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王胜利在家里的点点滴滴,王招娣就咬牙,只觉得难受。
家里平时吃饭,最好的东西都让老大吃了,后面几个都排次一等,所以王胜利才能长得高又壮,不像别人家的孩子,又矮又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尤其是早些年,光吃馒头白菜还不满足,王招娣夫妇还变着法子给他整肉吃。
在别人家家里连最差的麦麸馒头都吃不上的时候,他们家凭着村长的身份,已经能吃上荤油和二合面馒头了。
就这样好好培养了二十来年,眼看要结婚了,他们就要抱上孙子,却忽然夭折在大山里!
这让王老根夫妇怎么咽得下这口气?
他们当然不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或者是王老根的问题,一切都是那个李勇,他怎么不早点死了?,早点死了就好了!不就没有后面的事了吗?
甚至王招娣时不时咒骂,当年掉进河里,怎么没把他淹死!
不过事已至此,老两口为了后面三个孩子的平安不得不忍气吞声,现在的李勇太张狂了,不是以前好欺负的那个样子了。
“等待机会,等待机会。”
王招娣一边干活,一边嘴里默念。
“等我找到好机会,一定要弄死姓李的,给我儿子报仇!”
他们俩唧唧歪歪什么,李勇不知道,如果知道,一定会后悔没拿着猎物去他们面前晃。
他们情绪越激烈才好呢,情绪越激烈,情绪点产出就越多。
可惜了不知道,李勇现在整个人都沉浸在成功杀蛇的快乐中。
回到家里,李勇就把这条蛇拿出来,喊他妈:“妈,我整了条蛇,你给我炖一下。”
刚在田里没看到黄秀兰,估计有事回家了。
现在是公社时代,大家都是一起出工,一起收工,他回来的早,中午还没到收工的时候,偶尔大家想上厕所也会回来一趟。
不过奇怪的是,喊了半天也没人应声,连李浩都不在附近玩。
李勇不放心,到地里找他爸问,得知是黄秀兰带着浩浩回娘家了。
他妈都三年没回娘家,这会回一次也正常,李勇没多想,回家就躺下,睡午觉。
睡了半个小时就起床,李农平做了中饭,是之前李勇吃剩的炒獐子肉,这肉隔了一天还能有剩,说明家里其他人确实没舍得吃。
李勇也没吃,他不爱吃剩菜,就着新鲜的炖大白菜,吃了两个馒头。
吃饱以后继续休息,下午起身准备去镇上,这会儿大家也起床了,却没有上工,老刘叔拿着锣鼓站在打麦场上,砰砰砰地敲着,说:“集合了,集合了!”
李勇想去医馆,走到一半却被老刘叔扯住:“李勇,你别急着走,我有事找你呢。”
“啥事啊?老刘叔。”
“这不集合吗,我得给村里人做点思想工作,村里还有好多人不认字,这思想工作怎么做得起来啊,今天下午咱们组织一个认字活动,你来教大伙认字。”
“啊,我,能行嘛。”
李勇没想到,原来是为这事。
以前听说50年代有文盲普及活动,哪晓得让自己给碰上了。
“当然能行,你可是读完小学的人才,村里才几个人读了书?”
“但是我要去医馆……”
“医馆那边忙不忙,我能不知道嘛,你之前请了一个月假,从没见医馆来催。”
李勇思索片刻,同意留下来,医馆那边确实不忙,最重要的一味草药已经找好,其他的还有备用的。
毕竟是村子里的人,也不好啥事都推脱。
见到李勇同意,老刘叔心情很好,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李勇啊,还有一件事,从今以后大山就收归集体了,按理说你打猎的东西得归村里一半。”
“哦,这么快啊。”
李勇没啥反应,毕竟这是他早就知道的事情,而且他有空间,猎物打完,藏空间里不就行了嘛。
只是可惜,以后不能光明正大背猎物出来赚情绪点了,得想个其他赚情绪点的法子才行。
看到他的表情,老刘叔却误会了,安慰道:“放心,这次我不宣布,晚点说,让你再安心打猎一段时间。”
“这不提前告诉你嘛,咱们是熟人,你小子学会打猎也不容易。”
“谢谢你啊,老刘叔。”李勇礼貌地说道,心想老刘叔人还挺好的,居然为他徇私舞弊。
两人说完之后,老刘叔走到高台上,开始发表讲话。
“今天我们的内容主体,就是几个大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新社会!”
“什么叫做鼓足干劲,就是我们要发挥出自己每个人最强的力量,把我们的事情做好,千万不要以为是集体化劳动就偷懒,越是集体我们就越要认真,把集体当我家,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老刘叔热情激昂地说了起来,李勇听到这些话傻眼了,想到历史上的一些事,好像意识到了什么。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这这这,这不是历史课本里说的嘛!
接下来,就是大炼钢铁啊。
虽然这时候炼钢技术不成熟,不是那么的成功。
想到曾经学过的这段课本,他心绪复杂,自己即将再一次见证历史了。
没有多想,听着老刘叔把这段话讲完,接着老刘叔大声说道:“我们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教育,提高我们的受教育水平,我们要学习,怎么学习?从认字开始!”
“认字?”
“怎么认字啊,我可没读过书啊。”
村民们沸沸扬扬起来,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懵了。
老刘叔自得一笑,说:“大家不用着急,我早帮你们找好了师傅,就是李勇,他可是读完了小学的人才!”
