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翰林院的烛火在风中摇曳不定,李白望着案头那半块沾着暗红碎屑的胡麻饼,双手紧握成拳,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朝堂上那一张张虚伪的面孔、一句句暗藏机锋的话语,还有那错综复杂的权谋斗争,如同一团乱麻,紧紧缠住他的心。但此刻,他心中燃起了一团炽热的火焰,那是改变这一切的决心。
“苏瑶,我定要让这朝堂焕然一新,让百姓不再受苦。”李白对着窗外的明月喃喃自语,仿佛苏瑶就在眼前,能听到他坚定的誓言。他深知,这绝非易事,可前世作为一代名臣的经历,让他有着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去迎接挑战。
次日清晨,李白早早来到弘文馆,开始整理朝堂的各项弊病。他翻阅着堆积如山的奏章,将陇右道旱灾、军饷贪污、官员结党营私等问题一一记录下来。每写下一笔,他的眼神就愈发坚定一分。
“李学士,这般早便来查阅典籍?”太傅拄着拐杖走进馆内,看到李白专注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李白起身行礼,将手中的记录呈上:“太傅,学生近日观察朝堂,发现诸多积弊,若不整治,恐危及社稷。学生想梳理一番,寻出解决之法。”
太傅接过记录,仔细翻阅,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李学士心怀天下,实乃我大唐之幸。只是这朝堂积弊已久,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整治谈何容易。”
“学生明白其中艰难,但若因艰难便退缩,这天下百姓何时才能过上安稳日子?”李白目光灼灼,声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学生愿做那开山之斧,劈开这重重迷雾。”
太傅看着眼前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仿佛看到了大唐未来的希望。他拍了拍李白的肩膀:“好!老朽虽年事已高,但定会全力支持你。只是你需谨记,行事不可莽撞,要步步为营。”
有了太傅的支持,李白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开始四处走访,与朝中正直之士交流,倾听他们对朝堂弊病的看法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御史张九龄,此人刚正不阿,对贪污腐败之事深恶痛绝。
“李学士,如今朝堂之上,贪官污吏横行,百姓苦不堪言。我虽多次上奏弹劾,却总是石沉大海。”张九龄长叹一声,眼中满是无奈。
李白握住张九龄的手:“张御史,你我二人联手,定要将这些蛀虫揪出。我已有了初步的计划,只是还需从长计议。”
两人彻夜长谈,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整治方案。他们决定先从陇右道旱灾入手,查清军饷贪污的真相,以此为突破口,打开整治朝堂的大门。
为了收集证据,李白和张九龄微服私访,深入陇右道。他们目睹了百姓因旱灾而流离失所,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而那些贪官污吏却中饱私囊,对百姓的死活不管不顾。
“这些狗官,简直丧尽天良!”李白看着眼前的惨状,怒不可遏。
在调查过程中,他们遭遇了重重困难。贪官们察觉到有人在调查,便派杀手前来暗杀。李白和张九龄几次险象环生,但他们没有退缩,凭借着智慧和勇气,一次次化险为夷。
终于,他们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将陇右道贪污军饷的官员名单和罪证整理成册,呈递给了皇帝。李忱看着奏章,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彻查此事。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贪官被揪出,朝堂之上人心惶惶。但李白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他开始着手制定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整顿吏治、减轻百姓赋税、鼓励农桑等。
“陛下,如今朝堂需要一场彻底的变革。只有让官员清正廉洁,百姓安居乐业,我大唐才能长治久安。”李白在朝堂上慷慨陈词,声音回荡在金銮殿的每一个角落。
李忱看着眼前这个充满朝气和正义感的少年,心中满是欣慰:“李卿所言极是,朕便命你全权负责此次改革事宜。”
李白领命,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他日夜操劳,与各方势力周旋,克服了重重困难。在他的努力下,朝堂的风气逐渐好转,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些既得利益者不甘心失去自己的特权,开始暗中联合,对李白进行打压和陷害。但李白毫不畏惧,他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我李白立下的誓言,绝不会轻易放弃。为了这大唐的繁荣,为了天下百姓的幸福,哪怕粉身碎骨,我也在所不惜!”他在心中暗暗发誓,带着满腔的热血和壮志,继续在改变朝堂的道路上奋勇前行,那凌云的壮志,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大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