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三年(1735 年)八月二十三日,晨雾未散,阴霾的天气,似乎将整个园子笼罩在朦胧中。
突然一道惶恐的声音传来:“皇上,皇上,您怎么了?来人啊,皇上昏过去了!”
雍正的宠妃熹妃,那尖锐而惊恐的呼喊声,瞬间划破了清晨的寂静。
pS:圆明园兴建于康熙末年,当时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了第四子胤禛,此园便是圆明园的前身。
雍正帝即位后,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增修,使其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彼时,大学士张廷玉正在旁边屋内批阅文件,听闻呼喊,他心中一惊,
扔下手中事务,快步朝着皇上寝宫赶去:“方才皇上该与我讨论着朝中诸事,怎地片刻之间就……?”
张廷玉气喘吁吁踏入屋内,只见雍正脸色苍白,躺倒在床上不省人事。
旁边的小太监,被吓得浑身战栗,说不出话,熹妃脸色苍白:
“张大人,皇上突然仰倒,这是怎么了?”呜呜呜~,熹妃哭了起来。
张廷玉喊道:“小太监,速速去请御医!”小太监这才如梦初醒,回过神来,“噔噔噔”地朝着宫外狂奔而去。
张廷玉急忙蹲下身子,熟练地按压雍正的人中。不多时,御医火急火燎的赶了过来,“皇上!皇上~”
御医一边喊,一边迅速从药箱里掏出一颗续命丸,小心翼翼地塞入雍正口中。
约莫一刻钟过后,雍正悠悠转醒,虚弱地说道:“哎呀,我…我这是在何处?我好似做了…做了一个离奇的梦。”
他挣扎着试图坐起身来,然而却好似耗尽了全身力气,无力地瘫倒在床上。
这时,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鄂尔泰,与几位亲王也匆忙赶至。众人皆面露诧异之色,毕竟皇上近期身体状况一直无恙,怎会突然如此?
“皇上缓过来了,谢天谢地,”臣子们关切之语纷纷道来。
任谁也以为这只是一场虚惊,然而雍正心中却明镜似的,深知自己大限将至。
可不怎滴!雍正一天吃三颗所谓的仙丹,以现代眼光看来,不过是重金属集合罢了。
就在当日傍晚时分,雍正强撑着精神,唤来几位近臣:“各位爱卿,朕若…遭遇不测”他目光寻找允禄,“允禄、允礼、鄂尔泰、廷玉,您四人为辅政大臣,辅佐新君处理朝政。”
四人急忙跪下:“皇上福大命大,一定能闯过这一关,臣遵旨就是了。”
仿佛是命运的安排,午夜时分,雍正突然驾崩,年仅 58 岁。
雍正当政 13 年,以铁腕手段推行新政,为后来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他之前毫无疾病征兆,为何突然驾崩?雍正之死,成了历史一大谜题。
……
常言道:“肚里没病死不了人。”雍正看似猝死,实则背后必有缘由。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在八月二十一日时仅是“不豫”,却依旧强撑着照常处理政务。
然而到了二十二日,病情却急转直下,急剧恶化,当晚便紧急召见皇子与朝廷重臣。
二十三日,这位在位仅 13 年的帝王,便溘然长逝。
从上述官方记载不难看出,其并未给出雍正帝具体的死因,只是强调事发突然,
甚至对于辅佐新帝之人也未提及,实际上,四大顾命大臣还是在遗诏中才得以明确的。
关于雍正帝的死因,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认为他死于丹药中毒。
雍正帝在位期间,对道教极为推崇,深信丹药能够使人长生不老。
为此,他在圆明园豢养了不少道士,比如张太虚、王定乾、娄近垣、贾芳等人。
这些人专门为他炼制丹药和驱魔治病。
这些丹药中往往含有铅、汞等重金属成分,长期服用,必然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不少学者推测,雍正帝极有可能是因长期服用丹药,慢性中毒而最终暴毙。
除了丹药中毒一说,民间还流传着吕四娘刺杀之说。
吕四娘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吕留良的孙女。吕留良因文字狱触怒雍正帝,被开棺戮尸,吕氏家族也遭受牵连,几近满门抄斩。
幸免于难的吕四娘,隐姓埋名去南少林拜师学艺,发誓定要为家族报仇雪恨。
经过多年的艰苦修炼,吕四娘终于练就了绝世武功。
随后,她设法巧妙潜入皇宫,趁雍正帝毫无防备之际,成功将其刺杀,并割下了他的头颅。
