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的谋逆大案”这话一出,这几位都知道此事不能善了了。
前面三个案子,沈节度被母亲和弟弟所杀,乃是背逆人伦之举,确实是骇人听闻;石林庵囚禁良家女子然后贩卖,更是丧尽天良;跟这两个案子盘根错节的燕娘子被拐案也能让人慨叹世事浮沉。
但现在这些案件的缘起竟然跟十五年前的那件事有关……
当今皇帝登基已有十三年,他的皇位是从前任废帝手中篡夺而来,这在太平光景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必会被人骂乱臣贼子。
但将近百年的乱世,走马灯一般轮换的天子和国君……已经让所有人都厌烦杀戮。
人心思定。当今天子乃是难得的明君,这一点天下人都有目共睹。
他对内收拢兵权,化解了骄兵悍将这唐末以来的死结。
对外,他平定中原半壁江山,随后先南后北、步步为营,逼迫南方各国成为成臣属;剑锋直指北燕,让后者第一次从攻势变成守势。
他劝农桑、兴文教、立法度、宽刑罚,让这天下终于有了太平模样。
只有魏王和刘仁辅等少数几个重臣知晓:皇帝的身体也有隐患。他在十五年前被邪物“墨君”刺中心脉,造成的伤痕永久存在,甚至还在日趋恶化。
皇帝本人当年不仅是不世出的名将,个人武学造诣也是登峰造极,按理来说,没有什么刺客能真正伤到他。
但偏偏那一次,刺客竟然能预知他的行踪,使用的还是世上已经寥寥无几的邪物。
十六朝那些异人和邪物闹得轰轰烈烈,经过越太后和两代后人的打压和缉杀,不知费了多少明里暗里的手段,才把这群人赶到海外诸岛上,随后数代君王都禁毁这些邪物。
经过数百年的光阴,留存在这世上的邪物已经寥寥无几,启动它们也需要极为苛刻的条件,其中大部分只是颇有灵异,也并非都是攻击性的利器。
魏王之前微服冒险,去幽灯集夺来的邪物“大宗师谱”,经过各种能人异士的研究,都不知该如何使用,只能将它束之高阁。
唯有当年刺杀皇帝的那柄墨君,刺中皇帝的瞬间,竟宛如万千星辰入体,造成的伤口根本没法痊愈,甚至在不断扩大中……若不是当年使用了秘法,皇帝只怕已经不在人世。
这些陈年旧事在魏王心头一闪而过,其他几名年长的官员虽然不能知道得这么详尽,但也隐约知道十五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刺杀。
当时皇帝还未登基,却已是中原最大的枭雄势力。他率百人轻骑出行,行踪隐秘,却依然能被刺客拦路,显然是有人故意泄露。
魏王刚刚执掌武德司,当时在军中彻查,可疑人士抓了不少,却并没有查到有效线索。
此案事关重大,魏王不能再让弥超口述,他面沉如水,缓缓道:“十五年前的那次刺杀案,显然是有人预知了皇兄的行踪,甚至在他刻意另选的山中小径预先做好埋伏。当时孤就知道,军中高层有人泄密。”
“这个泄密者一日没有抓到,孤和内阁诸公就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但孤万万没想到,沈节度一案,竟然显露了迟来的真相!”
他看向大理寺和御史台众人:“你们是不是觉得有些奇怪:沈节度也算位高权重,家人若是犯了什么过错,他可以先行弥补再回奏皇兄,为何会逼着他们自首谢罪?”
“沈家所有人都是白身,全家的依靠就是沈节度,他们为什么会痛下杀手?”
“那是因为:当年那场刺杀案,泄密者就是沈家的二郎和四郎!”
这话一出,沈家的那些女眷彻底瘫软在地,发出绝望的哭号声。
太夫人带着二郎四郎杀死沈节度,全家其他人帮着遮掩,这固然是重罪,但也不到满门抄斩的地步。但现在魏王这么说,显然是把谋逆案跟沈家挂钩了。
如此一来,不要说沈家,连亲戚故旧都害怕受到株连。
“根据沈二郎的供词:沈节度帐下的几个幕僚都是他推荐的,亏空的那三万两就是他通过这些人秘密转移的。”
“沈节度发现亏空的事情,开始彻查自己麾下,不仅发现了两个弟弟的诸多不法之事,还发现二郎让幕僚长期记录自己随口说出的各类讯息。”
“其中最严重的一条,就是出卖了皇兄的行踪,导致了那次刺杀事件!”
“皇兄因此受了重伤,各处强敌趁机攻来,刚创下的这片基业险些毁于一旦——谁也没想到,导致这一系列事件的竟然是沈家这两个小人物。”
魏王没有说出口的是:沈二郎把皇帝行踪和各项机密卖给了归墟会。这个邪教不仅想弑君,更是通过各种潜移默化的手段渗透朝野。沈二郎卖的情报给了他们很大的便利,造成的隐患不可计数。
“沈节度发现自己的疏忽大意,竟然让两个弟弟造成大错!他紧急赶回家中,要带着两人前去自首认罪!”
“沈节度年少时就投身军伍,与家人聚少离多,感情就淡漠了些。太夫人本就偏宠两个小儿子,两相对比之下,她觉得长子不能庇护弟弟们,反而要大义灭亲,因此深深怀恨!”
“另一方面,她看重脸面性好虚荣,一心要过老封君的奢华生活。沈节度却说:经过此事后要带着全家回去务农。这是绝了她的所有指望。”
“于是,就有了后来祠堂里的那一幕惨剧。”
“沈家这群人唯恐沈节度不死,七手八脚将他的躯体砍成了几块。后来被大夫人看破后,他们移花接木,从脖子以下换了具假的。”
“大夫人当时在跟情人袁让幽会,原本不知道这群人的谋算,也没有参与这场谋杀。”
“但也因为跟情人的通奸,使得她和太夫人互握对方把柄。”
“她生怕他们过河拆桥、杀人灭口,留了个心眼,将杀人凶器那柄斧子藏了起来。”
“后来,沈燕回要被送到庄子上去,她一时情急就偷了母亲的这件藏品,先是用来要挟太夫人,后又用来引诱沈燕凌来到石林庵。”
“她和太夫人共谋想除掉沈燕凌,以为就此杜绝隐患,没想到我府上的暗卫一直在盯着。”
魏王讲完了这一切,李琰冲过去,重重的打了沈燕回一记耳光。
随后,她用复杂难言的目光看了一眼母亲,低哑着声音问魏王:“我父亲的残躯……还能找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