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的包间里,茶香袅袅,却驱不散林磊心头的凝重。
自称省办公厅调研处干部的李姓男子,举止沉稳,措辞严谨,但问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像手术刀一样精准,直指核心。
他不仅详细询问了星光电子厂的情况、举报材料的来源,更旁敲侧击地打听林磊的背景、来深圳的原因、甚至隐约提到了清江的一些旧事。
林磊打起十二分精神,应答得滴水不漏。关于黑厂,他只强调是偶然得知,出于义愤举报;关于自身,则完全塑造成一个为生活所迫、南下打工、偶然发现商机的普通学生;对于清江,则一概表示“不太清楚”、“过去很久了”。
李干部听着,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令人捉摸不透的笑容,不时在本子上记录几句。
“林磊同学,不用紧张。”李干部合上本子,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你的举报材料很有价值,帮助我们打开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对于这种侵害劳动者权益、破坏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省里态度是坚决的,一查到底。”
他话锋一转:“不过,这类问题往往盘根错节,背后可能牵扯到地方保护伞甚至更复杂的利益网络。调查过程需要保密,也需要像你这样有正义感的市民继续配合。近期如果想起什么新的线索,或者遇到什么异常情况,可以打我这个电话。”
他又递过来一张只有电话号码的纸条,然后起身:“今天就到这里。感谢你的配合。茶钱我已经付过了。”
说完,他微微颔首,转身离开了包间,留下林磊独自一人,对着两杯几乎没动的茶水,心乱如麻。
省里的人……突破口……地方保护伞……
李干部的话在他脑中反复回响。这证实了他的猜测,黑厂事件绝非孤例,背后果然牵扯极大!而他自己,阴差阳错地,竟然成了撬动这块巨石的支点之一?
这绝非好事!这意味着他已经被卷入了更高层面的旋涡,随时可能被巨大的力量碾碎!
浑浑噩噩地回到家,母亲和张浩立刻围了上来。
“小磊,没事吧?那人是谁啊?”母亲担忧地问。
“没事,妈,就是一个……问路的。”林磊勉强笑了笑,不想让母亲担心。
张浩却看出他神色不对,把他拉到一边,低声道:“磊子,是不是有麻烦?因为黑厂那事?”
林磊叹了口气,知道瞒不过去,便简略说了省里来人调查的情况,隐去了最危险的部分。
张浩听得目瞪口呆,随即又激动起来:“妈的!原来背后这么大黑幕!磊子,咱们这是立功了啊!”
“立什么功!”林磊压低声音,语气严肃,“浩子,你记住,这件事从现在开始,跟咱们再没关系!对外谁问都说不知道!特别是你,绝对不能再跟任何人提你在里面的经历,包括记者!明白吗?”
张浩被他严厉的语气吓到了,愣愣地点点头:“明……明白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磊过得提心吊胆。他减少了外出,业务能电话联系就电话联系。他留意着新闻,关于黑厂的报道果然陆续出来了,但都是官方口径,强调执法成果,并未深入挖掘背后的东西。那些之前疯狂联系他的记者,也突然消停了。
风暴似乎被强行压了下去,水面再次恢复平静。但林磊知道,这平静之下,是更加汹涌的暗流。李干部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
果然,几天后,当他以为事情终于过去时,麻烦以一种新的方式找上门。
之前合作顺利的几个客户,突然先后打来电话,用各种理由终止了合作,语气躲闪,甚至带着歉意。就连之前对他赞赏有加的贝特英语赵总监,也委婉地表示“总公司有规定,后续推广要统一招标”,中断了合作。
林磊的心沉到了谷底。他知道,这不是偶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无声地挤压他的生存空间,切断他的经济来源。对方不再用混混骚扰、工商查处的低级手段,而是用了更“文明”、也更致命的方式——封杀。
他在深圳刚刚起步的事业,还没真正展开翅膀,就被轻易扼杀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房东也突然找上门,态度强硬地要求他们一周内搬走,理由是“儿子要结婚用房”,宁愿赔付违约金。
逼仄的出租屋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母亲愁容满面,默默地收拾着东西。张浩则气得满脸通红,一拳砸在墙上:“操!肯定是那帮王八蛋搞的鬼!磊子,咱们就这么算了?”
