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韩家寿宴,如期而至。
没有在市中心的五星级酒店,地点就在韩家自家的庄园。
这处庄园在城郊,占地极广,平日里大门紧闭,神秘异常,今天却敞开了大门,迎接各方宾客。
来宾们本以为会看到一个简陋的“农家乐”场面,可当他们的车驶入庄园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
没有想象中的金碧辉煌,也没有浮夸的装饰。
映入眼帘的,是修剪得如同艺术品一般的巨大草坪,古朴雅致的中式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参天的古树上挂着一串串喜庆而不俗气的红灯笼。
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芬芳,混合着淡淡的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数百名穿着统一制服的服务生,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在庄园内穿梭,引导宾客,奉上茶点,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优雅。
更让一些眼尖的人心惊的是,在庄园的各个角落,那些看似是园丁或安保的人,一个个太阳穴高高鼓起,眼神锐利,步伐沉稳,一看就是身手不凡的专业保镖。
这哪里是“便饭”。
这分明是一种更高阶的炫耀。
一种已经超脱了用金钱来堆砌的、真正属于顶层门阀的底蕴和实力。
另一边,韩家寿宴的后厨,气氛却截然不同。
张远双手插兜,悠哉悠哉地看着眼前这群精神抖擞的老嫂子们。
“都准备好了?”
“放心吧张大厨,家伙事儿都带齐了!”一个烫着卷发,腰间系着小猪佩奇围裙的嫂子拍着胸脯保证。
张远乐了,扫视一圈。
这帮嫂子,一个个两手空空,啥也没带。
“带啥了?我怎么没看见?”
另一个身材微胖的嫂子叉着腰,笑得花枝乱颤。
“带了咱们这双勤劳能干的手啊!还有这张能说会道的嘴!”
“哈哈哈哈!”
整个后厨准备区,响起一片爽朗的笑声。
这次来韩家,张远确实是空手上门。
不是他托大,而是韩家给的实在太多了。
顶级的食材,全新的厨具,甚至连他习惯用的调料品牌,都给他备得妥妥当帖帖。
这份尊重,简直拉满了。
张远要做的,就是带着他的人,把这些顶级的材料,变成能征服所有人味蕾的绝顶美味。
“行了,都别贫了。”
张远拍拍手,表情严肃起来。
“今天这场子,对咱们很重要。都把看家本事拿出来,别掉链子。”
“明白!”
老嫂子们齐声应道,声音洪亮,气势十足。
……
韩家大宅,正堂。
今天这里,毫无疑问是整个城市权力的中心。
韩老爷子穿着一身暗红色的唐装,满面红光,精神矍铄地坐在太师椅上。
那双略显浑浊但依旧锐利的眼睛,扫视着堂下的子孙们,带着满意的微笑。
他的左手边,站着大儿子韩义康。
一身得体的西装,戴着金丝眼镜,斯斯文文,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学者的儒雅气质。
他是国内顶尖的植物学教授,桃李满天下。
右手边,则是二儿子韩义臣。
跟大哥完全是两种风格,他穿着中式盘扣的黑色短衫,眼神精明,气场强大,一看就是久居上位的掌权者。
韩家如今的产业,基本都在他手里。
再往后,就是韩家的孙辈,重孙辈,按照亲疏远近,家族地位,规规矩矩地站成一片。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但眼神里,却藏着各自的心思。
吉时已到。
韩义康作为长子,第一个上前。
他身后跟着两个助手,小心翼翼地抬着一个玻璃罩,里面是一棵造型奇特的迎客松盆景。
那松树苍劲有力,针叶翠绿欲滴,形态完美得不真实。
“爸,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韩义康的声音温和而沉稳。
“这是我们研究所最新的成果,通过生物技术,让这棵迎客松的形态可以永远保持在它最完美的一刻。”
“祝您也和这棵松树一样,精神永驻,风采依然。”
这话一出,满堂宾客都发出了低低的惊呼。
“我的天!永驻形态?这不就是时间停止了吗?”
“韩教授太牛了!这技术要是能用在别的上面……”
一个脑子活泛的富二代压低声音说:“要是能用在人身上,那岂不是……”
他话没说完,就被旁边的人用胳膊肘狠狠怼了一下。
“你脑子秀逗了吧?想什么呢?那是植物细胞,跟动物细胞能一样吗?没文化真可怕。”
韩老爷子看着那棵完美的迎客松,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
“有心了。”
他见多识广,什么奇珍异宝没见过。
这棵树虽然新奇,但还不足以让他动容。
韩义康似乎还想再介绍一下这棵树背后的科研价值和技术突破。
他刚要开口。
韩老爷子却摆了摆手,打断了他。
“义康。”
“今天,你什么都不要想,什么实验室的数据,什么科研的瓶颈,都给我放下。”
老爷子的语气不重,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你必须,从头到尾,完完整整地把这顿寿宴吃完。听见没有?”
韩义康愣了一下,随即重重点头。
“是,爸,我听您的。”
众人心里都咯噔一下。
老爷子这话,看似是关心儿子,实际上是在抬高这场寿宴的地位。
言下之意,今天天大的事,都没有吃饭重要。
韩义康退下后,轮到了二儿子韩义臣。
韩义臣笑着走上前,手里捧着一个长条形的紫檀木盒。
“爸,我可没大哥那样的本事,能搞出什么高科技。”
他说话的语气带着几分江湖气,却又显得格外亲近。
“儿子就会花点钱,前阵子托人从一个地下的拍卖会,给您淘换了个小玩意儿,解解闷。”
说着,他打开了木盒。
一幅古旧的画卷,静静地躺在明黄色的绸缎上。
韩老爷子眼睛瞬间就亮了。
他对那些高科技的东西兴趣一般,但对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字画古玩,却是爱到了骨子里。
“快,展开我看看!”
韩义臣小心翼翼地将画卷展开。
一股墨香混合着岁月的气息,瞬间弥漫开来。
画上是几竿瘦竹,几块顽石,笔法瘦劲,风格清高。
“郑板桥的《竹石图》!”
有识货的宾客已经认了出来。
韩老爷子身边一个留着八字胡,穿着长衫的老者立刻凑了上来。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放大镜,对着画卷的落款、印章,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
整个正堂,安静得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幅画上。
过了足足五分钟,那八字胡老者才直起身子,对着韩老爷子重重地点了点头,语气里满是激动。
“老爷子,错不了!”
“这笔锋,这墨韵,还有这印泥的成色……是真品!”
“而且,看这风格,是板桥先生晚年的作品,炉火纯青,返璞归真!绝对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啊!”
“好!”
韩老爷子一拍大腿,脸上的笑容再也藏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