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满朝文武哑口无言,坐在龙椅上的皇太后顿觉高处不胜寒的道理。
现在的她终于明白了这个位置不是谁都能坐的,也不免钦佩太皇太后政治手腕的高明,能将整个朝野的悍臣玩弄于股掌之中。
此刻的她忽然觉得之前摄政王在朝堂上的嘲笑也不是那么刺耳了,一股悲伤感涌上心头,不知不觉眼泪就流了下来,再也止不住了,抱着怀里的小皇帝痛哭起来。
空荡荡的朝堂内回响着这位帝国名义上的第一人的哭声,这个帝国就像这位掌权人一样,面对现在的困局无能为力,或许哭泣才能迎来一部分的同情。
但是事实证明,要是自己不强,别人也靠不住,腐败的尸体只会引来秃鹫。
眼看目的已经达到,整个朝堂对于财政没有一人有办法,袁项城终于图穷匕见。
“回皇太后的话,臣有办法。”
听到这句话,所有的目光都向袁项城看齐,仿佛看到了希望。
皇太后听到这句话也停止了哭泣,哽咽着问道:“袁项城,都什么时候了,还藏着掖着的,有什么办法你快点说啊。”
“发行爱国公债。”
“爱国公债,这是一个什么东西啊?”皇太后问道。
袁项城解释道:“回皇太后的话,爱国公债就是朝廷以自身信誉为担保,向全国官民发行债券,通过民间募捐来筹集资金,用收集到的钱买武器装备,打完仗后咱们再把钱还回去。”
庆亲王问道:“眼下这个时局,还会有人买这种债券吗?”
庆亲王从原本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到现在的外交部,也算是跟着洋人打了不少年的交道,他现在虽然对于债券不是很懂。
但是没吃过猪肉,总不至于没见过猪跑,他清楚地知道洋人的所有借款要么以实物为代价,要么就是以良好的信誉为基础。
以此类推,前者现在朝廷也没有什么拿出手的,后者那种信誉可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积攒起来的,就现在朝廷的财务状况,洋人看了都摇头,没有海关关税抵押别想要借走一分钱。
袁项城解释道:“只要有人带头认缴,我相信天下的士绅和京城内的王宫贵族们也是很爱我们这个朝廷的,但凡对朝廷忠心的臣子就算是节衣缩食,也会支持朝廷的。”
这句话已经很明了,别指望着别人来救你们的大清了,你们这帮王公贵族也该出点钱了,都吸了这么多年血了,要是再不出力,可没有人愿意保你们的万世江山了,抓紧把你们的财富交出来吧。
皇太后率先开口道:“我算是听明白了,不就是变着法的要钱吗?我先带头捐总行了吧,我一会让小德子从内库取出五十万两白银,你们这些在坐的王公大臣也别闲着了,考验你们忠心的时刻到来了。”
皇太后满含期待地看着台下的众人,可是却没有一人回应她的热情,都快把头伸进脖子里了,没有一人敢和皇太后对视,就当皇太后失望地低下头时。
庆亲王站了出来,颤巍巍地说道:“奴才认捐一百万两白银。”
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寂静地朝堂彷佛被投入了一颗炸弹。
所有人都知道庆亲王爱钱,被誉为和珅之后第一贪,可是也知道这位王爷的抠门,想让他出钱,那可是千难万难啊。
而且认捐一百万两就是明着告诉所有人,我庆亲王是一个巨贪。这才是满朝官员忌惮的地方,认捐的少了,皇太后和皇上不高兴,认捐的多了,这不是明摆着告诉众人我是个贪官嘛,这就是相当于扯破了最后一层脸皮。
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一直被诟病的王爷能在关键时刻拿得起,放得下,真是难得,在庆亲王的带动下,在朝堂之上一共筹集了一百七十万两白银。
此时地皇太后听到这一句话再次哭了起来:“你们都看看,这就是老臣啊,你们再看看你们一位位,不觉得羞愧吗?
平时你们你一个个这里贪点,那里挪点,我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觉得都是一家人,给家人们一点福利也没有大不了的。
可是你们呢,到了朝廷用钱地时候了,你们可倒好,跟你们要一分钱和要你们命一样。又不是要你们的全部身家,你们少出去玩几天这钱不就省出来了吗,自家人也不想着互帮互助了?
我现在就看看你们是铁公鸡一毛不拔,等着朝廷过了这个坎,你们别想在朝廷再赚到一分银子。”
庆亲王听到这番褒奖后也是内心涌现出无限的苦涩,他是一分也不想拿啊,但是感情都烘托到这了,他不想捐也得捐啊。
只是希望这钱能真正花对地方吧。
庆亲王最后有气无力地威胁道:“袁大人,这些钱先拿去吧。部队可以打仗了吧,接下来的钱我会想办法去和洋人借一部分。希望袁大人不要再给老夫画饼充饥了,拿出点战绩了,好让老夫化缘的时候腰板硬点。
但要是有人拿了钱不办事,还想着甩掉吃饭的碗,那也别怪我这个老人家翻脸不认人。”
袁项城没有理会庆亲王的威胁,而是志得意满地走了出去。
没有一人阻拦,今天袁项城用行动宣布,他现在已经不惧整个朝廷,是朝廷有求于我袁某人,而不是我袁某人效命于朝廷,多年的忍耐换来此刻的意气风发。
现在我袁某人要钱有钱,要兵有兵,你一个老人家不养老居然还敢威胁本总理大臣,真是不可理喻。
都说邻居屯粮我屯枪,你庆亲王可是出了名的敛财小能手,手里却调不动一兵一卒。
可是我袁大人手下的大头兵缺钱缺得紧啊,要是把我逼急了,我直接让大头兵去你庆王爷的王府里住几天,当兵的毛手毛脚,到时候有什么得罪的就不敢保证了。
回到总理大臣办公室的袁项城看着两天来皇室送来的两百万两白银的银票心里也是安心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