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0亿是给农村饮水、农田水利和城市内涝治理的,每一分都得用在老百姓身上。”陆云看着两人,“我想让你们牵头,组成专项监管组,下去盯着资金流向——从拨付到施工,每个环节都不能漏,绝不能让有人伸手。”
侯亮平立刻接话:“陆委员您放心!谁敢动这笔钱,我就查谁!之前在汉东我就抓过挪用扶贫款的,这次照样能盯紧。”他性子急,一听到“监管”“揪问题”,眼睛都亮了。
钟小艾则沉稳些,翻开笔记本写道:“资金监管得有流程——先查地方财政的拨付记录,再看施工方的资金使用明细,还要核对材料采购、人工费用的发票,不能有一笔糊涂账。”
陆云点点头:“小艾说得对,不能只靠‘冲劲’,还得靠‘细劲’。侯亮平你负责去项目现场,查施工质量、看是否存在虚报工程量;小艾你负责梳理资金链条,查是否有截留、挪用的情况,咱们双管齐下。”
“另外,你们还要联合地方的纪检部门。”陆云补充道,“遇到硬茬子别单打独斗,咱们要形成合力。不管是谁,不管有什么背景,只要动了民生资金,就必须查到底,该处理的绝不姑息。”
侯亮平拍着胸脯保证:“您就等着吧!我明天就去南方江州,先查老城区管网改造的资金——之前听说有施工方虚报材料价,我倒要看看是真是假。”
钟小艾也跟着说:“我先梳理东北农田水利的资金拨付流程,从财政部到省财政,再到市县,每个环节都要核对清楚,确保资金能及时到位,不被拖延。”
陆云看着两人的样子,心里踏实了不少:“你们记住,咱们监管不是为了挑刺,是为了让钱真正花在实处。老百姓等着喝放心水、等着农田丰收、等着雨季不被淹,咱们不能让他们失望。”
第二天一早,侯亮平就带着监管组直奔江州。刚到施工现场,他就要求施工方拿出材料采购合同和发票。“你们说用的是国标管道,每米80元,可我查了市场价格,同款管道最多65元,这多出的15元去哪了?”侯亮平拿着发票,语气强硬。
施工方负责人支支吾吾,想找借口搪塞,侯亮平直接把地方纪检部门的人叫过来:“现在就查这笔钱的去向,要是查出来你们虚报价格、中饱私囊,后果你们自己承担。”
与此同时,钟小艾在东北梳理资金流程时,发现某市县财政把农田水利的3亿资金截留了1亿,挪去修了政府办公楼的附属设施。“这笔钱是给农民修灌溉渠的,不是给你们搞形象工程的。”钟小艾把市县财政负责人叫到办公室,语气严肃,“三天内必须把钱还回来,还要写书面检查,否则我就上报纪检部门。”
市县财政负责人没想到监管组这么快就发现问题,只好赶紧把截留的资金还回来,还主动承认了错误。钟小艾没就此罢休,又督促他们制定了资金拨付的实时报备制度,确保后续资金不再被挪用。
一周后,两人给陆云汇报监管情况。侯亮平查出江州3家施工方虚报工程量、2家材料商哄抬价格,已经要求他们退还多拿的资金,还建议地方政府更换了不合格的施工队;钟小艾则梳理出5个市县的资金拨付问题,全部督促整改到位。
“干得好!”陆云看着汇报材料,脸上露出笑容,“就是要这样,发现问题立刻整改,绝不姑息。只有把资金管严了,项目才能做好,老百姓才能真正受益。”
侯亮平又补充道:“我还在江州建立了群众监督机制,让居民代表定期检查施工质量、核对资金使用情况,这样就算我们走了,还有老百姓盯着,不怕有人再搞小动作。”
钟小艾也说:“我在东北推动了资金拨付的‘阳光公示’,每个环节的资金流向都在政府官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这样能从源头减少挪用的可能。”
陆云点点头,把两人的建议记在笔记本上:“这些好办法要在全国推广。以后不管是农村饮水、农田水利,还是城市内涝治理,都要把监管跟上,让民生资金变成‘阳光资金’,一分一厘都用在老百姓身上。”
接下来的日子,侯亮平和钟小艾继续在各地巡查监管。侯亮平跑遍了南方的内涝城市,揪出了不少施工和资金问题;钟小艾则梳理了全国农村饮水和农田水利的资金流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管制度。
每当两人遇到难解决的问题,陆云都会及时协调相关部门支持。有次侯亮平在某省查出当地官员包庇违规施工方,陆云立刻联系省纪检部门,督促他们严肃调查,最终把相关官员和施工方都处理了。
随着监管工作的推进,民生资金的使用越来越规范,各地的项目也进展顺利。南方城市的内涝治理在雨季前完成了老城区管网改造,再也没出现大面积积水;东北的农田水利设施修好后,赶上旱季发挥了大作用,粮食产量比去年提高了10%;农村饮水巩固工程让更多偏远乡村的老百姓喝上了放心水。
这天,陆云收到了陈建国的来信,信里说江州老城区的管网改造好了,今年雨季没淹水,大家都很开心,还特意提到了侯亮平带领的监管组,说他们“查得严、办得实”。陆云把信给侯亮平和钟小艾看,笑着说:“你们看,老百姓都记着你们的好呢!”
侯亮平带着监管组在南方某市核查内涝治理资金时,刚翻开施工台账就皱了眉——账上写着“老城区管网改造投入4亿”,可实地走访后发现,真正用于管道更换的只有2.8亿,剩下的1.2亿没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