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楚虽然被大梁所灭,但是楚地依旧有赤胆忠心之人,意图借助外力复国报仇。
在南楚与北齐、南庆的交界处,有很多当地的南楚官员宣布独立,与大梁不死不休、死战到底。
这群南楚官员为首的是南楚的一位皇室成员,名叫宇文荥,是一支血脉偏远的皇室分支。
宇文荥面对着大梁军队压境,他们加起来不过两三万军队,七八座城池,他开始日日忧愁,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出现了一名不知来历的和尚,自称法号道衍,他便向宇文荥进言,说可以假意将南楚的疆域土地献给北齐和南庆。
宇文荥不懂其意,生气地质问道:“北齐、南庆与我大楚素有矛盾纷争,本王就算是死在大梁的马蹄下,也不会向他们屈服。”
道衍眼中不经意间闪过一丝鄙夷,表面却耐心地解释道:“贫僧此举并非让大王真的献出土地,而是假意献出,来挑拨三国之间的矛盾。”
宇文荥老脸一红,惭愧地说道:“大师早说啊,本王误会您了。”
“敢问大师,该如何献地,才能让他们三国出现矛盾?”
道衍说道:“大王写三封献地书,将同样的土地一起献给三个国家,并且派遣使者去各国哭诉,说他国想要武力夺取所献土地。”
“这样一来,三国必定变得剑拔弩张、互相怀疑,尤其是大梁,对北齐和南庆就会防范起来,另外两国察觉到大梁的敌意后,也会对大梁警惕起来。”
“当三个国家出现矛盾,他们必定不敢轻易打破平衡,那么三国的中间地带,也就是大王所统辖的这几座城池,就可以在夹缝中求得一线生机。”
宇文荥欣喜若狂,连连拍手叫好,“妙哉妙哉!”
“大师不愧是佛家大师,如此妙计真是神来之笔啊。”
“不知大师向本王献出此计,是想要求名,还是要求利?”
道衍淡淡一笑,说道:“贫僧既然入了这红尘,自然是要名利双收,不过眼下还不着急。”
宇文荥一脸疑惑,道衍向他解释道:“刚才贫僧已经说过了,献地的同时要派遣使者前去。”
宇文荥惊讶地问道:“难道大师要亲自前往?”
道衍点了点头。
宇文荥心里却着急了,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位人才,怎么舍得让他以身犯险呢。
他连忙阻拦道衍,并且提出各种各样的好处,让他安心在自己身边做官。
道衍淡定地摇了摇头,说道:“大王有所不知,南庆的皇帝是一位野心勃勃的雄主,若是没有贫僧前往,还没有多少人可以说服他与大梁为敌。”
宇文荥不舍地看着道衍,想到自己复兴大楚的事业,只能忍痛答应了道衍的出使请求。
过了几天后,边境七八座城池的官员,都心照不宣地将土地城池献给了齐、庆两国。
道衍作为宇文荥的使者,跟着车队进入了南庆的境内。
在楚人蠢蠢欲动的时候,大梁方面也得到了消息,他们清楚宇文荥此举要挑拨三国之间的关系,让三国剑拔弩张,楚人便可趁机联合楚地的残余势力迅速崛起。
北齐和南庆自然是也看出了这拙劣的计谋,但是他们都没有忍住城池土地的诱惑,尤其是兵强马壮的南庆。
庆帝召见了身为使者的道衍,上来便冷哼一声,丝毫不加掩饰地问道:“拙劣的驱狼吞虎之计,这是何人给你们想出来的?”
道衍面不改色,镇定地说道:“贫僧所想。”
“你?”庆帝怀疑地看向他。
“正是贫僧。”道衍点点头,“不过贫僧此计并非驱狼吞虎,而是壮大庆国的计策。”
庆帝听完忍俊不禁,问道:“何解?”
