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天工巨构与尘封馈赠
四十八小时后。
月球北极,风暴洋边缘。
华夏月球太空宇航中心(cmc),并非一座孤立的建筑,而是人类工业文明在月壤深处孕育的超级城邦,一个依托于错综复杂、规模庞大的熔岩管网络构建的钢铁与光焰的奇迹。
晓月乘坐的“月影”级高速磁悬浮轨道车,在一条直径接近一千米的主熔岩管隧道中无声地疾驰。
管壁被覆着高强度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其上镶嵌着数以万计的冷光源照明单元和高精度环境监控探头,如同巨兽体内流淌着光与信息的神经脉络。
轨道车窗外,景象以一种超越地球想象的工业奇观姿态扑面而来,令人窒息:
粗壮程度远超人类躯干的合金管线,如同沉睡的巨蟒般沿着管壁攀爬、交错、延伸,输送着银灰色的液态金属原料、散发着氤氲寒气的超低温冷却剂、嘶嘶作响的高压气体管道,以及承载着百万安培电流、表面闪烁着幽蓝辉光的超导电缆束。
能量与物质的洪流,构成了这座地下之城的生命线。
侧向延伸的次级熔岩管入口处,巨大的合金闸门上闪烁着醒目的功能区标识:
“聚变引擎总装区”、
“深空护盾发生器制造中心”、
“纳米机器人集群孵化场”、
“量子计算核心阵列”。
闸门偶尔开启的瞬间,可以瞥见内部更为广阔的空间。
无数机械臂在精密舞动,巨型真空熔炼炉散发着暗红光芒,组装平台上矗立着未完工的飞船龙骨,如同巨兽的胚胎。
隐约传来的低频震动和能量嗡鸣,昭示着内部更密集、更核心的工业活动。
由星璇统一调度的自动导引车(AGV)组成的银色洪流,在管壁底部专用的多层高速通道上川流不息。
它们运输着从月壤原位冶炼出的粗糙金属锭、到来自小行星带的高纯度铂族矿石原石、再到地球精密空运来的量子传感器阵列组件。
而在管顶空间,数量更为庞大的小型货运无人机,如同高度组织化的金属蜂群,依靠激光网格导航,在密集的管线和设备之间高速穿梭,执行着零部件的点对点精准投送。
轨道车最终减速,平稳停靠在主熔岩管尽头——
一个被命名为“天工”的超级船坞入口闸站。
穿过最后一道厚重的气密隔离门,眼前的空间豁然开朗!
这里的规模远超之前的任何熔岩管。
穹顶高度超过三百五十米,最大直径接近两公里,仿佛将整座山峰的山腹彻底掏空。
晓月走出车厢,踏上高悬于船坞上方百米处的“观星平台”边缘。
脚下,是足以让任何第一次目睹者目眩神迷、心跳加速的深空工业史诗画卷:
船坞的核心,一艘流线型的庞然大物——
“星梭-火星型”奋进号——正在进行最后的舾装。
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飞船,其修长而充满力量感的造型,更像一柄由未来科技锻造的星际巨剑,剑尖直指深邃的太空。
舰体长度超过三百二十米,最宽处直径达八十五米。
覆盖全身的暗金色装甲板,是由来自小行星带“灵神星”(16 psyche)的精炼铱锇合金铸造,在船坞顶部数千盏高强度聚光灯的照射下,流淌着冰冷而高贵的光泽,每一块装甲板下都预埋着复杂的传感器网络和自修复纳米管道。
舰体表面并非静止,一层银灰色的纳米机器人集群如同活体金属潮汐,覆盖着每一寸装甲。
它们正以原子级的精度修补运输途中遭遇微陨石留下的细微刮痕,同时喷涂着最后的防辐射、抗高温、自清洁多功能防护涂层。
从观星平台远眺,整艘战舰仿佛披上了一层流动的液态金属外衣,在灯光下泛起水波般的涟漪。
船坞一侧的岩壁上,一台如同史前泰坦般的“夸父级量子增材制造机”(巨型3d打印机)正发出低沉而稳定的嗡鸣。
高能电子束流精准地烧结着由多种来源的粉末,来自火星塔尔西斯高原原位冶炼的钛-钪超晶格粉末(提供高强韧性)、地球同步轨道“天玑”港制造的碳纳米管-石墨烯预制体(提供轻量化和导电性)、以及月球静海精炼厂提供的稀土掺杂陶瓷基体(提供极端环境耐受性)。
肉眼可见,一根直径超过十米、内部结构异常复杂的飞船主承力龙骨构件,正以每分钟数厘米的速度“生长”成型,展现出未来制造的惊人潜力。
飞船尾部,三台最新呈环形布局的紧凑型氦-3聚变推进器喷口,此刻正闪烁着幽蓝色的冷光,处于低功率待机状态。
其核心的磁约束环结构,正是基于晓月的“潮汐谐变体”专利改造的最新II型原型。
环体表面,与月球“节点-01”同源的幽蓝色能量纹路若隐若现,仿佛在呼吸。
这是“奋进号”的心脏,也是晓月此行任务的直接技术成果。
数百条粗细不一、功能各异的机械臂如同巨人的手指,在飞船周围精准舞动。
有的进行着比头发丝还细的超导管线连接,有的安装着碟形深空通信阵列和针状传感器簇,有的则用激光扫描进行着最后的毫米级密封性检测。
粗如巨柱的超导电缆从船坞壁延伸而出,如同巨兽的血管,连接在飞船腹部的能源接口上,为其注入启动所需的澎湃电能。
旁边并行的,是包裹着多层绝热材料的冷却剂管道,输送着维持聚变堆超导磁体低温所必需的液氦,管道表面凝结着薄薄的白霜。
巨大的自动化装卸平台,正将一个个标准化的集装箱货柜,通过伸缩式传送臂,精准送入飞船腹部巨大的货舱。
货柜标签在星璇扫描下清晰显示着内容:
“诺克提斯迷宫深层钻探设备(冗余套件)”、
“谐振波探测器阵列(火星定制版\/超低噪)”、
“月冰泉水合成营养膏(批次:Gh-2075-07)”、
以及极其醒目的“‘巴渝’牛油火锅底料(特供 | 秦明月监制)”。
“林硕士!
