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联纪元380年。
海王星轨道附近宇宙空间,原文明交流区。
一位年轻人正随着人群,缓步参观着人类文明博物馆这些年新增的展区。
“……克利兹文明是人类文明继斯托文明之后,在宇宙中遭遇的第二个文明。”
“克利兹文明的智慧种族依照人类标准,是一种‘卵生动物’……”
为了纪念曾经人类文明对克利兹文明完成的反击,纪念这段历史,
同时也是扩展人类文明中人们对于宇宙中不同文明的认知。
在人类文明博物馆里,再塞进了克利兹文明以及多伊文明的一些信息。
此刻,智能双足机器人,正为参观的人群,做着简单的讲解。
当来到这个展区的尽头,这位年轻人短暂停下了脚步。
望着展区最后一片区域中,记录着当初使者号返航时的图像,脸上流露出一些笑容,笑了笑。
因为在那张记录着历史的图像上,他再看到了自己。
……
人联纪元400年。
这一年,人联范围内,人类文明总人口数量突破了1200亿。
其中接近一半,依旧居住在人类文明母星。
剩下的则分布在太阳系内环各处。
不过,不再是像之前一样,地外居民大部分在火星。
在基于引力技术的重力模拟技术在整个人联范围内都得到应用过后,
从木星轨道的木卫,到土星轨道,天王星轨道,海王星轨道的大量卫星上,
属于人类文明的星际城市,都再得到了更大程度覆盖,
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人口数量,也再迎来了一次暴增。
同时,
金星和水星表面,也更大程度利用了起来。
不再仅仅只是作为资源开采区,
在金星和水星表面,也已经有了一些属于人类文明的星际城市。
主要也是,对于半只脚踏入河系级文明的人类文明来说,
金星和水星表面这种比较恶劣的环境,对人类文明星际城市的构建也不存在什么威胁,或者说技术难题。
只不过,考虑到必要性,金星和水星表面的星际城市才没有火星表面那么普及。
同样的,
在人类文明人口总数突破1200亿的同时,
这一年,负熵研究院内,各研究所的研究员总数突破了1500万。
虽然负熵研究院的总部依旧在地面陵川城,但负熵研究院下辖研究所,研究团队,也有分布在火星,乃至于木卫,土卫,天卫,海卫,乃至于柯伊伯带等区域。
这个时候,整个负熵研究院大概就分为信息去噪所,武研所,能动所,物理所,数学所,地质所,材料所,011所等研究所,
研究所下,再依照不同研究项目,分为不同研究团队,这里的研究项目,基本都是指一些长期项目,比如011研究所的‘人体强化研究项目’研究团队。
而在各研究团队内,就又再依照研究方向不同,分成若干个部分,可以大概称为研究小组。
当然,虽然叫研究小组,但本质上其实也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研究团队,容纳人类文明中相关领域最顶尖的一批学者,研究者。
分为助理研究员,研究员,核心研究员大概就已经是研究小组的负责人。
就以这种结构,构成了庞大的,作为人类文明科研核心的负熵研究院。
而到这一年,
此前人类文明对克利兹文明反击和接触,带来的一些有利影响,
也已经在人脸范围内,得到完全普及。
其中,对于人类文明社会运转影响最大的,
自然是负熵研究院011研究所相关研究团队,从人类文明接触到斯托文明之前,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关于人体睡眠机制的研究。
在许久之前,在人类文明范围内,就实现了,能够在人体进入虚拟现实世界的同时,身体得到睡眠和休息。
当时对于这项技术,011研究所还有些顾虑,后来为了刺激文明从惰化状态脱离,
还将这项计划拿出来,以比较高的定价提供给人们使用。
此刻,011研究所相关研究团队在这方面算是更进一步了。
一定程度上,算是攻破了人体睡眠机制,能够让人们每天所需要的睡眠时间缩短至三小时以内,
并且,这三小时内,依旧可以进入虚拟现实世界。
或许有一天,睡眠这个词在人类文明中的意义都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同时,
011研究所中,还有一些其他关于‘人体强化项目’的成果,
