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城外的红河两岸,旌旗如林,杀气腾腾。李嗣安深知龙天策用兵如神,不敢有丝毫懈怠,将三万主力沿河岸布防,连绵数十里,营寨相连,栅栏林立,又在河面布置了多艘战船,日夜巡逻,号称“铜墙铁壁,飞鸟难渡”。他站在高坡上,望着己方的防御工事,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在他看来,龙天策若从正面进攻,无异于以卵击石。
重兵布防:红河沿岸筑铁壁
李嗣安的布防,确有其过人之处。
他将主力分为三部分:前军一万,依托红河岸边的天然沟壑,挖掘了数道壕沟,沟内布满尖刺,沟后架设了投石机与强弩,专防敌军强渡;中军一万,驻守在后方的平原地带,作为预备队,随时可以支援前军;后军一万,则分散驻守在交趾城周边的城镇与关隘,确保粮草通道畅通。
“龙天策就算插上翅膀,也别想飞过我这红河防线!” 李嗣安对身边的副将吹嘘道,手中的马鞭指向河面,“你们看,河面战船巡逻不绝,岸边营寨层层叠叠,他若敢来,定叫他有来无回!”
副将谄媚地附和:“将军神机妙算,那龙天策不过是侥幸成名,怎敌得过将军的雄才大略?”
叛军上下,皆被这看似固若金汤的防线所麻痹,连巡逻的士兵,都渐渐放松了警惕,只等着龙天策的大军来撞这“铜墙铁壁”。
他们不知道的是,龙天策的目光,早已越过了红河的正面防线,投向了更南方的一片海域——琼州海(今北部湾)。
巧渡琼州:暗夜扬帆出奇兵
龙天策在交趾北部海湾登陆后,并未急于进攻,而是放出消息,称要休整兵马,待粮草齐备后,再强攻红河防线。这消息,故意被“泄露”给了叛军的细作。
李嗣安得知后,更加得意,认为龙天策不过是虚张声势,对后侧的防御,也渐渐松懈了。
然而,就在他以为龙天策会从正面进攻的第三个夜晚,琼州海的海面上,正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奇袭。
龙天策精选了一万天策军精锐,皆是熟悉水性、身手矫健之辈,由阿武率领先锋,自己亲率主力,乘坐数百艘经过改装的快船(轻便、速度快,适合夜航),趁着夜色与大雾,悄悄驶出了隐蔽海湾,向着交趾后侧的登陆点——一片名为“乱石滩”的荒滩,全速前进。
琼州海的夜,风浪不大,却雾气弥漫,能见度极低。这正是龙天策要的效果。
“都给我打起精神!” 龙天策站在旗舰的船头,压低声音喝道,“保持队形,不许点灯,不许喧哗!”
将士们早已换上了紧身衣甲,口中衔枚,动作轻缓地调整着帆缆。船桨划水的声音,被海浪的涛声掩盖,数百艘快船,像幽灵一样,在雾海中穿梭。
阿武站在先锋船的船头,手持长刀,目光锐利地盯着前方。他虽年轻,却在之前的战斗中积累了经验,此刻沉着冷静,丝毫不亚于老将。“注意礁石!按预定航线行驶!” 他低声下达着命令。
船队在雾中行驶了整整一夜,中途只遇到了几艘叛军的巡逻船,都被先锋船队悄无声息地解决(用弩箭射杀了望哨,强行登船控制)。
天快亮时,雾气渐渐散去,一片荒凉的海滩,出现在眼前——正是乱石滩。
“登陆!” 龙天策一声令下。
将士们如猛虎下山,纷纷跳下快船,踩着冰冷的海水,冲上滩涂。滩上的少数叛军哨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阿武率领的先锋斩杀殆尽。
不到半个时辰,一万精锐,全部登陆完毕,悄无声息地隐藏在了乱石滩后方的密林里。
神兵天降:叛军后侧起惊雷
此时的红河前线,李嗣安正在中军大帐内,与将领们饮酒作乐,庆祝“龙天策不敢进攻”。
“报——” 一个哨兵连滚带爬地冲进大帐,脸色惨白,“将军!不好了!后方……后方出现大批唐军!像是从天而降的一样,已经突破了我们的后军防线!”
“什么?!” 李嗣安手中的酒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酒液溅了一身,“你说什么?唐军?他们怎么会出现在后方?!”
“不知道啊将军!他们来得太突然了,后军根本没反应过来,已经溃散了!” 哨兵带着哭腔喊道。
李嗣安如遭雷击,呆立当场。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龙天策的大军,明明应该在正面,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自己的后侧?
就在他惊慌失措之际,外面传来了震天的喊杀声与鼓声。
“大唐天策军在此!叛军速速投降!”
