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福老弟,你好福气啊!”一个乡亲抹了把嘴上的油,羡慕地说道,“两个孙子都是读书的料子,瞧这样子,将来肯定有大出息!咱们村,就数你家最有盼头!”
吴多福心里乐开了花,嘴上却谦虚着道:“哪里哪里,孩子们还小,还得慢慢教。”
但他眼里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此时,吴家大房屋里。
韦氏直到早上吃饭,才从别人嘴里听说家里要起新宅子,还是连带着豆腐坊一起盖。
她心里咯噔一下,碗一撂,赶紧催着丈夫吴铁柱去打听清楚。
吴铁柱是个闷葫芦,被他媳妇催得没办法,出去转悠了一圈,回来耷拉着脑袋说:“打听清楚了,是要盖新院子,主要是为了弄豆腐坊。铁牛家出了二十两银子。爹娘说了,房子算是家里的,但盖好后,多半是给铁牛家住,方便他们照管豆腐坊。”
“什么?!”韦氏一听就炸了毛,声音都尖了,“给他们家住?凭什么啊!咱们可是长房!底下三个小子眼看着一天天大了,不要娶媳妇啊?不要新房撑门面好说亲啊?他四房就一个哑巴丫头,占那么大院子做什么?”
她越说越觉得亏,拍着大腿:“再说了,这还没分家呢!他四房挣的钱,那不都得交到公中?公中的钱,就有咱们大房一份!他们出那二十两,能算他们自己的吗?还不是用的家里的钱!这新房子,论理就该给长房!”
吴铁柱蹲在门槛上,闷头不吭声。
他觉得媳妇说得有点歪理,但又抹不开脸去争。
儿子是还小,自家也确实一个子儿没出,怎么开口?
韦氏见丈夫这副怂样,气不打一处来,手指头差点戳到他脑门上:“你个没出息的!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你就不能去跟爹娘说道说道?咱们大房才是顶门立户的!将来养老送终不还得靠咱们?你就眼睁睁看着好处都让铁牛家占了去?”
吴铁柱被她叨叨得烦了,猛地抬起头,脸上没什么表情,话里却带着刺:“我去说?我拿什么说?我又没个能挣大钱的媳妇往家里交银子!我没那底气!”
这话像把刀子,直插韦氏心窝子!
她指的是争家产,他回的却是她没本事赚钱!
韦氏气得眼前发黑,胸口堵得喘不上气,指着吴铁柱“你……你……”了半天,愣是一句话说不出来,只能狠狠瞪了他一眼,扭身回屋生闷气去了。
吴家宅基地那边,又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昨天那顿饭菜像长了翅膀传遍了村子,今天一大早,跑来帮忙的乡亲比昨天多了一倍还不止!
黑压压一片,好些都是想来混两顿好饭吃的。
张金花叉着腰站在那儿,眼睛跟探照灯似的扫了一圈,立刻揪出了几个村里有名的懒汉和二流子。
“狗蛋!你去年帮老王家砌墙,砌一半跑去摸鱼,墙都歪了!还有你,癞子头!上次谁家办酒席你偷藏肉来着?滚滚滚!我家盖房子要的是实心干活的,不是来打秋风的!”
她骂起人来毫不留情面,唾沫星子直飞,把那几个想蹭吃的骂得灰头土脸,臊眉耷眼地溜了。
当家的吴多福走过来,留下了第一批干活实在的老伙计,又从剩下的人里挑了七八个看着就力气大的壮汉。
人手贵精不贵多,这么一筛选,干活的效率反而上去了。
镇上这边,吴涯和黎巧巧天不亮就拉着借来的牛车,载着满满的豆腐和豆芽往于氏商行送。
小如意乖乖坐在车辕边,不哭不闹。
于管事验完货,脸上笑开了花:“吴兄弟,黎娘子,你们这豆腐真是没得说,卖得飞快!从明儿起,每天再多加五百斤,能供上不?”
每天一千五百斤?黎巧巧和吴涯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压力。
这是大好的事,可运输恐怕跟不上了。
回去的路上,看着那辆吱吱呀呀快要散架的老旧牛车,黎巧巧犯了愁:“这车拉一千斤已经够呛,一千五百斤,非散架不可。”
吴涯点头:“得解决车的问题。是再借一辆,还是……咱们自己买一辆?”
“借车终归不是长久之计,还得看人脸色。要是自己能有一辆大点的马车就好了。”黎巧巧盘算着。
两人的讨论,恰好被出来办事的于管事听见了。
于管事想着这吴家夫妻是自己的供货商,生意好自己也得益,便主动走上前:“吴兄弟,黎娘子,是为车发愁呢?”
两人见于管事过来,也没隐瞒,说了困境。
于管事捋着胡子笑道:“这事好办!我们于氏名下就有车行。这样,我带你们去看看,挑辆合适的,价钱上好说,肯定给你们优惠。”
两人一听,连忙道谢。
跟着于管事到了于氏车行,里面停着不少新车,辕木锃亮,车厢宽敞,看着就气派。
可一问价钱,黎巧歌心里直咂舌,一辆像样的新马车,竟要一二百两银子!这哪是他们现在能负担起的?
“于管事,这新车的价格超出我们能力范围了。”吴涯实话实说,“不知道有没有旧车可选?”
伙计又引他们去看二手马车。
旧车是便宜些,但好些都破旧不堪,要么辕木有裂,要么车厢松散,看着就不稳。
稍微结实点能入眼的,也要大几十两银子。
于管事见他们犹豫,指着一辆看起来有八成新的马车说道:“这辆如何?原主人家道中落,急着用钱才卖的。拉货绝对没问题。原价要八十两,既然是我带来的,我做主,六十两你们牵走。”
六十两!黎巧巧和吴涯心里飞快计算着。
这依然是一笔巨款,几乎要掏空他们这段时间大半的积蓄。
但想到每天一千五百斤的订单,想到未来可能更大的生意,一辆属于自己的马车,似乎又成了必须的投资。
两人看着那辆结实的马车,又互相看了一眼。
买马车是大事,六十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
黎巧巧把吴涯拉到一边说悄悄话。
“咱俩现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这马车必须买!”黎巧巧压低声音,开始讲道理,“你看啊,这做豆腐、发豆芽、跑生意,主要出力气动脑子的是谁?是我吧?你那五十两银子,藏在炕洞里又不能下崽儿,拿出来钱生钱才是正理!有了这辆马车,咱们送货方便,以后说不定还能拉别的货,路子就宽了。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