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过完节了才想起来,祝大家双节快乐)
“天穹”系统的横空出世,如同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照亮了中国科技自主的前路,点燃了亿万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搭载着“天穹”系统的星辰08系列电脑销售持续火爆,供不应求的景象从年初一直延续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每一台售出的电脑,都像是一颗播撒下的种子,承载着用户对国产系统的期待与信任,也承载着启明科技沉甸甸的责任。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往往骨感。随着星辰电脑销量节节攀升,用户基数呈指数级增长,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并以海啸般的态势涌向启明科技——新生的“天穹”系统,在兼容性、稳定性、软件生态等方面,开始暴露出一系列或大或小的问题。
起初,只是零星的、试探性的声音出现在启明官网的留言板和灵犀微博的相关话题下。
“这个打印机驱动装不上啊,提示不兼容‘天穹’系统……”
“我用惯了的那款修图软件,在‘天穹’上运行老是卡顿闪退,有没有替代品推荐?”
“系统自带的输入法词库好像不太智能,有时候选词很别扭。”
这些声音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起初只是泛起些许涟漪。周明在每日的舆情简报中看到这些反馈,神色平静,仿佛早有预料。他在一次内部高管会议上明确指出:“‘天穹’是一个新生儿,蹒跚学步是必然的过程。用户肯反馈问题,是好事,说明他们在用,在期待它变得更好。这比无人问津要强一万倍。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而且要主动、高效地去解决它们!”
他雷厉风行,立刻召集了以苏雨晴、倪鸿钧为核心的技术骨干,下达了死命令:“立刻抽调精锐力量,成立‘天穹系统优化与用户响应特别小组’,由我直接领导!第一要务,是在官网和灵犀软件内,紧急开发并上线一个高效、便捷、可视化的‘天穹系统用户反馈平台’!”
命令如山倒。整个启明科技的软件研发部门,部分硬件团队,甚至从“英雄联盟”项目组临时借调了部分UI\/Ux精英,全部投入到这个紧急任务中。连续三天三夜,启明大厦相应的楼层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激烈的讨论声、咖啡机的嗡鸣声几乎未曾停歇。周明也几乎住在了公司,与核心团队一起敲定架构、审阅设计、测试流程。
第四天凌晨,一个界面简洁、功能清晰的“天穹反馈中心”悄然上线。它被放置在启明官网和最新版灵犀电脑端的显眼位置。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提交问题描述,自动附带系统日志和硬件信息,还能上传截图或错误代码,并可以选择问题的紧急程度。
这个平台的推出,如同打开了一个精心准备的泄洪闸。然而,所有人都低估了用户反馈的热情和……“洪水量”。
平台上线第一天,收到的有效问题反馈就突破了五万条!第二天,七万!第三天,直接冲上十万大关!而且这个数字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没有丝毫回落的迹象。
反馈的问题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有硬件的驱动兼容性问题,尤其是那些非主流品牌的外设,如特定型号的扫描仪、古老的手绘板、某些小众品牌的蓝牙设备;
有软件的应用适配问题,尤其是行业专用软件、一些个人开发者制作的小工具,以及部分国外软件未对“天穹”进行优化;
有系统自身的bUG,比如在某些特定操作下偶发的卡死、内存管理不够精细导致长时间运行后速度下降、部分界面元素的显示错位、休眠唤醒后网络连接不稳定……
甚至还有用户对系统UI审美、操作逻辑提出的个性化建议和“脑洞大开”的新功能设想。
特别小组的办公室,被戏称为“战情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滚动着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用户反馈数据流,按照问题类型、紧急程度、地域分布等进行分类展示。几十名技术支持工程师三班倒,负责初步筛选、分类和回复,试图安抚用户情绪并提供初步解决方案。而更核心的研发团队,则根据问题的优先级,开始了近乎疯狂的“攻坚-修复-测试-发布更新”的循环。
倪鸿钧带领的操作系统内核团队,压力最大。他们需要对系统底层进行手术刀式的优化和修补。为了一个影响部分老款主板启动速度的AcpI驱动兼容性问题,团队连续奋战了72小时,查阅了无数晦涩的技术文档,进行了上百次的内核编译和实机测试,才最终找到症结并发布补丁。
苏雨晴协调的生态适配团队,则充当了“消防队”和“外交官”的角色。一方面,他们要针对高频出现的应用软件兼容性问题,快速开发临时的兼容层或联系软件开发商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还要积极与各大硬件厂商、独立软件开发者沟通,推动他们为“天穹”系统开发原生驱动或进行适配优化。这个过程充满了扯皮和困难,有些厂商态度消极,有些则提出高昂的适配费用。
加班,成了启明科技这两个月的常态。办公区的角落里堆放着折叠床和睡袋,食堂24小时供应热食,行政部采购了大量提神饮料和营养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里却燃烧着一股不服输的火焰。他们知道,这不是在为一份工作拼搏,而是在为一份事业,一个梦想,一个国家的科技基石而奋斗。
周明更是身先士卒。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除了处理集团日常事务,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战情指挥中心”。他会亲自查看高频问题的处理进展,与技术人员一起讨论解决方案,甚至在深夜给某个陷入瓶颈的工程师送去宵夜和鼓励。他的存在,如同一根定海神针,稳定着军心,也传递着“必须啃下硬骨头”的决绝。
然而,外界的舆论环境,并非全然是理解和支持。
随着用户反馈的增多,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开始在网络上的某些角落出现,并且音量越来越大。
“垃圾系统!除了爱国情怀一无是处!连个最简单的软件都跑不顺!”
