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东黄水镇的清晨依旧带着几分凉意。
阳光穿过薄雾洒在卫生院门前的水泥地上,泛着一层微微的金光。
陈铭正准备走进医院,忽听身后传来一个爽朗而又磁性的声音:
“陈医生?”
他回头一看,是一位穿着藏青夹克、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神情温和但不失威严。
旁边站着一名干练中山装青年,手里拿着黑色皮包,侍立在一辆帕萨特旁。
“您好,您是?”陈铭礼貌地问。
“我是县委组织部的孙宏伟。”男人微微一笑,“有时间吗,简单聊聊。”
中山装青年适时补充:“这是孙部长。”
陈铭心中一动,立刻明白了对方的身份——这可是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为民书记的左膀右臂。
如果在前世,这样的级别根本不算什么。
可现在,自己不过是个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能被这位亲自登门拜访,显然是因为那场直升机降落引发的“副省长康复事件”。
更让他警觉的是——考察一个准副科级干部,通常最多派个科长或干事来走个流程就完事儿。
如今却是组织部长亲自出马,这种规格在整个正阳县历史上恐怕也是头一回。
“原来是孙部长,失敬。”陈铭伸出手,语气平和。
两人握手寒暄后,孙宏伟道出此来目的:
“没什么要紧事,想和你单独聊聊,关于中医改革,听说你对基层中医药发展有些想法?”
“谈不上想法,只是希望能把老祖宗的东西传承下去。”陈铭答得不卑不亢。
“那就更好了。”孙宏伟点头,“我年轻时也学过一点中医,一直很感兴趣。”
说着,他一指自己的座驾,“如果不耽误你诊疗,可否借一步说话。”
陈铭略作思索,点头答应。
两人坐进帕萨特,司机打开空调,中山装青年在副驾驶位上掏出笔记本开始记录。
“陈铭同志,您救助周省长的事,虽然极力保密,但还是广泛传开了。”
孙宏伟开门见山,“一开始我也怀疑你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神。但后来听了张书记的现场感受,又听说你这几天对病人的救治情况……我信了。”
“其实我没做什么特别的事。”陈铭淡淡一笑,“我只是按医理办事。”
“可就是这份‘按理办事’,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反而最难能可贵。”
孙宏伟看着他,“张书记也很欣赏你,说你是难得的人才。”
“谢谢夸奖。”陈铭依旧平静,“但我只想踏踏实实做事,不想卷入什么斗争。”
孙宏伟笑了:“我看出你是个有情怀的人,知道你不爱争权夺利,但有时候,权力也是实现理想的助力工具。”
“按照张书记的指示,下一步,我会安排对你的考察。”他递上一张名片,“今后,你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我。我不一定能帮你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能为你争取一个公平的环境。”
陈铭接过名片,郑重地点了点头。
送走孙宏伟,陈铭走在回中医科的路上。
他心里清楚,这次见面看似偶然,实则是一次关键的“政治入场券”。
他没有刻意去攀附谁,但通过自己的实力和真诚,赢得了组织系统的认可。
以他前世阅人无数的经历,可以看得出,孙宏伟不是那种空口许诺的人,而是真正愿意为实干者撑腰的干部。
这也为自己后续“由医入仕”“以仕助医”的双轨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诊室里,林小满早就来了,正忙着整理病历。
见陈铭进来,立刻站起:“师傅,您来了。”
说着,做了一个小鸟振翅的动作,仿佛下一秒就要扑上来。
陈铭连忙轻咳了一声,后者识趣地收住动作,吐了吐舌头。
“昨天的《汤头歌》背会了吗?”
“当然会啦!”林小满挺起不甚饱满的胸膛,“您考考我呗!”
“好啊。”陈铭合上她正看的案卷,“先来一首解表剂,麻黄汤。”
“麻黄三两桂枝二,杏仁七十甘草一……”林小满一口气背完,还加上一句俏皮话,“汗出恶风别乱用,否则我就挨批评。”
陈铭忍俊不禁:“不错嘛,比昨天顺多了。”
林小满得意地扬起精巧的下巴:“那当然,人家每天晚上都复习到十一点呢!”
“那明天抽查桑菊饮。”陈铭抬头看了她一眼,“还有,以后不许叫我‘组长’,叫师傅。”
“是,师傅,耶!”林小满欢呼一声,蹦跶着跑到门口,“排队排队,大家自觉点,不许加塞啊!”
诊室外,她一边哼着歌儿,一边偷瞄屋里的陈铭,嘴角压不住那份笑。
她现在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能跟在陈铭身边学医。
虽然师父嘴上说着“师徒有别”,但其实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每次针灸示范,都会让她亲自上手;开方子时也让她跟着看,还教她辨识药材。
而她,也俨然成了师傅的小跟班,前前后后,把陈铭服务得妥妥帖帖。
“师傅!”她一边登记病人信息,一边凑近,带着一股甜菊的清香,“今天又来了十几个新病人,都是从隔壁村赶来的。”
“嗯,让他们排好队,按顺序来。”陈铭头也不抬地继续写病历。
“您是真淡定啊,外头都快挤爆了,您倒像没事人似的。”
陈铭放下笔,抬头看了她一眼,笑道:“越热闹越要冷静。病人不是来看热闹的,是来找希望的。”
林小满眨了眨眼,心里暖洋洋的。
她忽然觉得,自己能拜陈铭为师,真是人生中最幸运的事。
……
此刻,在镇医院另一端的办公室里,气氛却远没有那么和谐。
李建齐坐在办公桌后,眉头紧锁,手里拿着一份刚起草好的《东黄水镇卫生院中医特色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初稿)》,纸张被他捏得都有些发皱。
他心里着实憋着一股闷火——自从陈铭成了“香饽饽”,整个医院仿佛都变了样。
以前他说一不二,谁敢在他面前大声说话?
可现在呢?医生护士见了他绕道走,生怕得罪了那位“陈组长”。
就连县里下来的专家,见到陈铭都要客客气气喊一声“陈老师”。
尤其憋屈的是,在人前人后,自己这个院长见了小中医陈铭,不得不像个哈巴狗似的,摇尾乞怜。
自己摇身一变,成为“王主任”第二。
他咬牙切齿,心里那点不甘与怨恨,早已压不住。
就在这时,门被轻轻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