林磊坐在床边,低着头,看不清表情。失败感和愤怒如同毒蛇啃噬着他的内心。但他知道,冲动和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对手的能量远超他的想象,可以轻易调动行政、商业甚至社会资源来对付他这只“小蚂蚁”。硬扛只有死路一条。
必须改变策略。
他抬起头,眼神恢复了冷静,甚至带着一丝破釜沉舟的决绝:“算了?当然不能算。”
他拿出周宏伟给的那张名片,看了又看。最后,他小心翼翼地将它收了起来。还没到用这个的时候。
他又想到了那本《弈心术》。里面关于“蛰伏”与“待时”的论述浮上心头。当前形势,敌强我弱,锋芒毕露只会招致毁灭。必须潜藏起来,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浩子,妈,”他站起身,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离开深圳。”
“离开?去哪?”母亲和张浩都愣住了。
“回省城。”林磊说出了一直在思考的计划,“高考成绩快出来了。我的分数应该够上省工业大学。我们去省城,我读书,你们在那边安家。那里是省会,势力错综复杂,反而比深圳这种地方更容易藏身,也更方便我后续做事。”
更重要的是,省城有着未来十几年最大的发展红利——房地产市场!他前世对省城未来的规划、重点发展区域、地铁线路、学区变迁了如指掌!这才是他真正的主场和金矿!之前执着于深圳的股票和小打小闹的营销,简直是舍本逐末!
高考?大学?张浩张大了嘴巴。他差点忘了,林磊还是个高中生,刚刚经历了高考。
“可是……省城人生地不熟……”母亲还是有些担忧。
“妈,相信我。”林磊握住母亲的手,“深圳太小,容不下我们。省城更大,水更深,反而能让我们喘口气。等我大学毕业,我们一定能堂堂正正地回来!”
看到儿子眼中久违的自信和光芒,母亲最终点了点头。
决定已下,立刻行动。林磊快速处理了工作室的后续事宜,退掉了房子,买好了三张前往省城的长途汽车票。
离开深圳的那天,天空灰蒙蒙的。林磊最后看了一眼这座他曾寄予厚望却又让他伤痕累累的城市,心中没有留恋,只有沉淀下来的冷静和更强的斗志。
汽车驶离特区检查站,熟悉的景象逐渐远去。张浩看着窗外,有些茫然若失。母亲则疲惫地靠在座位上睡着了。
林磊闭上眼,开始在脑中规划省城的一切。租房、学校、以及如何利用前世信息,在省城房地产市场真正地“掘金”。
几天后,他们抵达了省城。相比深圳的快节奏和高楼大厦,省城显得更加庞大、古朴,但也充满了活力。
林磊很快在大学城附近租下了一个两居室,虽然旧了点,但比深圳的城中村条件好很多。安顿好母亲和张浩,他立刻去了学校。
高考成绩果然不出所料,足够被省工业大学录取。他顺利办理了入学手续,选择了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这个专业,能让他更好地“理解”并“利用”未来的城市发展。
大学生活开始了。林磊每天按时上课,低调行事,仿佛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大学生。但他课余的所有时间,都投入了对省城房地产市场的深入研究。他骑着二手自行车,跑遍了省城的大街小巷,实地查看每一个未来的潜力区域,记录拆迁规划、道路建设、学校配套的任何风吹草动。
他不再急于求成,而是像猎人一样,耐心地等待和寻找着最好的机会。
张浩也闲不住,在学校附近找了个网吧网管的工作,虽然钱不多,但能自食其力。
日子似乎再次平静下来,仿佛深圳的惊涛骇浪只是一场梦。
然而,林磊知道,危险从未远离。
这天,他刚从图书馆出来,一个穿着快递员制服的男人拦住了他:“请问是林磊同学吗?有你的快递,需要签收一下。”
林磊愣了一下,他最近并没有网购。他疑惑地接过那个薄薄的文件袋,寄件人信息一片空白。
他拆开文件袋,里面只有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张浩在网吧工作的侧影,拍摄角度刁钻,看起来像是在被偷拍。
照片背面,用红色的笔写着一行触目惊心的字:
“大学是个好地方,好好珍惜。别再多管闲事。”
冰冷的威胁,如同毒蛇的信子,再次悄无声息地缠了上来。
林磊捏着照片,站在图书馆门口,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
对方知道他来了省城,知道他在上大学,甚至知道张浩的工作地点!
他们像幽灵一样,无所不在。
逼我重生是吧?逼我蛰伏是吧?
林磊缓缓抬起头,望向省城灰蒙蒙的天空,眼神深处,最后一丝犹豫和侥幸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玉石俱焚般的决绝。
那就来吧。
看看在这片更大的棋盘上,到底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