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槎「破界」如同游弋在时光长河边缘的幽灵,沿着微光之径,穿梭于一个又一个“信息富集点”。鹿笙耐心地重复着远程扫描与记录的过程,《弈天筹》的数据库内,堆积的意念碎片与杂乱信息越来越多。她并未急于解读所有,而是优先让《弈天筹》建立关键词关联与频率分析模型,试图从海量噪音中打捞出最有价值的“锚点”。
“关键词‘观测者’出现频率:高。关联词:‘背叛’、‘记录’、‘视线’。”
“关键词‘循环’出现频率:中。关联词:‘归寂之核’、‘生灭之隙’、‘纪元’。”
“关键词‘零’出现频率:低。关联词:‘起源’、‘变量’、‘希望(存疑)’。”
这些初步分析结果,让鹿笙心中的拼图似乎清晰了一角,又似乎陷入了更深的迷雾。“观测者”的背叛,导致了历史记录的篡改?而“归寂之核”并非终点,而是某种“循环”的一部分?“零”则可能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或是某种初始状态?
她需要更具体、更具指向性的信息。而机会,很快出现在下一个“信息富集点”。
这个区域飘散的“光尘”异常密集,几乎形成了一片朦胧的光雾。寂灭令传来的共鸣杂音也格外强烈,甚至干扰到了星槎的常规探测阵法。鹿笙如法炮制,调整阵列,锁定光雾核心。
起初接收到的依旧是破碎的意念,但很快,《弈天筹》捕捉到一段不同于以往、相对连贯且蕴含巨大信息量的结构型数据流——并非语言,而是一幅残缺的、动态的能量结构图,伴随着构建与崩溃过程的法则韵律!
“检测到高价值信息:残缺能量结构图。疑似为‘微光路径’局部稳定锚点或某种防御\/隐匿单元的构造蓝图。附带部分能量回路运转韵律。”
鹿笙精神大振!这不再是模糊的警示或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资料”!虽然残缺,但若能解析,或许能让她对这条微光路径,乃至“生灭之隙”相关的法则造物,有更本质的理解,甚至可能找到利用或反制的方法!
她立刻将大部分算力投入对这份结构图和数据流的解析。《弈天筹》光芒微闪,在其核心推演空间内,开始根据获取的碎片信息,尝试构建虚拟模型。
过程极其艰难。信息残缺度超过70%,许多关键节点缺失,能量回路的流转韵律也断断续续。虚拟模型在构建过程中不断崩溃、重组,进度缓慢。
鹿笙没有急躁,她深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她将自身对寂灭道韵的理解、对“初火之种”的感悟,乃至之前观察“法则光虫”能量构成的数据,都作为辅助参数输入《弈天筹》,帮助填补缺失,校正推演方向。
同时,她分出一缕心神,再次绘制“衍卦符”。此次卦象竟显出“山下有泽,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的意象。损?益?鹿笙若有所思。解读这结构图,需要耗费大量心神,是“损”;但若能成功,获得的知识便是“益”。关键在于是否值得,以及如何“损”得恰到好处。
她更加谨慎,控制着解析的深度,避免过度消耗本就未恢复的神魂之力。如同一个精明的项目经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精准控制项目进度与成本。
数日不眠不休的推演与校正后,《弈天筹》终于成功构建出一个极度简化、但关键节点相对稳定的虚拟结构模型。这个模型揭示了一个巧妙而精密的法则应用:它并非单纯的能量堆积,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生灭相位差”,在极致的死寂环境中强行开辟并维持一个稳定的“存在性通道”(即微光路径),同时其结构本身还兼具某种信息记录与低频发射功能。
“所以,这微光路径,既是路,也是记录者,或许……还是一种筛选机制?”鹿笙若有所悟。那些“法则光虫”,很可能就是这套机制的一部分,用于清除不符合条件的“闯入者”。
虽然距离完全理解乃至复现这种结构还差得极远,但仅仅是目前解析出的部分能量回路运转韵律,就让她对周遭的微光感知变得更加清晰。她甚至能隐约察觉到路径能量流淌中一些极其细微的、规律性的“波动节点”,这些节点,或许就是路径相对脆弱或功能转换的关键处。
她没有试图去触碰或影响这些节点——那无异于玩火。但她将这些信息牢牢记住。这些关于路径本身结构的“低语”,在未来某个关键时刻,或许能成为她借力打力、制造混乱或是寻找生机的底牌之一。
收获匪浅,但神魂的疲惫感也阵阵袭来。鹿笙果断停止了深度解析,将结构模型和数据归档,标记为“高优先级待研究项目”。她服下滋养神魂的丹药,操控星槎离开了这个信息富集点,继续沿着路径前行。
前方的微光之径,在她眼中已不再仅仅是一条路,更是一个布满谜题与机遇的、活着的古老造物。而她,正凭借智慧与耐心,一点点撬开它坚硬的外壳,窃取着足以改变局面的核心情报。风险依旧,但主动权,正在一丝丝地向她手中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