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厂车间的天窗斜斜洒下,落在刘好仃的笔记本上。他坐在会议室的长桌前,手里握着一支旧圆珠笔,正低头在纸页上画圈。纸上的线条像蜘蛛网一样,从一个点出发,分叉出无数个分支,最后又回到原点。
“这玩意儿,比我家那口子的购物清单还复杂。”他自言自语,嘴角却忍不住翘了起来。
阿芳推门进来,手里抱着一沓打印好的流程图,脸上带着昨晚没睡好的倦意,但眼神依旧清亮:“刘哥,我按你说的,把整个供应链流程都整理出来了,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库,一环不落。”
“来,放这儿。”刘好仃拍了拍桌上的空白处,“咱们今天不干别的,就给这‘供应链’做个体检。”
阿芳把流程图铺开,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个环节、责任部门、关键节点。她指了指图上的几个红圈:“你看这几个地方,库存更新滞后、物流调度混乱、信息传递断层……这些问题,其实早就存在,只是没人愿意说。”
“不是没人愿意说,是没人听得进去。”刘好仃轻声说,然后拿起笔,在流程图的最下方写下了“问题清单”四个字,“咱们今天不听解释,只记事实。”
小林也来了,手里端着一杯热腾腾的速溶咖啡,一进门就嚷嚷:“刘哥,你这是要开‘供应链吐槽大会’吗?”
“差不多。”刘好仃笑着点头,“你来得正好,昨天你不是说运输区的司机等得发慌吗?今天咱们就从那儿开始。”
“没问题。”小林一屁股坐下,把咖啡放在桌上,“不过我得提醒你,司机们可不是好惹的,他们等急了,连调度员都敢骂。”
“那就让他们骂。”刘好仃摊开笔记本,“骂完之后,咱们再问他们一句:‘你希望有个什么样的系统?’”
阿芳忍不住笑出声来:“刘哥,你这招真损。”
“不是损,是实在。”刘好仃耸耸肩,“咱们不能光听问题,还得听清楚他们想要什么。不然,咱们的方案就是空中楼阁。”
第一站是运输区。
司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休息区,有的在抽烟,有的在刷手机。看到刘好仃他们过来,有人打了个招呼:“哟,刘哥,今天又来搞调研?”
“对,这次是供应链问题,你们谁愿意说说?”刘好仃笑着问。
一个年纪稍长的司机吐了口烟圈:“我们这行,最怕等。有时候一等就是一上午,结果到了中午说货还没到。”
“那你们希望有个什么样的安排?”刘好仃问。
“简单点就行。”司机掐灭烟头,“早上就知道自己几点能装车,别临时改时间,也别临时换车。我们跑车的,最怕的就是‘临时’。”
“还有啊。”另一个司机插话,“调度那边要是能提前通知生产区,我们也不至于到了现场才发现没人接货。”
“这倒是个问题。”刘好仃掏出笔记本记了下来,“你们说的这些,我们都会反映上去。”
“反正我们说了,听不听在你们。”司机摆摆手,“我们只是个跑腿的。”
“可你们是整个链条上最关键的一环。”刘好仃认真地说,“没有你们,货就出不去。”
司机们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
第二站是仓库区。
老李正在盘点库存,看到刘好仃他们来了,笑呵呵地迎上来:“刘哥,你们又来了?”
“来讨教经验的。”刘好仃拍拍他的肩膀,“你这边库存更新的问题,能不能详细说说?”
“问题可多了。”老李叹了口气,“系统更新慢,有时候我们这边录了数据,生产那边还看不到。等他们要料了,才发现早就没货了。”
“那你们希望怎么改?”阿芳问。
“简单点。”老李一拍脑袋,“能看到实时库存,知道什么时候进多少货,别等到最后一刻才说不行。”
“跟运输区的反馈差不多。”刘好仃点点头,“大家都希望信息能快一点、准一点。”
“可问题是,谁来负责更新?”老李摊手,“我们录了数据,系统半天不更新,等于白录。”
“这就是流程设计的问题。”刘好仃写下,“信息传递得快,不代表流程顺畅。”
第三站是生产区。
这里的工人们正在操作机器,玻璃在传送带上缓缓滑动,切割声此起彼伏。刘好仃他们刚进来,就被一个工人拦住。
“你们是搞调研的吧?”
“对,供应链问题,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没啥好说的。”工人皱眉,“我们只管生产,别的事不归我们管。”
“那如果因为库存没货,导致你们停机,你们怎么办?”阿芳问。
“那就等呗。”工人耸耸肩,“反正又不是我们的问题。”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信息孤岛”四个字。
回到会议室,刘好仃把所有记录摊开,看着满桌的流程图和问题清单,眉头紧锁。
“问题比想象中还多。”阿芳轻声说。
“但也不是不能解决。”刘好仃抬起头,“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而是找出最影响交付的两个环节——原材料信息同步和成品出库调度。”
“那怎么推进?”小林问。
“先从‘问题清单+责任追踪表’开始。”阿芳拿出一张表格,“我们可以把每个问题都列出来,明确责任部门,追踪解决进度。”
“好主意。”刘好仃点头,“这样大家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不过……”小林忽然皱眉,“有些问题,可能不是我们一个部门能解决的。”
“我知道。”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跨部门协作”几个字,然后顿了顿,在旁边加了个问号,“但咱们得先迈出第一步。”
他抬头看着大家,眼里透着一股子坚定:“只要我们愿意迈出第一步,剩下的,总会有人跟上。”
窗外,阳光正好,风也温柔。玻璃厂的厂房在阳光下闪着微光,仿佛每一扇窗户都在悄悄注视着这座城市的每一次变化。
而刘好仃,正站在这一切的起点上。
他低头翻开笔记本,准备写下下一步行动计划。
可就在这一刻,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小林发来的消息:
“刘哥,你说我要是跟着你干,以后能不能当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