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余波未平
演武场的喧嚣还没散尽,阿水攥着发烫的绣绷站在廊下,指尖仍残留着银针刺中脉门的麻意。苏承影替她拢了拢被风吹乱的衣襟,圣剑的清辉映在他眼底:“手还抖吗?”
阿水摇摇头,目光却黏在绣绷上那朵剑莲上。方才莲形石的青芒与绣品相触时,她分明听见细碎的丝线绷动声,像有无数人在耳边低语。
“那戴帷帽的女子……”苏承影忽然开口,视线扫过人群散去的方向,“帷帽上的玉佩,纹样和你绣绷上的银线剑一模一样。”
方念安不知何时站在他们身后,手里捏着片刚摘的银杏叶:“不止呢。”她将叶片递到阿水眼前,叶面上竟有个极浅的针孔,“她走时用银针在叶上留了记号,指向江南。”
阿水的心猛地一跳:“江南?我娘的绣坊就在苏州平江路。”
“绣坊叫什么名字?”方念安追问时,指节轻轻叩着廊柱,发出规律的轻响。
“锦绣阁。”阿水话音刚落,就见方念安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堂主也知道?”
方念安折了半片银杏叶递给她:“三年前我去江南采买药材,路过平江路时见过那家绣坊。只是那时门扉紧闭,只从门缝里瞥见半架未完成的屏风,上面绣着……”
“是绕莲步的步法轨迹。”苏承影接过话头,指尖在阿水手背上轻轻一点,“你娘留下的账簿里,是不是记着些奇怪的丝线用量?”
阿水猛地抬头看他。那本泛黄的账簿是母亲临终前塞给她的,里面除了记录绸缎进价,还密密麻麻写着“青线三两绣转圜”“银线五钱锁剑势”,她从前只当是母亲记混了账目。
二、账簿藏秘
莲心堂的内堂燃着安神香,阿水将那本蓝布封皮的账簿摊在八仙桌上。纸页边缘已经发脆,墨迹却依旧清晰,最末页还夹着半张苏州城的绣坊分布图。
“你看这里。”苏承影指着某页的批注,“‘三月初三,李绣娘用盘金绣补全第三式,丝线折损七钱’,这哪是记绣品,分明是在说练剑时的损耗。”
阿水忽然想起幼时趴在母亲膝头看她刺绣的光景。母亲总说绣莲花要先描骨,再填瓣,最要紧是那道藏在花蕊里的银线,“看似是线,实则是骨”。那时她不懂,此刻再看账簿上“银线为骨,彩线为势”的批注,忽然明白了什么。
“我娘说过,锦绣阁的绣娘都不识字,却能凭着针法记东西。”阿水的指尖抚过账簿上的针脚纹样,“有次我看见张婶绣鸳鸯,针脚忽密忽疏,她说这是‘攒心针’的变法,能在绸缎上藏剑招。”
方念安忽然从柜中取出个樟木匣子,打开时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几块绣片。有绣着云纹的帕子,有绣着莲瓣的荷包,针脚走势竟都暗合绕莲步的轨迹。
“这些是我派人从江南收来的。”方念安拿起块绣着半柄剑的锦缎,“半年前就发现绣品里藏着门道,只是始终解不开其中关窍,直到看见你用绣针使出剑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