看那边!”
一个洪亮豪迈的声音在晓月身边响起。
cmc总工程师赵坤的全息影像不知何时出现在观星平台上,他脸上带着常年奋战在工程一线的豪迈与难以掩饰的疲惫,但眼神异常兴奋。
他指向船坞深处一艘正在卸货、船壳布满深凹撞击坑的货运飞船——
“精卫-17号”。
“刚从小行星带‘婚神星’碎石区回来!
满载五十吨高纯度铂族混合矿石!
纯度平均92.7%!
够咱们造三百台深空护盾的核心振荡器单元!”
他兴奋地调出全息供应链看板,数据流如同瀑布般高速刷新:
铱锇合金锭:
来源:小行星带“精卫-17”号运抵
纯度:92.7%
状态:已入库质检。
单晶二硫化钼晶圆:
来源:金星“云顶”大气工厂(利用金星浓硫酸大气合成)
用途:量子传感器基片
等级:抗辐射级
状态:已转运至精密装配区。
氦-3燃料棒:
来源:月球静海基地精炼厂
纯度:99.999%
状态:已注入奋进号燃料舱
质量:15吨。
重组营养膏:
来源:月球“广寒宫”封闭生态农场(月冰泉水培育)
批次:Gh-2075-07
状态:已装载至奋进号生活舱。
在途物资:
钛钪超晶格预制体:
来源:火星“红岩”基地熔炼厂
状态:已由“鹊桥-12”号货船启运
预计抵达天权港中转:2075.8.5。
高纯硅锭(12N):
来源:谷神星“诺兰”集团矿区
纯度:99.%
状态:已由“新视野”号深空货轮启运
预计抵达地月系:2075.9.15。
“林丫头,你设计的‘潮汐谐变体’可立了大功!”
赵坤用力地拍了拍晓月的肩膀,全息触感模拟器传来真实的、带着工程师厚茧的挤压感。
“火星‘红岩’基地那边,他们的实验性氦-3聚变堆‘赤心一号’,三天前首次点火成功!
输出功率曲线平滑得像镜面!
比他们最乐观的预期还要稳定三成!
总工老李激动得不行,让我务必转告你——”
赵坤清了清嗓子,刻意模仿着火星前哨总指挥李振山那粗犷豪放、带着西北口音的嗓音:
“‘林丫头!
赶紧带着你那把能开门的钥匙过来!
咱们这边儿,就等着用你这玩意儿,给整个火星造个行星级别的超级充电宝呢!
’哈哈哈!”
赵坤自己先爽朗地笑起来,随即眨眨眼,从身后(全息效果)拿出一个巴掌大小的、表面有着cmc防伪激光标识的密封金属盒,递给晓月:
“喏,差点忘了正事。
你爸托我转交给你的,说是‘压舱石’。”
晓月接过金属盒。
盒子冰凉而沉重,采用了多重物理锁和量子密钥认证。
星璇自动完成身份验证和解锁。
盒盖无声滑开,内部是深色的缓冲材料,中央静静地躺着一块半个巴掌大的月岩切片。
断面被打磨得光滑如镜,能清晰地看到内部细密的矿物结构和一小簇仿佛蕴含星光的幽蓝色钛铁晶体——
这是人类在月球开采、原位冶炼出的第一批金属样本,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和象征意义。
切片背面,用精细的激光蚀刻着一行苍劲的小字:
「给晓月——踏星之基,亦是归途之锚。父字。」
指尖抚过冰冷的岩石和温润的晶体,感受着那行字的分量。
父亲沉默而深沉的期望,母亲无声的温柔与担忧,外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箴言,还有陈岩日志里描述过的那位站在金星硫酸云顶、将反应炉轰鸣称作“写给未来的战歌”的无名工程师的身影……
所有这些属于开拓者的悲壮与坚韧,在这一刻都凝聚于掌心这块小小的月岩之中,构成了人类迈向深空的无声史诗。
它不仅是“压舱石”,更是血脉相连的“锚”,无论航行多远,都指向家的方向。
晓月小心地合上金属盒,紧紧握在手心,仿佛汲取着来自大地的力量。
她对赵坤郑重地点点头:
“谢谢赵总工。
请转告李总工,‘钥匙’已就绪,‘充电宝’的蓝图,我们一起在萨希斯平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