“吹得天花乱坠,实际体验一塌糊涂!早知道就不当这小白鼠了!”
“启明这是拿用户当免费测试员呢?这么不成熟的系统就敢拿出来卖钱?”
“看看人家windows,多少年了,生态完善,稳定流畅。国产系统?呵呵,路还长着呢,反正我是用回windows了。”
这些尖锐的、甚至带有辱骂性质的评论,像一根根毒刺,扎在每个启明员工的心上。尤其是那些日夜奋战在一线的工程师,看到自己心血之作被人如此贬低,委屈、愤怒、不甘的情绪时常弥漫。
但与此同时,另一股强大的、温暖的力量也在迅速集结、壮大。
无数理解并支持“天穹”系统的用户,自发地站了出来,在微博、论坛、贴吧等各个平台,与那些负面言论展开了激烈的“舆论攻防战”。
“你们懂什么?任何一个新系统起步都是这样的!windows当年蓝屏死机少了吗?”
“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正循环!启明的响应速度已经很快了,几乎每周都有更新和修复!”
“这不是简单的商业产品,这是国家信息安全的战略需要!现在不用自己的系统,难道永远用别人的?现在不付出点代价支持,难道等别人彻底卡脖子?”
“我用的星辰电脑+‘天穹’系统,大部分日常应用都没问题,而且感觉很清爽,没有乱七八糟的捆绑软件。一些小问题提交反馈后,真的很快就收到更新解决了!我相信启明!”
“没错!支持国产系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有点耐心,给我们的科技企业一点时间和包容!”
这些支持的声音,有理有据,充满感情,形成了强大的正能量声浪。他们中,有普通的上班族,有高校的学生,有退休的老工程师,甚至还有一些业内的专家学者公开发声。他们维护的,不仅仅是启明科技,更是那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对国产核心技术突破的信心和期盼。
这场关于“天穹”系统好与坏的网络论战,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成为了2008年上半年互联网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它深刻地反映了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的艰难与复杂,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攻坚,更是舆论环境、用户耐心、产业生态的综合考验。
周明密切关注着这一切。他指示《启明星报》和启明微博,不必与负面言论进行无谓的口水战,而是要更加透明、及时地公布“天穹”系统的优化进展,展示团队的努力,用事实和诚意说话。他也在内部多次强调:“骂声,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赞扬声,是我们不能辜负的信任!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解决问题中去!”
就在“天穹”系统在赞誉与争议中砥砺前行,启明科技上下为完善系统而全力冲刺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震惊世界的巨大灾难,降临在中华大地。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瞬间,山崩地裂,房屋倾颓,无数生命被掩埋在废墟之下,通讯中断,道路损毁……举国同悲,世界为之震动。
消息传来时,周明正在主持一个关于芯片设计的研讨会。当助理沈静面色凝重地推门进来,将写着地震初步消息的纸条递到他手上时,周明看着那则消息,瞬间愣住了,重生的记忆涌上脑海,手中的笔“啪嗒”一声掉在桌上。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看到了老板脸上那从未有过的震惊与悲痛。
几秒钟的死寂后,周明猛地站起身,声音低沉而急促,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会议暂停!立刻!马上!启动集团最高级别应急响应预案!”
他一边大步流星地往外走,一边语速极快地向紧随其后的沈静和闻讯赶来的林薇、苏雨晴等人下达指令:
“第一,以启明投资控股集团名义,立刻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用于紧急救灾!”
“第二,启明科技、启明传媒、启明建设、启明芯源……所有子公司,根据自身情况,立刻组织捐款!要求管理层带头,员工自愿参与!”
“第三,秦岚!立刻清点我们传媒和建设板块能调动的所有物资!尤其是医疗用品、帐篷、应急照明设备、方便食品和饮用水!联系物流,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速度运往灾区!”
