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若是要征讨西厉国,那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补给,但是今年国库紧张,前段时间又抽出一部分钱来重修这军机殿,现在根本无力支撑战事。”户部尚书沈追站出来劝道,“攻伐西厉的事情还请殿下和陛下三思啊。”
萧景渊不慌不忙,解释道:“这次出征所耗费的钱财无需国库出。”
沈追一脸纳闷,钱财不需要国库出,那谁还能出,难不成是从梁帝的私人钱财里出,可是皇帝的小金库能有几个钱啊,恐怕连大军半个月的口粮都筹不出来。
他疑惑地问道:“殿下这是何意?”
“本王打算召集一批民间富商,由他们来资助朝廷。”
沈追愣神片刻,他没听错吧,这位秦王殿下竟然是想让那些铁公鸡拔毛,还是自愿拔毛,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简直是天方夜谭。
萧景渊解释道:“本王还打算设立一套对商人收税的制度,在户部重新设立一个部门,专门用来经商的。这个部门会收编民间的一些商人的产业,让这些产业成为国家运营的产业,这种国营产业所赚取的利润都要上交国家九成,并且能够进入这些产业工作的人,与做官是一样的地位。”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自古以来不管是哪个国家,基本都是重农抑商,大梁也不例外,因此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
“殿下,这不妥啊,这小小商贩怎能与朝廷的大臣相比呢,若是两者的地位相同,岂不是乱了国家的秩序?”很快有人站出来反对道。
沈追说道:“殿下,您的这想法是好的,是想着为了国库能够充盈,可是民间那些富商各个如同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您让他们献出产业,这是怎么可能的事情呢?”
萧景渊走到桌前,抽出一张纸,提笔写下四个大字,他交给众人传看,只见纸上赫然写着“皇家御商”。
他接着解释道:“户部新建立的这个部门就叫做国资司,虽然设在你们户部下面,但是他们有资格直达内阁,初期人员就从民间的商户中选拔。”
“只要积极响应朝廷号召的商户,朝廷就会赏赐他们‘皇家御商’的称号,这个称号就像是一块御赐令牌。他们走到任何一个地方,只要还在大梁境内,遇到任何麻烦都可以去找当地官府。官府会优先为他们处理麻烦,并且朝廷一旦有任何商业合作,都会优先考虑这些皇家御商。”
“不过这个皇家御商也像是官职品阶一般,从高到低分为一到九品,并且他们的品阶与朝廷的官员品阶是相同地位的,他们能评为几品就要看他们为朝廷能做出多少贡献。”
这……在场的众人都傻了,这就是明晃晃地卖官行为,别人寒窗十年好不容易当上个八九品的芝麻官,结果来个地位低下的商贩,捐点钱就能得到个带品阶的地位。
在场的文官武将要不是靠着寒窗苦读,要不是靠着沙场建功,他们是付出了多少努力与血汗,才走到了今天这个地位,怎么能够允许有人走捷径呢?
萧景渊也清楚自己这个想法的弊端,但是这方法确实是短时间内来钱最快的。不过为了安抚在场众人的人心,他依旧耐心地向众人解释,费了一番口舌才算是安抚住了人心。
他将这项工作交给了沈追下去实施,告诉他其中若是遇到问题,或者是有了大的进度,可以随时进宫向他汇报。
果然,户部的公告一发下去,四方震动,不少读书人纷纷心碎,数不尽的商人激动万分,尤其是那些各地的大富商。他们经营了一辈子,甚至是上述几代都是经商的,他们并不缺乏钱财,唯独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权力地位。
就是因为他们缺少权力,就是因为他们的地位低下,每次都要对着耀武扬威的官府的人低声下气,因此他们想尽了办法,想让自己的儿子或者家中后辈能谋个一官半职。
现在来说,他们再也不用忧愁了,他们商人崛起的机会来了,全国各地的商人纷纷赶到官府响应朝廷。
但是真到了这时候,他们很多人都傻眼了,捐钱几千几万两堪堪换了个九品的皇家御商。他们愤怒地质问官府,而官府给他们的说法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虽然形容得不是很贴切,但是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于是家大业大的富商主动捐献家产,什么酒楼、客栈,甚至有人想要把青楼捐出来,就是为了换一个“皇家御商”的称号。
萧乙的产业早就遍布了大梁,甚至大渝、北燕等国都有他的产业,可以说各地有名的富商都是他的合作伙伴。
他提前收到了萧景渊的指示,当户部的公告刚刚下发,他来到了户部衙门开始捐献产业,就光京都里的四家酒楼,他就捐出了三家。
沈追收到消息也是吓了一大跳,他出身于王公贵族,偶尔也曾到兴梁酒楼消费,他可是知道,光一家酒楼每天的利润就多得吓人,而萧乙捐出了三家。
他第一时间来见了萧乙,他一开始是下属没有向萧乙说明白这公告的意思,或者是萧乙脑子一时间不太清醒,竟然为了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家御商”放弃三个“聚宝盆”。
萧乙坚定捐献的态度,与为国着想的精神感染了沈追,立刻将这桩事迹上报给了萧景渊。萧景渊早有准备,直接给萧乙颁发了一品皇家御商的金匾,并且让他进入国资司挂职。
随后他觉得不够火候,又写了一份宣扬事迹的圣旨,命令沈追派人下发到各地,并且派遣专人去宣讲。
萧景渊看着沈追离去,他越发觉得他应该让萧乙再搞一个报社出来,搞一些报纸出来,那么他这份宣扬精神的圣旨就可以刊登在头条上。
但是话说回来,要是创建报社,必须要改进造纸术和发明印刷术,他依稀记得签到得到过这方面的书籍,好像丢给孟康去研究了,他也一直没有去视察或询问过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