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云洞,非在名山,不临大川,乃天道感应三皇功德,于三十三天外、洪荒与混沌交界处显化的一处奇妙洞天。
此处祥云缭绕,瑞气千条,仙鹤衔芝,灵泉潺潺,时间流速与外界迥异,自成一方清静净土。
洞内广阔,别有乾坤。有田舍茅屋,可忆风衮旧事;有百草园圃,能见神农遗泽;有演武沙场,犹闻轩辕战鼓。然更多是云床玉案,道蕴自生,供三皇静参大道,镇压人族气运。
伏羲、神农、轩辕,三位人族皇者,皆已褪去凡尘俗气,身着日月星辰袍,面容平和,气息渊深,俱是准圣巅峰之境,位格尊崇,超然物外。
此刻,三皇正围坐于一泓清潭旁。潭水清澈,倒映的却非周遭景致,而是洪荒大地之上,人族部落炊烟袅袅,城池逐渐兴起,文明薪火相传的景象。
神农氏抚须颔首,面露欣慰:“众生安居乐业,疾病得医,饥馑渐少,吾心甚慰。”他本性仁厚,见人族如今景象,觉得自己昔日尝百草、植五谷的艰辛,皆是值得。
轩辕黄帝神色则略显凝重,目光扫过潭水中偶尔闪过的部落冲突、边境摩擦,沉声道:“天下虽定,然人心欲望无穷,纷争难免。需有礼法约束,兵戈守护,方能长久。”他掌杀伐,定乾坤,更深知秩序维护之难。
伏羲默然不语,指尖在膝上无意识地划动着无形的卦象,眸中智慧之光流转,倒映的不仅是人族景象,更有那冥冥中笼罩洪荒的天机大势。他看到了人族的繁荣,也看到了那繁荣之下,如同暗流般逐渐汇聚的……劫气。
“二位贤弟所见,皆是表象。”伏羲终于开口,声音清越,带着一丝洞悉世事的沧桑,“人族之兴,依托天道大势。然天道无常,盛极而衰之理,亘古不变。”
他抬手一指潭水,水面景象变幻,显现出昆仑山玉虚宫那肃穆的仙光,金鳌岛碧游宫那冲天的剑气,以及西方那若有若无的度化梵音。
“诸圣心思各异,玄门道统之争已现端倪。如今洪荒,因果纠缠如乱麻,杀劫之气日盛。天道运转,恐将再起波澜,以疏解这淤积的煞气。”伏羲语气平和,却点破了平静下的暗涌。
神农与轩辕闻言,神色皆是一肃。他们已成准圣,超脱凡俗,自能感应到那冥冥中的压抑感。
“大哥是说…新的量劫?”轩辕眉头紧锁,他曾亲历涿鹿之战,深知量劫之惨烈。
伏羲微微颔首:“虽不及巫妖劫之酷烈,然牵扯之广,或许尤甚。此劫恐非单纯种族之争,而是…道统、气运、乃至‘神位’之争。”他推演天机,已隐约触及“封神”二字,却如雾里看花,看不真切,只知此劫与天庭秩序、玄门弟子息息相关。
神农叹息一声:“我等虽有心护佑人族,然身困火云洞,受天道制约,不得轻易插手凡尘俗世。更何况,此劫乃天道循环,逆之恐有不测之祸。”
三皇沉默。他们拥有强大的力量和无上的位格,却也因此被束缚在这火云洞中,成了人族气运的“镇物”,而非真正的“守护者”。这种超然,带着几分无奈。
轩辕握了握拳,复又松开,最终化作一声长叹:“但愿后世子孙,能凭借自身智慧与勇气,度过此劫。”
伏羲目光再次投向潭水,看向那不周山方向,那里依旧是一片混沌模糊,天机不显。他心中微动,那个神秘的不周山主,在此次劫难中,又会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变数,还是……旁观者?
不周山域。
秦霄的意志如同精密仪器,捕捉到了火云洞方向那细微的、带着忧虑与无奈的情绪波动。
“观测目标:火云洞三皇。”
“状态:准圣巅峰,位格特殊,受天道规则限制(活动范围受限,干预现实能力大幅削弱)。”
“情绪指数:伏羲(忧虑,洞察),神农(欣慰,无奈),轩辕(凝重,无奈)。”
“分析:三皇已感知到量劫将起,处于信息不对称劣势,行动能力受限,对人族未来走向产生无力感。”
“价值评估:作为高级信息源(对天道及人族感知敏锐),价值高。作为潜在盟友或干预力量,价值低(受规则束缚)。”
他的分析冰冷客观。三皇的忧虑,在他这里只是数据流的一部分。
“关联事件:天道排斥力场强度持续+0.5%(与量劫酝酿正相关)。”
“推演:封神量劫期间,天道对非其体系内变量监控将达到峰值。山域需保持最高隐匿等级。”
“指令:加速混沌数据解析,提升世界本源储备,备战可能的外部环境恶化。”
八景宫、玉虚宫、碧游宫。
诸圣亦感应到火云洞三皇的沉默与关注。
老子漠然,三皇乃定数产物,超然物外是其宿命。
元始天尊则想得更深:“三皇归位,镇守气运,使得人族根基稳固,此番杀劫,方能控制在玄门内部,不致动摇天地根本。此乃天道妙棋。”
通天教主却有些不耐:“困守一隅,空有力量而无处施展,有何意义?不如我截教弟子,逍遥天地,纵有杀劫,亦敢争那一线生机!”
火云洞内,清潭水面恢复平静,倒映着洞顶的万年钟乳石,静谧祥和。
三皇相顾无言,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他们见证了人族的崛起,自身亦成为传奇,却被永远定格在这辉煌的瞬间,与身后那个波澜壮阔、危机四伏的时代,隔着一层无形的壁垒。
超然,是荣耀,亦是枷锁。
而洪荒的浪潮,已在不远处汹涌澎湃,即将拍打而至。
洞外祥云依旧,洞内时光仿佛凝固。
唯有伏羲指尖,那无形的卦象仍在悄然推演,试图在那密不透风的天机中,为族人寻觅一丝微弱的曙光。
他知道,他们能做的,或许只有等待,和见证。
时代的车轮,已交由新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