“大梁在半年之内刚刚灭掉了南楚、北燕、东海三国,就算是再富饶有余的国库,也会变得空虚。”
“并且这三国刚刚被灭,大梁的军队都派往各地镇守,很难短时间再次集结精锐大军。”
“庆国何不趁机开疆拓土,将现在暂时还不属于大梁的南楚土地抢夺过来?”道衍笑道。
庆帝惊讶地看向道衍,说道:“朕以为你是来为南楚余孽当说客的。”
道衍哈哈大笑,说道:“贫僧再入红尘,本想要寻一明主辅佐,贫僧向宇文荥献出驱狼吞虎之计时,便已经洞察出他并非明主,自然不会再为他一庸碌之辈当说客。”
庆帝饶有兴趣地问道:“那你既然知道宇文荥并非明主,南楚复兴没有希望,又为何做他的使者,到了朕的南庆来?”
“贫僧刚才已经说过了。”他的视线看向庆帝,“贫僧再入红尘,想要寻一明主。”
两人眼神对上,沉默一瞬,随即默契地哈哈大笑起来。
庆帝问道:“朕还不知先生名号?”
道衍轻轻行了一礼,“贫僧法号道衍,俗名姚广孝。”
庆帝开怀大笑,说道:“封姚先生为上卿……”
姚广孝的眼底闪过一丝狡黠。
野心勃勃的庆帝当即下令,让南庆军队公然越过边境,大肆掠夺南楚的疆域。
南楚自从国灭之后,大梁这边是将燕临和他的五万长燕军调了过来,顺便加上穆青的两万穆家铁骑。
七万人都被萧景渊用“琼浆玉露”蜕变了体质,并且从京都运来各式武器装备,从西境之地运来源源不断的白龙战马。
短时间内,七万人迅速成长为不输于白马军的精锐铁骑。
同时,萧景渊还将叶世安、顾九思等一批朝中的年轻官员平调到了南楚之地,让他们迅速安抚人心、安顿百姓。
南庆军队越过边境时,确实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原本边境处几座城池被南楚官员所占,他们并没有太在意,想着将内地安顿好,再去对付他们。
众人没有料到,他们竟然使出了驱狼吞虎之计,更没有想到南庆竟然如此大胆,明目张胆地越过边境开战。
燕临听后勃然大怒,他立刻点起了兵马,来到了边境处。
顾九思和叶世安担心燕临冲动之下引发两国大战,但是他们主管政治,没有权力干涉燕临的决策,他们劝诫燕临也没有作用。
两人只好写了一封联名奏章,派信使骑着白龙战马连夜送到京都,面呈给萧景渊,让他拿主意。
燕临调动兵马的举动都在麒麟卫的眼底,他们比顾九思和叶世安的动作还要快,将消息传到了萧景渊的手里。
他看了消息后只是淡淡一笑,说道:“南庆的庆帝似乎有些坐井观天了,那就让燕临打击打击他吧。”
南庆习武之人非常之多,因此他们对此有等级划分,一品到九品,九品便是武道巅峰,再往上便是大宗师。
因此南庆军中有许多将领都是入了武道的高手,这也是庆帝对自己国家军队实力的自信。
可惜他并不知道萧景渊有外挂,长燕军经过“琼浆玉露”的蜕变,各种武器的加成,并且还有萧景渊传授的功法。
这些功法都是萧景渊当初马踏琅琊阁、江左盟等一众江湖组织时,派人搜集起来的。他从中选出了几本基础好学的功法,下发到了军中,让每一个士兵都学习。
因此萧景渊并不担心燕临会败,论排兵布阵的兵法,他精心培养的燕临现在不比陈庆之差;论单打独斗的本事,长燕军从上到下各个都是修武之人。
或许当初的长燕军还有一个弱点,那就是他们的主帅燕临心境不成熟,但是燕临自从上次皇宫杀人,被萧景渊责骂一番后,他的心境已经完全不用了。
如今的长燕军便是一支能够纵横天下的精锐,南庆就算是派出大宗师,也会被长燕军耗死在沙场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