在这个时候,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人类个体的生命还在变得更加顽强,
曾经三十米摔不死还没有后遗症的记录,都再次得到了刷新,
被一位攀岩爱好者,提高到了52米。
然后,
依旧是这一年。
在这人联时代,第四个百年的年份。
人联范围内,为此进行了隆重的庆典。
曾经庆典上的‘花车巡游’,到这个时候,已经成为了一个传统的经典项目。
只不过,用作巡游的‘花车’,从最开始的电推进飞船,
到这个时候,变成了人联中最先进的无工质引力推进飞船。
从人类文明母星地球出发,一路抵达柯伊伯带,再绕距离太阳1000天文单位的圆圈航行。
为人联四百年送上贺礼,这一年里,人联范围内的人们,
利用智能程序的辅助,总共创作了超过300万首音乐,一百万部长时全息电影。构建了若干虚拟现实世界,容纳人们在其中庆祝。
也是在这种庆典的热闹中,
一个年轻人,再来到了负熵研究院的总部。
看了眼变了许多,
但依稀还能够看出一些曾经痕迹的负熵研究院,
年轻人笑了笑。
“……秦研究员,欢迎您加入负熵研究院。”
负熵研究院下辖一个研究所的负责人,以及相关研究团队负责人,
亲自迎接了这位年轻研究员的到来,
“相信,在负熵研究院,您将为人类文明,为人联的发展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取得更加耀眼的成就。”
这是这个时代,对于一位加入负熵研究院的研究者,最好的祝福。
……
时间继续往前推进。
人联纪元420年。
“……秦所,听说您将名字改成了‘秦裕’?”
负熵研究院,
这是一场很难得,负熵研究院所有研究所负责人都在场的会议,
即便是并不身处负熵研究院总部,也都选择了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出席。
这会儿,一众负熵研究院研究所,研究团队负责人聚集在一起。
在正式讨论需要讨论的问题之前,
或许是因为所有在场者都知道,今天要讨论的问题分歧太大,气氛有些压抑,
社哲所负责人骆子明教授,先提起了一些闲聊的话,
对着信息去噪所的负责人‘秦谕’笑着说道,
“秦所,您这是要给以后的学生们学历史的时候增加难题啊,您这是有点恶趣味啊。”
骆教授半是调侃,半是感慨地说道。
旁边与会的其他一众研究所,研究团队负责人听着这轻松的话题,也都脸上露出一些笑容。
不过笑过之后,也都同样有些类似的感慨。
感慨人类文明,人联这些年疯狂爆人口,基本相当于在‘抽卡’,抽天才卡。
而现在,似乎终于是,再抽到了一个保底。
在这个时候,
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三级文明边缘,半只脚踏入河系级文明阶段的情况下,
在一些重大研究项目上,诸如曾经已经完成的重核聚变研究,
包括负熵研究院内各顶尖研究员们,能够做出的贡献,在整个研究项目中占比都是微小的。
如果一个研究员能够带来这样级别研究项目千分之一,乃至万分之一的推进。
在相关研究团队中,都已经是绝对的主导者了。
不是这个时代的研究员们不够智慧,而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科研也愈加在进入到深水区,
面对的问题也更加艰难,一个重要项目涉及的细分领域异常庞杂,一个正常的顶尖研究者,在其中一个细分领域能够做出一些突破,都已经很难得难得了。
研究者们精力和思维能力基本都只能够在一个细分领域中深耕。
而这一个重要科研项目,毫不夸张的说,涉及到的细分领域,罗列出来都够一本书。
但总有一些超级天才,能够打破常规。
毫不讲道理的,
让负熵研究院中一众顶尖研究员们,也怀疑人生。
过去数百年时间,曾经的秦裕院士,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印象已经不再那么具体,
更贴近历史中一个耀眼的符号。
不过,到这个时候,在这一代信息去噪所负责人横空出世之后,这个时代的负熵研究院各研究所,研究团队负责人们,
好像逐渐又感觉到了一些,曾经秦裕院士在的那个时代,人们的感受。
不同于负熵研究院内大部分研究员,是筛选之后进入的,基本从助理研究员开始。