“斩杀李嗣安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喊杀声越来越近,伴随着叛军的惨叫与兵器的碰撞声。
李嗣安这才如梦初醒,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中计了!龙天策这是声东击西,巧渡琼州海,绕到我们后面了!”
他连忙下令:“后军顶住!前军、中军,立刻回援!快!”
然而,一切都太晚了。
龙天策率领的一万精锐,如同神兵天降,从密林冲出,直扑叛军的后侧大营。他们没有攻击坚固的营寨,而是专打叛军的指挥系统与粮草辎重。
阿武一马当先,率领一支骑兵,直捣李嗣安的中军指挥旗所在地。他手中的长枪舞动如龙,接连挑落数名叛军将领,大喊道:“李嗣安何在?出来受死!”
天策军的将士们,则分成数支小队,四处放火,冲击叛军的营房。他们熟悉叛军的布防(事先有细作侦察),专找薄弱环节下手。
叛军的后侧大营,本就防御薄弱,加上毫无防备,瞬间陷入了一片混乱。士兵们从睡梦中惊醒,不知道来了多少唐军,只听到四处都是喊杀声与火光,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四散奔逃。
“快跑啊!唐军杀进来了!”
“我们被包围了!”
“救命啊!”
混乱像瘟疫一样蔓延,从前军传到中军,从中军传到后军。原本严整的防线,瞬间土崩瓦解。
血流成河:五千亡魂铸胜绩
龙天策站在一处高坡上,看着叛军大乱,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下令:“总攻!不留俘虏!”
早已蓄势待发的天策军,如潮水般涌入叛军大营。他们训练有素,配合默契,刀光剑影中,叛军士兵像割麦子一样倒下。
阿武率领的骑兵,更是如入无人之境,在叛军阵中纵横驰骋,斩杀了无数溃兵。他看到一面叛军的军旗,催马过去,一枪挑断旗杆,军旗轰然倒下,引得叛军更加恐慌。
李嗣安试图组织抵抗,却发现指挥系统已经失灵,士兵们只顾着逃跑,根本不听命令。他身边的亲兵,也越来越少。
“将军,快跑吧!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副将拉着李嗣安的马,苦苦哀求。
李嗣安看着四处逃窜的士兵,看着熊熊燃烧的大营,看着如狼似虎的天策军,眼中充满了绝望与不甘。他知道,大势已去。
“撤!” 李嗣安咬着牙,带着残部,仓皇向东逃窜。
这场战斗,从清晨一直持续到中午。叛军失去了指挥,各自为战,最终被天策军分割包围,逐一歼灭。
红河岸边,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染红了河水。叛军的尸体、兵器、旗帜、粮草,散落得到处都是。
打扫战场时,统计结果传来:此战,斩杀叛军五千余人,俘虏三千余人,缴获粮草、军械无数,叛军主力溃散,李嗣安仅带着数千残部逃脱。
“师父!我们胜了!” 阿武浑身浴血,跑到龙天策面前,兴奋地喊道,脸上溅满了血污,却难掩胜利的喜悦。
龙天策看着满地的尸体,眼中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战争的沉重。他点了点头:“传令下去,休整半日,然后乘胜追击,收复交趾城!”
新篇初展:南疆烽火渐平息
神凰十一年的春天,琼州海的奇袭,成了平定交趾叛乱的转折点。
龙天策的“巧渡琼州海,神兵天降后侧”,不仅打破了叛军的重兵布防,斩杀了五千余人,更彻底摧毁了叛军的士气。此后,天策军乘胜追击,势如破竹,很快便收复了交趾城,并与儋耳郡的平叛军队(另一路唐军)夹击符蛮的黎族叛军。
这场胜利,不仅展现了龙天策卓越的军事才能,更奠定了平定南疆叛乱的基础。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南疆“续写新篇章”的大门。
交趾城的百姓,听闻叛军溃败,纷纷走出家门,迎接天策军的到来。他们捧着茶水、食物,送到将士们手中,眼中充满了感激。
“秦王殿下,您真是我们的救星啊!” 一位老者跪在地上,对着龙天策连连磕头。
龙天策扶起老者,沉声道:“平定叛乱,是本王的职责。从今往后,交趾、儋耳,都将是大唐的疆土,百姓们会过上安稳日子。”
阳光洒在交趾城的废墟上,虽带着血腥气,却也透着一丝新生的希望。属于南疆的“新篇章”,在这场奇袭的胜利中,正式拉开了序幕。而龙天策知道,这只是开始,平定叛乱后,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安抚百姓,重建家园,让南疆真正融入大唐的怀抱,实现长治久安。
但此刻,看着身边欢呼的将士,看着远处渐渐平息的烽火,他知道,自己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琼州海的风浪,叛军的鲜血,都将成为这段“新篇章”中,最壮烈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