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南方首府。
与那充满失败和恐慌气息的东瀛国内相比,作为南方机关的首府柳城,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深冬时节,柳城宽阔的街道两旁,高大的绿化树整齐的耸立的道路两旁,沐浴在南方依旧温暖的阳光下。
街道上车流不停穿梭,有喷着黑烟的军用卡车,也有新下线的民用轿车,但是更多的是公共交通和大路两旁那骑着自行车的市民,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匆忙而又充满希望的神情。
工业区的街边,工厂烟囱林立,不止是柳城,整个南方的工厂几乎都在全力运转,昭示着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南方控制区散发出的蓬勃生机。
柳城路边的宣传栏上偶尔可见的宣传画,和小鬼子国内那激昂的战争动员截然不同,柳城内的宣传画更多的是“建设新家园”、“科技兴邦”的主题。
就连空气中都到处弥漫着机油、灰尘和一种昂扬向上的奋斗气息,与小鬼子国内那令人窒息的绝望形成了鲜明对比。
城市中心,戒备森严的军务楼和政务楼双子星矗立在那,作为南方军政两界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在柳城中显得尤为神秘。
在军务楼中,一层极其宽敞的总参谋部作战室内,灯火通明。
窗外,是柳城欣欣向荣的城市天际线,室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个几乎占据了一个房间中央区域的巨型沙盘。
沙盘制作精良,山川河流,城市港口就和真的似的,此刻,上面清晰地标注着两个焦点区域——台岛与高丽。
代表南方军的红色箭头和旗帜,在这两个区域呈现出强劲的攻势和已经拿下的广阔的占领区,而代表小鬼子的蓝色标记,则被压缩在几处狭小的地点中。
此时南方统帅陆绍远,正静静地站立在沙盘前。
他的目光聚焦在沙盘上那复杂的敌我态势上,一旁南方军总参谋长,李岩上将,拿着一份厚厚的文件夹,大步走了过来。
“少帅。”李岩站在了陆绍远的身旁,声音洪亮的说道。
陆绍远转过身子,点了点头,随后又转向沙盘上,目光又停留在沙盘上的台岛区域:“李总长,现在前线的情况如何?”
李岩打开文件夹,里面是整理好的前线最新战报和参谋部的分析摘要,他语速平稳的开始汇报:
“少帅,台岛方面,战事推进极其顺利,远超我们战前最乐观的预估。”他拿起一根细长的指挥棒,指向沙盘上台岛西海岸的两处登陆点。
“我东西两路登陆大军,均已成功建立并巩固了滩头阵地,目前,东西对进的钳形攻势已经完全形成,并且正在快速向整个台岛的行政中心台北城压缩。”
指挥棒沿着蓝色的箭头向台岛内陆移动:“我军登陆部队士气十分高昂,利用自身精良的装备和在有效的海空火力支援下,东瀛苦心经营的海岸防线如同纸糊的一般,一触即溃。”
“目前,我们的运输船队,正在海军护航下,源源不断地将后续兵力、重型装备以及各类作战物资运送上岛,截止到今天凌晨,我们在台岛上的地面部队,已经达到了三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师,以及两个装备了特制灰熊中型坦克的坦克团。”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满意:“更重要的是,在我海、陆、空三军的立体化高强度联合打击下,东瀛在台岛的指挥体系已近乎瘫痪,抵抗多是零散无组织的。”
“如今,除了北部以台北城为核心的最后一个大型据点外,整个台岛,从最南端的垦丁,到中部的玉山山脉,再到东部的花莲海岸,绝大部分城镇,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等军事要地,都已落入我方的实际控制之中。”
指挥棒的尖端最终点在了台北城的位置:“而看眼下的整个局势,拿下台北,只是时间问题,我东西两路大军的前锋,已推进至台北城外郊,正在清理外围据点,对城内守军形成了合围之势。”
“同时,我海军主力舰艇和潜艇部队,已彻底封锁了台岛周边海域,尤其是北向通往琉球、东瀛本土的航线。”
“据侦察和无线电监听得知,如今台北城内的补给奇缺,士气低落,突围无望,固守待援更是痴人说梦,参谋部判断,即便我们不立即发起总攻,台北城也极有可能在短期内,因弹尽粮绝而……不攻自破。”
陆绍远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波动,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他的目光从台岛移开,转向了沙盘上的另一个焦点——高丽半岛。
李岩的指挥棒也随之移了过去:“高丽战事,同样进展十分顺利,我北方进攻集群,在强大的炮火准备和空中突击准备下,已成功突破东瀛在平壤以南精心设置的第二道防线,战略重镇平壤城,经过一日的激烈巷战,已于昨日傍晚被我军完全攻克。”
指挥棒在平壤的位置重重一点,然后向北移动:“目前,东瀛守军残部已仓皇撤退至鸭绿江以南的第三道,也是最后一道预设防线,他们显然打算依托山地和既设工事,进行拼死挣扎,企图延缓我军的推进速度。”
“不过,与台岛情况类似,我南方海军庞大的驱逐舰舰队和潜艇大队,已协同完成了对高丽东西海岸的封锁,半岛鬼子守军的海上补给线已被彻底切断,其困守半岛的部队,军需物资,尤其是燃油、弹药和重型装备的配件,已经断绝。”
“除非出现奇迹,否则他们的抵抗意志,会随着库存的消耗而迅速瓦解,我们参谋部认为,只要我们维持住目前的海上封锁强度,高丽半岛的鬼子主力,其命运将与台北城的守军一样,在不久的将来,因后勤崩溃而失去有组织的战斗力。”
整个汇报过程,李岩的语气始终保持着特有的客观和冷静,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是南方军那无可阻挡的气势和绝对的优势。
陆绍远听完后,思考了一会。
“海军……”陆绍远低声自语,然后抬高了声音,语气中带着深刻的认同和感慨,“李总长,看到没有?海军的重要性,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鬼子失去了制海权,他们在海外的数十万大军,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补给一断,就算是再精锐的部队,也难逃被困死的下场。”
他拿过指挥棒,点在了沙盘上东瀛本土那狭长的岛屿轮廓:“如果我们拥有足够强大的海军力量,能够将整个东瀛本土也彻底封锁起来…那么他们失去的就不仅仅是在外执行侵略任务部队的的补给线了,而是他那个物资贫乏,绝大部分战略物资依赖外部输入的岛国将会被我们完全封锁。”
“一旦被完全封锁,不出三年,不,甚至可能只需要一年,小鬼子国内经济必将崩溃,社会必然动荡,到时候,哪怕我们一兵一卒不登陆,他也得老老实实地坐到谈判桌前来,接受任何条件!”
说到这里,陆绍远轻轻吁了口气,那感慨的意味更加明显:“可惜啊……我们终究是发展的时间太短了,咱们的底子太薄了。”
“工业基础,尤其是造船业,虽然这几年来投入巨大,奋起直追,但想要建立起一支庞大的远洋海军,还需要时间,眼前的这两条封锁线,几乎已经是我们现阶段南方海军力量的极限了。”
李岩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少帅说的是,海军的建设,是百年大计,急不得。不过,以我们目前的发展速度和投入力度,等到时候,建成一支纵横世界各大洋的蓝水海军,绝对不是空谈,此次台岛、高丽战役,既检验了部队,也为我们未来的海军发展,指明了方向。”
就在这时,作战室外先是传来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随即是清晰的敲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