这一代信息去噪所负责人,是由当时信息去噪所负责人和物理所负责人共同邀请加入的负熵研究院,
一加入负熵研究院,就已经是作为一个研究小组的负责人,负责着一个数千名研究员组成研究小组的研究项目推进。
当时,这代信息去噪所负责人才四十岁。
在加入负熵研究院之前,其研究成果就进一步完善了,由秦裕院士构建,无数研究员们完善的‘秦裕-人类-斯托’大一统理论,
将大一统理论中,量子理论部分和引力理论部分,进行了更加完善的整合。
是近几十年以来,理论物理领域最大的研究成果。
然后,在加入信息去噪所过后,
这位年轻的负责人选择了通信领域的相关研究,
虽然量子通信到现在都还未实现,
但是,引力波通信,基于此前的引力技术基础,在这位年轻负责人的主导下完成。
引力波通信和电磁通信,同样依旧是光速范围内通信,通信速度只能够最多和光速持平。
但有着电磁通信不具备的优势,在传播过程中,强度衰减很低。
可以完成电磁通信难以进行的,超远距离稳定通信。
也就意味着,人类文明至此在以光年为计数单位的远距离通信中,不用再太考虑其他问题,仅仅只存在通信延迟的问题。
这可以说,是人类文明通信技术的一次飞跃。
而虽然,引力波通信技术的最终实现,有信息去噪所大量研究员共同参与,
但所有相关研究团队负责人们,研究者们也很清楚。
要是没有这位年轻的负责人,整个研究进度,就不可能进展这么快,这么顺利。
他几乎凭借一己之力,解决了相关技术研究中,最核心的那些问题,给整个研究项目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而到现在,
这一代的这位信息去噪所负责人也才六十岁,
比其他各研究所负责人可以说都年轻很多。
人们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又有些感慨,
是因为,即便是不谈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位信息去噪研究所负责人可能做出的新成果,
就现在的这些研究成果,也就足够让这位现在要‘改名’为秦裕的研究所负责人载入史册了。
“秦所,你这么搞,搞不好会形成一个惯例啊。”
旁边,物理所的负责人也跟着笑着调侃了一句。
而作为几个研究所负责人们调侃的对象,秦裕也没有说什么,只是也脸上带着笑容。
对于秦裕来说,还叫秦裕这个名字,算是一点小小坚持下来的习惯。
而对于负熵研究院一众人们来说,
看到秦裕这个名字,其实也并不奇怪。
除了斯托文明那种延续伟大者名字风俗的影响,
这还得秦裕自己背一些锅。
‘秦裕院士’为了表达对‘秦裕教授’的崇敬,
把名字改成了‘秦裕’。
而更多人们,就跟着‘秦裕院士’学了。
在这个时代,人联中叫‘秦裕’这个名字的,有着相当庞大的基数,
而负熵研究院,基本就是这个时代,社会结构组成部分。
这个庞大的基数中,如果有天赋的有能力的,自然也会进入到负熵研究院。
在这个时候,在秦裕回到负熵研究院之前,
都还有不少研究员和秦裕同名同姓。
此刻,物理所负责人的调侃意思自然是说,
秦裕这么弄,别到时候再把更名成‘秦裕’这件事情,也搞成了惯例,
别到时候,秦裕这个名字最后都变成了一种职位名称,
在负熵研究院坐上高位的,都要改成这个名字。
特别是,虽然这个时候,
负熵研究院依旧没有恢复研究院负责人这个职位,
但秦裕这一世依旧做出的一些重要成就带来的威望,
已经明显让秦裕这个信息去噪所负责人的威望压过了其他研究所负责人一头。
研究院负责人这个位置不是一个名字,
事实上有着足够的权威,调动整个负熵研究院,就已经是负熵研究院负责人。
别到时候,
‘秦裕’这个名字,真就变成了负熵研究院负责人的职位名称。
当然,
此刻一众研究所,研究团队负责人们,也就是借此说笑两句,
笑过之后也就结束了。
超级天才嘛,有点恶趣味也正常。
这是一件对人们来说很小的事情。
要是每个叫‘秦裕’的,都能够有同样卓越的天赋,
那人们可能恨不得将所有人都改成这个名字。
简单说笑之后,
所有研究所负责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的这场会议,也开始进入到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