正因如此,民间有人传言,由于雍正被人割了脑袋,雍正墓中的尸身是真的,但其头颅乃是金子所铸。
pS:雍正皇帝的陵墓名为清泰陵,位于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太平峪,乃清西陵的首陵。
受此民间传说影响,许多盗墓贼妄图盗走雍正的金头,所幸始终未能找到地宫入口。
至于雍正的头是否为金质,或许唯有待日后打开清泰陵,方能真相大白。
之所以有吕四娘报仇杀雍正的传说,都是一些不良文人造的谣,
雍正制定新政,明确让读书人交税出义务工,这些文人于是各种编排雍正。
坊间还流传着雍正逼死生母杀死父亲的传说,说雍正的生母是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乌雅氏出身低微,雍正出生后由佟贵妃抚养,母子关系较为疏离。
在九子夺嫡中,乌雅氏更希望十四阿哥胤禵登上皇位,因此雍正与母亲之间产生了隔阂。
雍正即位后,乌雅氏拒不接受皇帝给自己行礼,不肯接受皇太后尊号,也不愿移居宁寿宫,这些行为表明她对雍正继位的不满。
雍正元年五月,乌雅氏暴亡于永和宫。
有说法称乌雅氏是因为雍正打压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心中悲痛欲绝,最终选择撞柱自杀。
但也有观点认为,乌雅氏的死因可能是其在康熙去世、幼子被打压的背景下,备受打击,心灰意冷,抑郁而终。
还有一种看法是,乌雅氏在参加康熙国葬时执意步行,导致身体不适,加上本身年龄较大,最终病逝。
主流观点否认雍正逼死了生母,清朝提倡孝道治天下,尤其康熙最恨皇子中冷酷无情,
在崇尚“以孝治天下”的清朝,皇帝逼死生母是难以想象的。而且雍正生母去世前,雍正已经顺利登基,皇位逐渐稳固。
乌雅氏手中也没有实权,对雍正的皇位无法构成威胁,雍正没有动机逼死生母。
弑父更是无稽之谈,康熙那么容易被儿子杀死吗?总的来说,雍正改革动了一部分人的蛋糕,攻击他污蔑他这种现象是存在的。
……
雍正是改革家,推行新政的同时,还把选择接班人这事进行了改革。
在雍正帝驾崩之前,他未雨绸缪,创建了秘密立储制度。
鉴于康熙朝后期那场惨烈的“九子夺嫡”之争,雍正帝深知皇子争位极易引发内乱。
为避免悲剧重演,他苦心冥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他将选定的储君名字书写好,密封于锦匣之内,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同时另写一份相同内容的密旨随身携带。
待他驾崩之后,大臣们取出两份密旨,核对无误后,便拥立储君登基。
这一制度有效地避免了皇子,为争夺储位而引发的骨肉相残。
皇上驾崩之后,国不可一日无主,新君需尽快继位。
大约 10 天后,皇宫便开始操办雍正帝的下葬事宜。
雍正遗命第四皇子弘历接班,弘历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乾隆皇帝。
弘历的继位诏书由大学士张廷玉宣布。
张廷玉从正大光明匾后面取出匣子,取出密信,上面赫然写着皇位由四皇子弘历继承。
随后,再与雍正身上所带诏书进行对比,内容丝毫不差。
弘历顺利继位,当时他年仅 25 岁。继位之后,他将次年改年号为乾隆元年。
那么,雍正为何会选择四皇子弘历接班呢?
一方面,是因为康熙生前相中了这个皇孙,据说康熙去世前,曾遗命雍正,日后将皇位传给四皇子。
此外,雍正帝也实在别无选择,在他看来,弘历最为优秀。
雍正一共有6 个儿子,分别为弘晖、弘昐、弘昀、弘时、弘历和弘昼。
然而,弘晖、弘昐、弘昀皆早殇,所以,在雍正考虑立储之时,可供选择的皇子主要便是弘时、弘历和弘昼。
弘历自幼便聪慧伶俐,勤奋好学,在骑射与诗书方面皆颇有造诣,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与政治才能。
反观弘时,其性格放纵不羁,在政治上的一些行为让雍正帝极为不满,
甚至还与雍正帝的政敌有所往来,如此行径,自然使他失去了继位的可能。
弘昼行事荒诞不经,时常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给人一种胸无大志的印象,
雍正帝认为他并不适合承担治国理政的重任。
相较之下,弘历在政治上显得更加成熟稳重,无疑更符合雍正帝对继承人的要求。
也正因弘历的继位,历史上才有了“康乾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