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暗潮涌动,但表面上,一切风平浪静。
事关国家大典的县试,也在十天后,终于落下帷幕。
在这个最基础的考试中,大半学子折戟沉沙。
最后,只有二百三十四人过关。
最让人瞠目结舌,莫过于傅氏宗学的大获全胜。
宗学的举业班和经学丁班,近百人过关。
其中,张子舟更是摘得“县案首”的桂冠。
这太恐怖了!
如此辉煌,足以记载在县志,留名史册。
若不是参与评卷的,没有一个是来自傅氏宗学的夫子。
还有,县前十,除了张子舟,就没有一个来自傅氏宗学。
再加上宗学名声在外。
他们就要跑到县衙去闹了。
按照惯例,县衙虽然不开设宴席,但会给过了的学子送去酒食银。
傅崇和傅岱也破天荒,允许他们休息一日。
于是,宗学的学子们在高升客栈,摆席庆祝。
作为宗学的一员,张子舟理所当然的参加。
跟踪张子舟的人,就没进去。
毕竟这是人家的庆贺宴席,作为外人一进去就露馅。
殊不知,这正是张子舟的高明之处。
利用这次宴席,掩饰了他和周宪他们密会。
“谢世宽和范仲然已经密会,但具体说了什么,不知道。”
柴玉汇报,“不过,次数很频繁。”
“我的人回报,听到范仲然叮嘱米商,要夏家前管家把夏家的秘密都套出来。”曹贺接过话茬。
赵瑾也道:“谢世宽在茶馆收了二百两银子,还让茶馆老板,帮他收集关于你传奇里的违禁之语。”
张子舟猜到一二:“还是谢世宽狠毒。”
他写的封神演义,是王朝晚期的神话传奇。
厉王的骚操作很多,很容易被认为是隐射当今朝廷。
周宪皱眉:“我也有件事,那就是我的好哥们在户房,发现谢、范两家的大量契纸。”
说着,拿出了一张纸,上面写了土地地点、面积和从谁手里过的户。
张子舟扫了一眼,四个字形容,触目惊心。
贪墨,私相授受,土地兼并……罪名虽然很多。
但是!
这些罪名,还不足以治谢世宽、范仲然于死地。
张子舟站起身,在屋里徘徊,他要想个办法。
有道是: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必须要一击即中。
走着走着,张子舟忽然眼前一亮,说出让在场众人浑身一震的话:“既然他这么想抓我把柄,我就以身入局!”
“以身入局?”张子扬开始有些担心了。
“对!”张子舟笑道,“他们这么想知道我的秘密,我让他们如愿。”
封神演义第六卷!
第一卷厉王害忠良,第二卷文王举事,第三卷武成王反正。
第四卷武王守岐山,第五卷闻太师出征。
第六卷:武王伐厉。
武王以“臣”伐厉王这个“君”,在太平盛世,君为臣纲的年代,是大逆不道。
而谁对他仇恨最大呢?
当然是夏荣和他爹!
想到这儿,张子舟开始自己的布局:“扬哥,你替我回家一趟,帮我找到大舅哥。”
“县试结束,他也该回县学读书。请他向夏老爷求情,让老管家重新回到夏家。”
“明白!”张子扬点头。
“夏荣这小子打赌输了就不见人影,柴兄,你带几个学子,替我好好教训他,但记住别说是我指使的。”
“你放心吧。我绝对能让那小子对你怀恨在心,欲除之而后快。”柴玉也不笨。
张子舟点点头,再看向赵瑾:“瑾哥儿,你拿绣像给茶馆儿子,让他找个机会请夏荣,并当着夏荣的面抱怨‘封神演义不是臣子该写的’。”
茶馆是书生们经常聚会的地方。
大家彼此都熟悉,请客吃饭更是平常事。
说完,又看向傅范:“傅兄,你去趟靖江茶馆,请魏衡来县城,名义上是催封神演义第六卷。”
只有这样,张子舟才有机会留在夏家,而不是搬到高升客栈。
至于为什么不让张子扬代劳,自然是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
况且,魏衡和傅范之间更熟悉,有些话更好说。
然后是曹贺。
张子舟道:“你让米商的儿子想办法,劝他爹不要掺和进去,要让夏老东西当个‘忠臣’。”
“你放心,那个米商精着呢。”曹贺保证道,“我再去煽风点火,确保万无一失。”
“很好!”
张子舟赞许一声,看向周宪:“宪哥儿,这一局我是配角,你才是真正的主角。”
周宪听了半天,大概猜到了张子舟的做法,笑道:“没问题。我会再安排几个贴写,让他们在户房,把谢、范两家的所有地契、房契全部清理,并且拿出来。”
“可以拿出来么?”张子舟怕打草惊蛇。
“能!”周宪点头,“谁让咱们县是富县,地契、房契多到几个房子都装不下。”
“最后,就是调虎离山了。”张子舟笑道,“这个事我来办。”
谢世宽和范仲然毕竟在地方多年,是实打实的老狐狸。
现在,他俩没察觉,是因为敌在明,我在暗。
而我方一旦出手,他俩肯定能看出破绽。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俩支开,等一切无法挽回的时候,他俩就算知道真相也来不及。
因此。
第二天一大早,张子舟就和往常一样,跑到小吃摊吃早点。
明知道后面有“尾巴”,也装没事人似的,跑到周靖的书行看书。
余昌烈“刚巧”也在。
“哥儿,你已经县试考完了,怎么还没去高升客栈?”
余昌烈好奇地问道。
“休息一日,明早就去。”张子舟笑道。
余昌烈装作突然想起来,问道:“对了,你什么时候写传奇?”
“唉呀,我差点忘了,茶馆好像催我来着。”张子舟挠了挠头,“可惜我没有好的思路。”
“这本不错,你看看。”余昌烈很自然的递过来一本传奇。
张子舟随意翻了翻,摇头道:“还行。就是模仿我的痕迹很重。”说着把书合上,还给余昌烈。
余昌烈拿过来,笑道:“既然你都说差,那我也没必要买。”
“我先回去了,回头见。”
“回头见。”
等到张子舟走后。
余昌烈拿起书,趁没人注意,飞快的把字条拿走。
出了书行,到一个四下无人的地方,打开纸条。
只有八字真言:尊请佛祖,调虎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