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 “备战备荒为人民” 广播声刚漫过后山的矮树林,林晚秋就挎着铁皮桶往药材地跑 —— 昨晚梦见马齿苋发了芽,天不亮就醒了,心里揣着念想,脚步都比往常快些。露水打湿了裤脚,凉丝丝的,刚转过山坳,就看见地里冒出的星星点点的绿,像撒了把碎翡翠,是马齿苋的小苗钻出土了。
“妈妈!发芽啦!” 冬冬从后面追上来,小手里攥着昨晚陆沉舟磨的铁皮片,蹦着跳着跑到地边,蹲下来不敢碰,只敢用指尖轻轻碰了碰芽尖,“比药材苗还小呢,像小蚂蚁的腿!”
林晚秋蹲下来,看着嫩白的芽尖顶着点土,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 前几天翻地的辛苦、撒种时的期盼,总算有了盼头。她从桶里舀出点井水,小心地浇在小苗根边,刚浇了两瓢,就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晚秋妹子,俺给你带草木灰来了!”
是马大妮,肩上扛着个布包,里面装着晒干的草木灰,身后跟着王秀芝,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是刚采的艾草:“俺家那口子说,马齿苋刚发芽怕虫咬,用艾草煮水浇,能防蚜虫。” 两人刚蹲下来,就看见周婷婷推着小推车过来,车上放着个旧竹筛:“俺…… 俺家那口子说,筛点细土盖在小苗根边,能保墒,不容易干。”
林晚秋心里暖烘烘的,把艾草接过来:“真是谢谢你们,这小苗能长出来,全靠大家伙儿帮忙。” 马大妮摆摆手,抓起把草木灰,绕着小苗撒了圈:“说啥谢!你种药材是为了战士们,俺们搭把手是应该的。”
正忙着,就看见远处跑来两个战士,穿着作训服,手里拿着个竹耙子,是陆沉舟训练时的战友:“沉舟同志让俺们来帮忙,他说地里可能有土块压苗,让俺们用竹耙子轻轻耙一遍。” 说着就拿起竹耙,小心翼翼地在地里耙着,竹耙齿贴着地面,生怕碰伤小苗。
林晚秋赶紧递过水壶:“歇会儿喝口水,天热,别中暑了。” 战士们接过水壶,笑着说:“沉舟同志天天训练间隙跟俺们说,他媳妇种药材辛苦,让俺们有空就来搭把手。” 这话让林晚秋脸有点热,低头看着小苗,嘴角却忍不住往上扬。
快到晌午的时候,陆沉舟来了,肩上扛着个旧木牌,上面写着 “军属互助药材田”,是后勤处老张帮忙做的,用红漆描了边。“老张说把木牌立在地头,让路过的同志都看看,军属也能为部队做贡献。” 他说着把木牌插进地边的土里,伸手擦了擦额角的汗,军帽檐下的眼睛落在林晚秋身上,“累不累?我带了玉米面窝头,先吃点。”
从口袋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两个热乎乎的窝头,还有一小袋炒黄豆,是炊事班李班长给的:“李班长说冬冬爱吃,让俺给带点。” 冬冬接过黄豆,抓了一把就往嘴里塞,甜得眯起眼睛:“爸爸,这个比艾草水还甜!”
大家坐在地边吃窝头,就着马大妮带来的咸菜,阳光晒在身上暖洋洋的。周婷婷忽然说:“俺下午把俺家的旧竹席拿来,铺在地里能挡草,省得除草伤着苗根。” 王秀芝也跟着说:“俺家还有点旧麻绳,等小苗长高点,能绑在细树枝上,免得被风吹倒。”
下午刚把竹席铺好,陈卫生员就背着药箱来了,脸上带着笑:“晚秋同志,好消息!得痢疾的战士好多了,王医生说多亏了你们之前送的马齿苋,现在就等新苗长出来,再煮点水巩固巩固。” 他说着从药箱里拿出个小本子,“这是王医生给你的,里面记着几种草药的炮制方法,说你要是有空,能学学,以后卫生所还能请你帮忙呢。”
林晚秋接过本子,纸页上是王医生工整的字迹,心里满是感激 —— 从一开始种药材被质疑,到现在能得到卫生所的认可,还能帮到战士们,这一路的辛苦都值了。陆沉舟走过来,看着本子上的字,轻声说:“以后晚上我陪你一起看,有不懂的,我去问卫生所的同志。”
傍晚回家,冬冬趴在炕边,用蜡笔在纸上画药材地,画里的马齿苋长得比人还高,上面站着爸爸和妈妈,还有马大妮阿姨他们。林晚秋坐在旁边,翻着王医生给的本子,陆沉舟则在灶边煮玉米糊糊,时不时往她这边看一眼,眼神里满是温柔。
“明天我跟后勤处申请点石灰粉,” 陆沉舟把糊糊盛进碗里,递到林晚秋面前,“老张说石灰粉能消毒,撒在地里能防病害。” 林晚秋接过碗,指尖碰到他的手,两人相视一笑,没有多说什么,却比任何甜言蜜语都让人心安。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冬冬的画纸上,也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林晚秋喝着热乎乎的糊糊,看着身边的丈夫和儿子,想着地里长势正好的小苗,忽然觉得,这 1970 年的春天,虽然缺衣少食,却因为有了身边的人,有了这片充满希望的药材地,变得格外温暖。她知道,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小苗会越长越壮,战士们会越来越健康,这个家,这个家属院,也会越来越红火,这份藏在芽尖里的情意,也会跟着小苗一起,慢慢长大,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