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
文武百官按品级高低分列左右,张毅静静的站在文官队列的最后一排,突然之间想到了自己的传言案还没有了结,目光随即看向了站在大殿前列的大理寺卿刘弘基。
刘弘基,唐朝开国功臣之一,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一位,为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
刘弘基一生战功显赫,李世民称赞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旧唐书》评价他“临难不屈,陷阵多克捷之勋”,能力方面那自不必说。
张毅传言案归大理寺负责,没有李世民的旨意张毅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寄希望于刘弘基早日破案。
忽然,殿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李世民龙行虎步踏入大殿,他头戴冕旒,身着明黄龙袍,腰间玉带轻晃,每一步都透着帝王威仪。
他径直登上了御台,端坐于龙椅之上,神色肃穆,面容肃然,不怒自威。
“陛下临朝!”
御侍太监曹春元尖细而洪亮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中,文武百官闻声,齐刷刷躬身行礼,衣袖翻飞间,殿内回荡着整齐的呼声,“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
“众爱卿免礼平身!”
李世民抬手示意,声音低沉而威严,他的目光缓缓掠过众臣,沉吟片刻后,继续开口道:“诸位爱卿,少府监造出了自行车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已经听说了,此事全劳张毅一人之功。”
语毕,李世民朝张毅招了招手,“张爱卿,你站到殿前来。”
“臣,遵旨!”
张毅拱了拱手,随即快步上前与房玄龄、萧瑀、长孙无忌等人站在了一起。
李世民微微颔首,“诸位爱卿,朕有功当赏,有过则罚,诸位爱卿都说说吧!对于张毅之功,朕该如何封赏?”
李世民话音落下,殿中群臣神色各异,开始左顾右顾,低声议论起来。
张毅微微转身,目光看向了大理寺卿刘弘基,只见其腰背挺直如松,眉宇间仍透着沙场淬炼出的锐气。
中书令房玄龄率先出列,恭敬的拱了拱手,“启禀陛下,自行车确为利国便民之物,臣以为,可按‘献技革新’之例,擢升一级,封县侯,以彰其功。”
“臣等附议!”
殿内众臣齐齐出言附和,李世民微微颔首,正要出言同意,就在此时,尚书右仆射封德彝立即出列,恭敬的拱了拱手。
“启禀陛下,张毅造出了利国便民的自行车虽然有功,但其身涉流言案,大理寺尚未结案,若此时贸然封赏,恐有损朝廷法度,还请陛下三思!”
“臣等附议!请陛下三思!”
殿内众臣齐齐出言附和,李世民顿时有些为难了,因为文武百官对张毅封侯之事,同意和反对的人几乎一样多。
正在此时,一直沉默的刘弘基忽然踏前一步,恭敬的拱了拱手,一脸肃然说道:“启禀陛下,大理寺查案,讲的是实证,张毅涉案之事,至今未见铁证。”
“而张毅造自行车之功,却是满城百姓有目共睹,若因风闻之言搁置封赏,岂非寒了天下献才者的心?”
刘弘基的声音洪亮,如金石坠地,掷地有声。
封德彝脸色涨红,正欲出言反驳,却见兵部尚书杜如晦突然笑道:“绍宗所言极是!自行车若用于驿道传信、边军补给,必能事半功倍。陛下,臣附议封赏!”
太极殿内一时静默,只听得殿外晨风掠过檐角的铜铃,发出了清越的声响。
李世民目光如炬,缓缓扫过殿内众臣,最终落在了张毅的身上。
李世民的手指轻轻的叩击着案,思索片刻之后缓缓开口说道:“朕常言‘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昔年汉武帝因巫蛊之祸冤杀太子,致使天下贤才噤声,而光武帝擢拔冯异于谤议之中,终成云台之功。”
说到这,李世民忽然提高了声调,“刘爱卿!\"
刘弘基肃然抱拳,“臣在!”
李世民袖袍一振,目光陡然锐利如剑,大声说道:“朕命大理寺三日之内,将张毅流言案查个水落石出,若张毅确系清白,朕不但要册封其为高陵县侯,还要将这自行车赐名‘贞观车’,颁行天下!”
“陛下圣明!”
殿内众臣齐齐躬身行礼。
接下来,朝会继续进行,文武百官纷纷发言,就民生、军事、吏治等方面的事情展开了讨论。
这期间李世民多次询问张毅,张毅也都凭着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的朔朝大会终于要结束了。
“百官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曹春元此话一出,张毅脑中灵光一闪,突然想到了什么,当即上前一步,恭敬的拱了拱手。
“启奏陛下,少府监毕竟是官衙,自行车、卫生纸的制造以及活字印刷术的推广,最好能单独成立专门的工坊,如此方能做大做强,惠及我大唐万千百姓。”
“臣建议从少府监抽调熟练工匠,在修真坊成立惠民制车坊、惠民造纸坊、惠民印刷坊,还请陛下恩准。”
李世民闻言,双眼顿时一亮,“张爱卿的建议非常好,此事朕准了,在修真坊兴建三大工坊的事,朕就全权交给你了。”
“谢陛下信任!臣遵旨!”
“陛下圣明!”
殿内众臣齐齐躬身行礼,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很显然所有的大臣都看出来了,只要是利国利民之事,李世民肯定会大力支持,就算他们站出来反对也没用,反而会给李世民心里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文武百官一致同意,李世民非常满意,当即一脸欣慰的摸了摸胡须,随后目光扫视殿内众臣,缓缓开口说道:“工部尚书突爱卿,少府监孙爱卿,雍州长史杨爱卿,长安县令韦爱卿。”
突屈通、孙坚、杨恭仁、韦忠孝立即出列,恭敬的拱了拱手,“臣在!”
“接下来在修真坊兴建三大工坊的事情,四位爱卿要派得力之人配合张爱卿的工作。”
突屈通、孙坚、杨恭仁、韦忠孝齐齐拱了拱手,“臣等遵旨!”
李世民微微颔首,随即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诸位爱卿,今日朝会到此结束,退朝!”
李世民右手一挥,抬腿走下了御台,直接朝太极殿外走去。
“臣等恭送陛下!”
殿内众臣齐齐躬身行礼,至此朔朝大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