,顿时喜笑颜开,笑道:“吾与范先生,犹如备与诸葛亮也!”
范文程谦虚地摆摆手:“不敢当,不敢当。”
多日萦绕在皇太极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
……
接下来,他便逐步推行集权政策。
范先生献上的第一条计策,便是削弱三大贝勒的权力。
皇太极先从改变朝会礼仪入手,他先是以不必每月劳烦三位贝勒轮流执政为由,说道:“你们无需每月值班了,由我一人便能处理好政务。”
这看似关心的话语,实则是把三位贝勒从执政的位置上请了下去。
紧接着,便是让三位贝勒带头下跪。
一次朝会,皇太极故意迟迟不现身,三大贝勒在殿内等得十分不耐烦。
等皇太极终于出现时,他一脸严肃地宣布:“从今日起,朝会礼仪必须改变,三位贝勒需与其他臣子一样,向我行君臣之礼,以明确君臣名分。”
阿敏一听,当场变了脸色,冷冷地说道:“大汗,这不合老汗定的规矩!以前可从未有过这种先例。”
皇太极目光坚定,回应道:“以前没有不代表现在也没有,我制定不就有了?如今局势不同往昔,我既为大汗,就要统领四方,没有威严如何发号施令,老规矩要改了。”
阿敏无言以对。
范文程为缓解尴尬,忙带着群臣跪了下来。代善和莽古尔泰虽未言语,但也面露不满之色。
望向皇太极,看他态度强硬,最终,三大贝勒虽满心不情愿,还是行了跪拜君臣之礼。
天聪五年(1631年),皇太极依照明朝制度,设立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
每个部门设置满、蒙、汉官员,分别管理国家各项事务。
最初,满洲贵族们对这套仿照明朝的制度极为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