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窈来到乾清宫,轻声道:“臣妾参见皇上,皇上万福金安。”
胤礽放下手中的折子,目光温和地望向她,“贵妃有什么事吗?”
沁窈微微福身,答道:“皇上,弘明已经十八岁了。他的哥哥们因在外而耽搁了婚事,尚未成婚。弘明本是等着弘阳他们回来一同成婚,但臣妾想请问,是否可以先行为他做些安排?”
胤礽闻言,眉头轻皱,“不必等弘阳他们了。你先安排两名人事宫女去照顾他,朕稍后会看看秀女名单,再问问弘明的想法。若有他看中的,朕会直接下旨赐婚。”
沁窈闻言,心中稍安,“是,臣妾明白了,先行告退。”
胤礽轻轻点头,“嗯。”
沁窈漫步在熟悉的宫道上,心中回想着这些年来的种种。
弘阳、弘昌、弘宴自十四岁起便执意追随胤禔、胤?、胤祯出征,期间仅匆匆归来一次,便又再度离去。
而今,最先建国的是弘阳,也即刘据,他选择了昔日匈奴之地,现今的沙俄作为根基。
我原以为他会以“汉”为国号,未曾想他最终定下了“华”。
一听此名,我便知晓这定是衡远的提议,确是个极好的选择。
如今的华国,大半民众都已学会了汉字。
衡远不知何时起开始着手调查,竟寻得了数千位性格迂腐的饱学之士,去到华国致力于汉文学的教学。
倭寇所占的那座岛屿,弘昌与弘宴皆心生觊觎。
胤礽左右为难之际,念及直亲王一直以来对弘昌他们作战的支持,遂决定将这座岛屿交由弘昱管理,册封其为藩王。
最终,弘昌因不愿远离大清,转而选择了莫卧儿之地,建立“秦”国未及半年,此举不难看出他心中对秦国仍怀有深深的执念。
对此,胤礽也不计较,随孩子们开心。
康熙在胤礽登基一年后就清醒过来,由于身体长久卧床,康复都用了半年时间。
刚醒过来知道自己处境的康熙并没有闹腾,而是吩咐心腹细细讲述他昏迷期间所发生的一切。
对于胤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康熙内心并不赞同,认为这些改革极大地动摇了满族的统治根基。
然而,胤礽对此并未与康熙争执,直接转移他的注意力,将康熙后宫中那些年轻貌美的嫔妃们,悉数安排进畅春园近身照顾他。
还贴心地将兄弟们年龄较小的儿子,送去康熙身边给他解闷,分散他的精力。
刚开始那两三年,康熙总是想出来给胤礽找茬,胤礽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带着他欣赏火器营制造的升级版的红衣大炮。
随着时间推移,康熙眼见大清日益昌盛,得知弘阳已在外建国,按捺不住好奇心,前往弘阳的地盘上探访。
胤礽对此并不多加干涉,只要康熙身体健康无恙,他便任由康熙自由行动。
弘阳同样持开放态度,认为新国初建,政务繁杂,皇玛法的到来反而成了一大助力。
毕竟他做了几十年的皇帝,很多事情都能派上用场。
他也不担心皇上夺权,毕竟年龄不小了,恐怕难以支撑劳累几年。
果然,康熙在弘阳那里仅仅待了半年,便受不住政务繁多跑了,打算去寻找胤禔等人。
然而遗憾的是,那时的胤禔身在海外,若要寻他,需乘船远行,且能否找到还是未知数。
康熙只能慢悠悠地一边游玩,一边踏上返回京城的路程,沿途欣赏着风景,享受着旅途的闲适与宁静。
而弘宴呢!哥哥们都已选好疆域,唯独就剩他了。他也不想离开大清太远呀!
这时,胤禔的二儿子也想去海外建国,胤禔自然心系自己的孩子,自然要助他一臂之力。
而胤祯早已跑到欧洲,经营起自己领地了。
弘宴若想建国,也可以率领军队自己干,可他觉得世界那么大,他想先去看看,至于建国之事也不着急,以后再说,直接跟着胤禔坐着船就跑了。
群里:
(始皇帝嬴政:任务就只剩下弘宴和弘明了。)
(汉高祖刘邦:可不是,@唐太宗李世民 快管管你儿子。)
(唐太宗李世民:叫胤礽管吧!我管不住,他根本不听我的。)
(明太祖朱元璋:太宗陛下,这都转世了,你儿子的性格还是这么野。)
(唐高宗李治:其实我也好奇海外世界,弘宴还年轻,指不定在外面就找到想定居的地盘呢!)
(汉武帝刘彻:据儿不错,如今把华国治理的有声有色,想到哪里曾经属于匈奴,孤就高兴。)
(明成祖朱棣:有甚高兴的,七成都是异族。不知道以后诞生的后代会是什么样呢!)
(始皇帝嬴政:也不能这么想,好歹那么大的地域,现今汉族人口还是稀少,人口分配不足,与异族结亲也是无奈之举,毕竟都成了华国的子民,也不必计较那么多。)
(汉高祖刘邦:政哥说得对,总不能像倭寇那样,都绝育了吧!那么多土地要人耕种,肯定是要发展人口的。)
(汉文帝刘恒:文化入侵很有必要,希望他们继续努力,让全世界都是汉语。)
(爱新觉罗胤礽:宗室出去了不少人,不能保证全世界,大半个世界还是可以的,有的地方太偏了,目前还没能力去到。)
(明太祖朱元璋:胤礽,能不能让弘明娶个汉人媳妇?)
(爱新觉罗胤礽:如今推行满汉一家,下一任继承人自然要娶汉人,只不过能不能有本事坐稳汉人福晋的位置,就看那女子的本事了。)
(唐太宗李世民:只要皇室开了头,有一就有二,满汉融合也能更顺利,弘宴什么时候能玩尽兴,开始干正事?)
(爱新觉罗胤礽:不清楚,他一向爱玩,怎么也得两三年。)
(唐太宗李世民:其他几个都在物色媳妇了,唯独他,二十岁了还在外面玩。好歹先娶妻,生个娃呀。)
(唐高宗李治:耶耶,弘宴也不是玩吧!跟着打仗呢!)
(唐太宗李世民:那我更担心了,距离那么远,要是有什么事也帮不上。)
(汉武帝刘彻:担心有什么用,你还能飞过去不成。胤礽,劝劝孩子,不听话是揍少了。)
(爱新觉罗弘阳〔刘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