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晨的话音落下,我盯着主控台屏幕上的地图标记,没有立刻回应。那支流浪队的位置还是未知数,但他们的行进轨迹和手段已经说明了一切——没有固定据点的人,只会不断掠夺,直到撞上更硬的墙。
我站起身,走向监控墙。画面里四个角落依旧安静,红外探测器未触发任何异常。可我知道,真正的威胁从来不会提前亮明身份。
“从现在起,所有外围检查标准提升一级。”我说,“不只是看有没有人靠近,还要查每一处墙体、每一条管线。”
苏瑶抬头看了我一眼。“你是说……他们可能从地下或者夹层进来?”
“不是可能。”我调出安全屋三维结构图,“我们选的是工厂地下室,地基深,墙体厚,可再结实的壳也有缝隙。酸雨已经开始在城郊形成局部降落,一旦渗入关键节点,腐蚀电路、污染水源,比外面的人还致命。”
苏晨放下手里的记录板。“那我们现在做什么?”
“先做一次全屋密封性排查。”我打开工具柜,取出新带回来的红外热成像仪,“上次采购这台设备就是为了这一刻。温差超过零点五度的地方,都得重新封堵。”
三人分头行动。我在主控台设定扫描路径,将整栋建筑划分为六个区域,逐段检测外墙与内壁之间的温度变化。苏晨负责准备防腐密封胶和金属压条,苏瑶则拆解了医疗角的一套便携式气压监测装置,改装成空间密闭性验证工具。
第一处问题出现在东侧储物间。热成像显示墙体接缝处有轻微温差,持续两分钟以上。我贴上去听,几乎察觉不到气流,但仪器不会骗人。
“这里之前补过一次。”苏晨蹲下查看旧焊点,“可能是材料收缩导致微裂。”
“重新打胶,加装L型压条固定。”我递给他工具包,“焊接时控制电流,别烧穿底层钢板。”
他点头开工。电弧光闪了几下,空气中浮起淡淡的金属味。我站在旁边盯着焊口成型,直到最后一道边缘完全闭合。
苏瑶拿着改装探头靠近,启动气压测试。数值跳动几秒后趋于平稳,绿色指示灯亮起。
“通过。”她说。
第二处在北面通风井入口。管道穿墙孔周围出现环状热损,说明密封圈老化。我们拆开外盖,更换了双层硅胶垫片,并用螺栓交叉紧固,防止受力不均。
第三处最隐蔽——主通道天花板上方的电缆穿线管。热成像捕捉到一丝冷空气渗透痕迹。若不是这次全面扫描,根本发现不了。
“这个地方一旦漏雨,水会顺着电线流进配电箱。”苏晨说着,already开始拆卸吊顶板。
我们花了两个小时完成修补。每一道新封口都经过三次复检,确保物理闭环。
回到主控区,我调出供暖系统运行日志。过去三天夜间温度波动明显,最低降到十四度三,清晨才回升至十七度八。柴油发电机负载不稳定,温控阀响应滞后,导致加热不均。
“这样下去不行。”我说,“长期低温环境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换季期。”
苏晨翻着设备手册忽然抬头:“能不能加个储热箱?用电低峰时先把热水存起来,需要的时候释放。”
“可行。”我点头,“有没有合适的容器?”
“车间后面有个废弃工业水箱,容量两吨,外壳完整,就看内部涂层还能不能用。”
“去看看。”
十分钟后来到设备间后方。那口竖立的圆柱形水箱表面落满灰尘,但结构稳固。苏晨敲了敲壁厚,判断可用。
“清洗一遍,内壁刷防腐漆,接进出水管。”我说,“循环泵用备用电机改装,温控模块重新编程,设定十八度为启停阈值。”
三人动手拆管、焊接、布线。两小时后,新系统接入管网。我启动试运行程序,观察十分钟,回水温度稳定在十七点九度。
“达标。”我说。
接下来是逃生通道。现有的主通道和通风井都是明路,一旦被封锁,我们只能困守。必须有暗道。
我摊开工厂原始图纸,在设备间夹层与地下排水渠之间画出两条备用路线。一条沿废弃电缆沟延伸,另一条穿过老旧锅炉房地窖,最终汇入三百米外的荒地涵洞。
“这两条路平时封闭,紧急时手动开启。”我说,“入口要隐蔽,表面伪装成墙体或地面的一部分。”
苏晨负责切割入口。他用小型液压锯在夹层地板开出一个八十厘米见方的口子,边缘加装铰链和手动锁扣。另一处在锅炉房角落,拆除一块活动砖墙后露出狭窄通道。
“装个液压门锁。”我说,“密码和指纹双认证,只有我们知道。”
他照做。完成后,我们在通道内铺设防滑垫,安装应急照明灯带,并连接独立电源。
“测试一下。”我说。
警报声响起,红灯闪烁。我和苏瑶、苏晨依次从主控区出发,按预定路线撤离。我走第一条,他们分走两条通道。计时开始。
我穿过电缆沟,弯腰前行,中途遇到一处塌陷,侧身绕过。灯光稳定,路线清晰。抵达集结点时,手表显示一分四十九秒。
苏瑶从锅炉地道出来,耗时两分零三秒。苏晨走主备线,三十七秒后到达。
“全员到位。”他说。
我核对时间:平均三分钟以内,符合预期。
回到主控台,我把所有整改数据录入系统,生成《安全屋终期整改报告》,存入本地硬盘加密分区。屏幕上跳出提示:全部生存系统硬件整改完毕,待启动综合试运行。
苏瑶正在整理应急背包,把止血绷带、抗生素、能量膏按类别归位。她拿起一瓶净水药剂看了看,放进最内层隔袋。
“药剂使用权限今晚重新分级。”她说,“只保留基础消毒和外伤处理,内科用药暂停发放。”
“同意。”我说,“雨水收集系统明天启用,过滤网由苏晨负责焊接。”
他正蹲在设备间调试传感器,听到后应了一声。
我站在主控台前,手指划过总控开关的防护盖。所有线路已确认,所有节点已闭合,所有预案已演练。
这个屋子不再是避难所,而是堡垒。
但我清楚,真正的考验还没开始。
外面的世界正在重组规则,资源越来越集中,信息成了武器。我们能活下来,不是因为躲得好,而是因为我们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做了别人没做的事。
而现在,这些细节本身就成了防线的一部分。
我转身看向苏晨。“逃生通道监控信号上传了吗?”
“刚完成最后一次校准。”他指着屏幕,“四号探头角度偏了半度,我已经调正,现在覆盖整个岔路口。”
我点头,目光落回总控面板。
绿灯常亮,系统待命。
就在这时,苏瑶忽然停下动作。
“越哥。”她看着我说,“如果真有人找到入口,你觉得……我们能守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