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右下角那行小字还亮着:【设备已上线,等待首次电压波动触发自适应响应】。陆轩盯着它看了三秒,抬手按下内线通讯键。
“赵宇,把棉兰那台机子的前端日志调出来,我要看它自检时的电源模块反馈曲线。”
声音不高,却像一记重锤砸进寂静的指挥中心。所有人都抬起了头。前一夜的对峙余波未散,空气里还悬着被围堵的压抑感,可此刻陆轩的眼神里没有半分退意,只有压住千军万马的沉静。
赵宇迅速接通数据流,主屏切换为实时波形图。电压起伏细微,但设备在每一次微弱震荡中都做出了毫秒级调整。
“他们抄白皮书,我们跑真实数据。”陆轩开口,语气平稳,“从现在起,别再想着怎么解释自己没抄袭——我们要让他们追着我们的脚印走。”
他转身走向战术板,拿起红笔,在三个试点城市的位置画了个圈。
“启动‘逆流计划’。”
张涛立刻站直了身体。孙明翻开了财务终端。林娜拿起了记录本。
“第一,技术组七十二小时内完成算法升级。”陆轩落笔果断,“现在的系统是‘感知→响应’,我们要变成‘预判→干预’。目标是在电压异常发生前0.3秒启动保护机制,做到零延迟缓冲。”
赵宇眉头一紧:“这需要大量本地电网历史数据建模,还要加入负载变化趋势分析……时间太紧。”
“那就通宵。”陆轩看着他,“我们不是在做优化,是在抢代际差。等他们反应过来,我们已经跨到下一代了。”
他顿了顿,声音更沉:“第二,服务模式必须变。不能只卖设备,要提供稳定本身。”
张涛眼睛一亮:“您的意思是?”
“推出‘星辰护航’服务包。”陆轩道,“远程诊断、自动固件更新、电力风险预警推送,全部集成进去。所有客户首年免费接入。告诉他们——我们卖的不是机器,是生命线。”
林娜快速记录:“宣传口径可以定为‘当电网不稳时,我们更稳’的延伸,强调持续守护能力。”
“可以。”陆轩点头,“但这次不说空话。每台设备回传的数据,都是我们承诺的证明。”
孙明皱眉:“服务系统开发和算法攻坚都要烧钱,现有预算撑不住。”
“动用战略储备金百分之十二。”陆轩直接拍板,“批文我现在签。”
他走到财务台前,提笔写下指令,签名干脆利落。孙明接过文件,手指微颤——那是樊星阁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内部资源倾斜。
“黄杰。”陆轩转头,“后勤组马上配合技术部,准备三地应急支持小组名单。人要精,装备要全,随时能出发。”
“明白!”黄杰应声而出,脚步坚定。
马亮这时从情报终端抬起头:“国信资本那边又有动作,他们在东南亚注册的新公司开始接触当地电力监管机构,可能想从政策端施压。”
陆轩冷笑:“让他们去谈。只要我们的设备在当地医院一天不断电,他们的嘴就闭得上。”
杨芳插话:“展会明天布展,数据屏信号链路已经备好双通道,确保万无一失。”
“好。”陆轩看向大屏,“等岘港和达卡的设备陆续联网,就把实时运行状态接上去。黑屏不怕,只要有数据,立刻亮起来。”
张涛忽然问:“如果他们继续操控媒体,把我们说成冒险测试呢?”
“那就让他们说。”陆轩目光如铁,“我们不回应质疑,只发布事实。每一组数据,每一个运行小时数,都是打脸的子弹。”
他说完,走回主控台,调出三地电网历史负载图谱。印尼棉兰常年电压漂移高达±18%,孟加拉达卡夜间常有断电重启现象,越南岘港则因工业用电突增导致瞬时过载频发。
“这些地方不是试验场。”他低声说,“是战场。谁能在这种环境下扛住,谁就有资格定规则。”
赵宇站在他身后,看着那些跳动的曲线,忽然明白了什么。
“您是要用真实环境倒逼技术突破?”
“没错。”陆轩回头看他,“他们躲在办公室写标准,我们在火线上改规则。这不是竞争,是降维打击。”
命令迅速下达。技术组立即拆解试点数据,提取异常模式;张涛带队启动客户需求匿名调研,重点收集一线医护人员的操作反馈;林娜着手起草服务协议与对外声明;马亮深挖对手海外壳公司资金流向,寻找突破口。
整个指挥中心节奏陡然加快。键盘敲击声、通话指令声、纸张翻页声交织在一起,像一场无声的冲锋。
深夜十一点,岘港第二台设备完成联网自检,信号绿点在地图上亮起。紧接着,达卡第三台也成功接入系统。
陆轩站在主控台前,目光扫过两处新亮起的光标。他拿起笔,在战术板上写下一行字:
**“真正的稳定性,不需要别人认证。”**
赵宇走过来,低声汇报:“算法模型已经开始训练,初步测算,预测准确率能达到82%以上。如果今晚能拿到更多真实波动样本,明天中午前可以出第一版测试程序。”
“推一把。”陆轩说,“把棉兰最近三次电压骤降的数据切片单独拎出来,喂给神经网络,重点优化瞬时响应逻辑。”
“明白。”
张涛这时拿着调研结果走来:“三家医院反馈一致,最担心的是设备突然死机导致治疗中断。其次是固件升级麻烦,每次都要厂家派人。”
陆轩听完,转身对林娜下令:“把‘自动热修复’功能加进星辰护航服务包。哪怕半夜断电重启,系统也要能在三十秒内恢复运行。”
“能做到吗?”林娜问。
“必须做到。”陆轩声音坚定,“我们不能让医生在抢救病人时,还要祈祷电网别出问题。”
林娜点头记下。她知道,这句话不只是技术要求,更是一种承诺。
凌晨两点,指挥中心灯光依旧明亮。大屏上,三座城市的设备状态全部显示为“在线待命”。数据流开始缓慢积累,像暗流涌动的河床,正悄然积蓄力量。
陆轩没有坐下。他站在主控台前,一手握着批过的“逆流计划”执行令,另一只手轻点屏幕,放大棉兰地区的电网波动频率统计图。
突然,一条红色预警弹出:
【检测到区域电网负载异常上升,预计十五分钟内出现电压波动】
赵宇立刻凑近:“是医院附近工厂加班生产,用电负荷激增。”
陆轩盯着倒计时,眼神锐利。
“这是第一次实战检验。”
“要不要手动干预?”张涛问。
“不动。”陆轩摇头,“让它自己处理。我们要看的,是它能不能在没人帮忙的情况下,扛过去。”
所有人屏息凝神。大屏上的波形图开始剧烈抖动,电压值迅速攀升,逼近临界阈值。
设备响应时间进入毫秒倒计时。
九秒。
八秒。
七秒。
主屏突然刷新,跳出一组全新数据流:
【启动负载预测模型|触发前置补偿机制|输出电压稳定维持在220V±1%】
赵宇猛地抬头:“它……提前干预了?”
陆轩嘴角微扬。
“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