“第四,灵犀微博、启明视频,首页全部转为黑白,开辟抗震救灾专题频道,实时推送权威灾情信息、救援进展和求助通道,严禁传播谣言!”
“第五,集团内部发起‘心系汶川’员工自愿捐款活动,行政部和hR负责组织,所有款项统一汇集后捐出。”
他的指令清晰、迅速、覆盖全面,展现出一个庞大商业帝国掌舵者在重大危机面前的冷静与担当。
整个启明帝国,如同精密的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财务部门紧急调动资金;行政部门联系慈善机构办理手续;传媒板块调动所有宣传渠道为救灾让路;建设板块开始清点工程设备和物资储备;甚至连刚刚稳定下来的“天穹”系统反馈平台的优先级,都暂时为救灾信息让路。
在安排完公司层面的捐赠后,周明回到办公室,第一时间拨通了李语馨的电话。电话那头的李语馨声音带着哭腔,显然也已经知道了灾情。
“语馨,”周明的语气异常沉重,“灾区的情况很严重,我们……我们可能帮不上太多实际的忙,只能尽我们所能,多捐点钱和物资。”
“我明白!”李语馨毫不犹豫地说,“老公,我们……我们以我们两个人的名义,再捐一笔吧!多少都好!”
“好。”周明心中暖流与酸楚交织,“那就……五千万吧。以周明、李语馨夫妇的名义。”
“嗯!”李语馨坚定地回应。
当天下午,启明投资控股集团的一亿元捐款便已到位。紧接着,各子公司的捐款,以及集团员工自发募集的超过两千万元的善款,也陆续汇出。周明和李语馨夫妇的五千万个人捐款,同样迅速落实。
与此同时,由启明传媒和启明建设联合组织的、满载着药品、帐篷、手电筒、压缩饼干和瓶装水的第一批共五十辆重型卡车车队,在震后第二天凌晨,便连夜驶出京城,朝着西南方向,冒着余震和道路不通的风险,坚定地驶去。
启明系如此迅速、大手笔的救灾行动,通过灵犀微博和《启明星报》的报道,迅速传遍全网。
“启明集团向汶川地震灾区紧急捐款一亿元!”
“启明科技员工自发捐款逾两千万!”
“周明、李语馨夫妇向灾区捐款五千万元!”
“启明首批救灾物资车队已发往汶川!”
一条条消息,像黑暗中的火炬,温暖着无数人的心。民众在为灾区揪心的同时,也对启明这家企业肃然起敬。
“关键时刻,还是自己人的企业靠得住!”
“这才是民族企业该有的担当!支持启明!”
“以前只是觉得启明产品好,现在觉得这家公司有良心,有温度!”
“泪目了……希望灾区人民挺住,也希望所有奔赴灾区的人平安!”
而在这些赞誉声中,细心的网友和媒体,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关键信息——“周明、李语馨夫妇”!
此前,李语馨已婚的消息虽已公布,但其丈夫身份一直成谜,被严密保护。这次以夫妻名义的共同巨额捐款,无疑是在公众面前,首次正式确认了周明与李语馨的夫妻关系!
这个发现,再次引发了巨大的讨论热潮。
“我的天!李语馨的丈夫竟然是周明?!那个启明帝国的皇帝?!”
“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啊!一个是科技巨子,一个是国民女神!”
“怪不得李语馨的资源那么好,原来背后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
“楼上的别酸了,人家李语馨本身就有实力有作品好吗?而且这次捐款是夫妻共同名义,可见感情很好,是真心想做慈善。”
“这才是真正的豪门!有技术,有担当,有家国情怀!比那些只知道炫富的强一万倍!”
李语馨的粉丝们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后,也大多送上了祝福。毕竟,周明的形象、成就和此次展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完全配得上他们心目中的女神。这段一直隐秘的婚姻,因这场国难下的共同担当,以一种意外却无比正面的方式,呈现在了公众面前,反而获得了更多的理解与祝福。
站在启明大厦的顶层,周明看着屏幕上不断更新的灾区新闻和启明物资车队的位置信息,眉头紧锁,心情沉重。他知道,捐款和物资只是杯水车薪,真正的灾后重建之路漫长而艰难。他能做的,就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持续贡献力量。
他转过身,对身后的管理层说道:“救灾是当前的第一要务,但我们的本职工作也不能落下。‘天穹’系统的完善,是我们对支持者的承诺;科技的发展,从长远看,也能提升国家应对此类灾难的能力。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度时艰。”
窗外,夜色渐深,但这座城市,这个国家,无数人的心都因为远方的那片土地而紧紧相连。启明帝国,在经历了系统上线的阵痛和舆论的风波后,又在这场巨大的民族伤痛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家国担当。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砥砺前行的脚步,不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