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开主控室的门,肩上的工兵铲还挂着雪水,滴在水泥地上一小片湿痕。苏晨抬头看了我一眼,手指仍按在监控画面上,赵强的身影已经退到厂区边缘,但热成像里三个人聚在一起没散。
“录像存好了。”他说。
我点头,把猎枪靠墙放稳,脱下手套扔进消毒箱。“从现在起,所有外围设备全部上线。传感器接主警报,照明联动,一旦触发,立刻通知我。”
他应了一声,转身去操作面板。我走到工具架前,取下另一把工兵铲扔给他。
“记住你该守的位置。”
他接住,低头看了看握把,没再问多余的话。
我看了眼墙上的倒计时钟——第六十七小时十一分。
饮用水刚运回来,堆在b区仓储间,还没清点。但现在比物资更紧要的,是让每个人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赵强不会只来一次,下次可能带着撬棍、火把,甚至直接砸窗引我们出去救人。
我不能每次都赶在他们动手前冲回来。
***
“都过来。”我在主控台前站定,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
苏瑶从医疗区走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支未拆封的注射器。她把药放进冷藏柜,关上门,朝这边走来。苏晨也停下操作,站在控制台边。
“最后五个小时。”我说,“我们不再做任何外部行动。接下来要做的,是把所有物资彻底核对一遍,确保每一桶水、每一包药、每一件工具都在它该在的位置,随时能用。”
苏瑶点头:“我负责医疗用品。”
“我管工具和能源。”苏晨说。
“食品和饮用水归我。”我打开平板,“采用双人复核制,一人登记,一人查验。发现问题当场标记,不跳过,不拖延。”
三人分头行动。
我先去b区。新运回来的二百桶饮用水整齐码放在支架上,外层塑料膜有些地方被刮破,露出内胆。我逐桶检查密封圈是否完好,用便携ph试纸抽检十桶,确认没有酸性残留。这批水是从市郊净水厂抢订的最后一批工业级储备,经过三级过滤和防腐处理,保质期标注为三年。
登记完数量,我将数据传入系统。苏瑶那边正拆开急救包,逐一核对纱布、止血粉、缝合针的数量。她把过期的两包抗生素单独放进回收袋,又测试了便携氧气瓶的压力阀。
“d区药品齐全,应急剂量足够支撑两个月。”她报来结果。
苏晨在c区清点柴油桶。一共六组,每组五十升,全数满载。他打开一桶盖子闻了闻,油质清亮无杂质。发电机备用油路已连接,压力表显示正常。他又检查了太阳能板控制器和逆变器,电池组充电状态98%。
“能源没问题。”他说,“够撑到第一轮极端降温结束。”
我把压缩食品搬出来重新分类。高热量军用口粮一千二百份,按三十天周期分成十二大箱,每箱标注开启日期。罐头类另放一组,避免潮湿区域。干粮区加装了防潮垫和温湿度计,设定自动除湿模式。
“食品总量达标。”我录入最后一项,“可维持三人九十天基础消耗。”
所有数据汇总后,我在主控台生成《末日初期生存物资清单V1.0》,打印两份,一份存入防水文件袋锁进保险柜,另一份贴在主厅公告栏。
***
“布局需要调整。”我看了一圈仓储动线,“现在最怕的是突发情况找不到东西。”
我下令将应急医疗包、手电筒、备用电源移至靠近主休息区的“快速响应柜”,贴上荧光标签。苏晨协助搬运重型物资箱,重新排列货架间隙,留出至少八十厘米通道,确保穿戴防护服也能快速通行。
“假设我受伤倒在走廊,你们要在最短时间内拿到止血剂。”我说。
苏瑶立刻进入角色,听到模拟呼救后,从医疗区跑到响应柜取出药品,全程九十二秒。
“再练一次。”我说。
第二次缩短到八十六秒。
“够快了。”我点头,“记住这个路径。”
***
长时间作业让气氛逐渐沉下来。苏晨在整理工具台账时停顿了几秒,笔尖悬在纸上。
“刚才那组扳手……是不是记过了?”
我走过去看记录表。“重复了。第三行和第十一行都是八寸活动扳手,写两次。”
他皱眉,擦掉一条。
“别急。”我说,“我们现在不是赶时间,是在掌控时间。”
我打开保温壶,倒了三杯热咖啡。苏瑶接过杯子暖着手,轻声说:“每一桶水、每一粒药片,都是我们活下去的底气。”
苏晨深吸一口气,重新校准表格,把最后一项工兵铲数量核对完毕。
我关闭平板,抬头看向墙上的倒计时钟:**四小时二十八分钟**。
物资核对完成。
饮用水五百桶,压缩食品一千二百份,猎枪子弹四百发,工兵铲五把,柴油三百升,常用药品齐全。所有设备归位,警戒系统一级待命,应急通道畅通。
我站起身,环视整洁有序的仓储区。
“物资核对完毕,全部达标。”我说,“接下来,我们等。”
苏瑶回到医疗区,整理最后一批药品。她把止血绷带按规格分类放入抽屉,关好柜门,转身走向主厅。
苏晨完成工具台账归档,将自己那把工兵铲挂回指定位置。他没坐下,而是走到连接走廊入口,靠着墙站着,视线盯着通道尽头。
我坐在主控台前,耳机开启监听模式,目光落在监控画面与倒计时器之间。
外面风雪未停。
安全屋内一片静默。
突然,苏晨抬手扶了下耳麦。
“哥。”
他声音压得很低。
“监控左角,d区外墙顶沿——刚才好像有东西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