接着对李勇说:“李勇,你上来。”
李勇上去,听老刘叔跟在场所有人推荐他:“今天下午就让李勇教大家认字,我们不认别的,就认鼓足干劲这四个大字!”
“好!”
有人带头鼓起掌,一些稀稀落落的掌声响起,但马上就听到有人反对。
“凭啥李勇教大家认字,李勇算个屁,才读个小学,我们家向前也能教,我们家向前读了初中!”
大家听到这话都是一愣,掌声停住,就见王招娣肥胖的身躯挤到人群前,大声说:“我们家王向前比李勇聪明,读的书更多,从小就是村里的文曲星,应该让他教村民认字才对。”
当她不知道啊,教大家认字就是给以后当村长做准备,那可是全村的老夫子,投票的时候他们敢不投?
虽然说要隐藏起来,等待机会,但王招娣这时候可不能等了,再等向前的前途就等没了!
听到她的话,大家都看向王老根,只见王老根脸色一黑,走了出来,瞪了王招娣一眼,却也大声说:“对啊,为什么不让我们家向前来教,我们家向前读了初中,难道会比不上他一个读小学的?”
王光宗也支持,说:“我同意让老根兄弟家娃子来教。”
听到有人支持,王招娣得意极了,说:“我看就是老刘偏袒李勇,什么好东西都想送给李勇,我们家向前苦啊,读了初中还在村里种地,文曲星没有出头之日……”
她大声嚷嚷起来,一时间把周围的村民镇住了,猛地都不知道说什么。
又有一些王老根的亲戚支持他们,眼看愈演愈烈,李勇本来不想教什么认字 ,但看到王老根家来抢,忽然感觉教认字也还行。
就在他打算说什么的时候,老刘叔大步走下来,开始就批评:“你家教什么?你就想教,我告诉你,教大家认字,不仅是要会认字,更多的是要思想品德端正的人,你家上山做了什么,还记得吗?要不要我在全村人面前说一遍!”
听到这话,村民们哗然,都看向王老根一家。
之前是有一些流言传出来,大家本来是震惊的,但王老根一家在村里家大业大,根深蒂固,很多人都跟他们是亲戚,在他们强烈否定的情况下,许多人渐渐就把那些当谣言听,都是半信不信。
可是现在,老刘叔居然亲口认定老王家的人品性不行,表示山上的传言竟然属实!
难怪要忽然把村长换了呢,王老根还大力宣扬是老刘叔跟他们家有私仇……
想到这些激烈的矛盾,大家的耳朵都竖起来了,全都看着王老根,等着他的解释。
只见王老根吞了口口水,就要说什么,老刘叔却说:“具体的事情我已经报上去了!”
王老根当即怂了,说:“都是误会啊!”
他转身,拉着王招娣就走,一边走还一边骂:“招什么事!”
“咦。”
看到他跑路,大家懂了,难怪老刘叔没喊王向前教大伙认字啊。
“王向前的思想品德不行,所以不喊他,王家人的思想品德全都不行。”
王毛毛天不怕地不怕,当即大声叫嚷起来,声音里带着一股欢快。
他在野猪群的围攻里断了一条腿,对王老根一家可谓是看不顺眼,恨不得对方倒霉。
他这么一嚷,大家也都讨论起来,都是说王家人品德的。
王老根在人群后脸色发黑,之前是着急,现在是真黑了。
这年头的人都看重思想品格,大家都力争做个踏实肯干,勤劳真诚的好农村人,这么一弄,他们家的名声是彻底完了,没准以后三个小的找对象都受影响。
旁边王招娣还在说:“老根,你怎么就怂了呢,你跟他对上啊,老刘就一个人,怕他什么!”
“闭嘴!”
王老根吼了他一声,把王招娣给吓愣了。
“不是让你忍吗,你怎么又搞事?!”
“现在你高兴了,我们家完了,向前的名声也完了,你高兴了!”
……
这只是一个插曲,在老刘叔的鼓动下,大家很快忘了王老根一家,继续听老刘说学认字的事情。
这年头,大家对知识的渴望是很深的,读书人算是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之一,就算是平时再心高气傲的人,也莫不认同这点。
毕竟华夏民族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精神传承,就是尊师重道。
士农工商,士排第一,学而优则仕。
因此大家都极其热情,盯着老刘叔和李勇。
“来,今天就是全村识字普及的第一次尝试,让李勇来教大家认字!”
老刘叔发表完讲话,这一次是大家热烈的掌声响起来,都看向李勇。
李勇都被盯得有些不好意思了,站出来说:“好,我教大家认字,老刘叔,有没有黑板和粉笔。”
“有有有,我早就准备好了。”
老刘叔喜笑颜开,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黑板和粉笔,让人搬了过来。
“今天不用太久,就半个小时吧 ,不用着急,慢慢来。”
老刘叔交代完后,李勇走到黑板旁边,拿粉笔写了一个‘鼓’。
看到这个字,村民眼睛立马花了,面露难色,有人说:“这是鼓啊,笔画也太多了,老刘,要不先认个简单的?”
“对啊,这字咱们不会啊。”
大家都嚷嚷起来,老刘叔抗住压力,说:“今天就认这四个字,明天再加四个,咱们把今天的一句话主旨认完,之后再让勇子教大家写自己的名字,好不好?”
“好!”
听到写自己的名字,大家又高兴了,都非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