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闹!这是野战医院,不是你们乡下赤脚医生的草台班子!\"主治医生赵卫国一把拍在病历车上,震得酒精瓶哐当作响。他指着陆沉舟青紫的右臂,\"弹片距离桡动脉只有0.3公分,感染指数已经爆表!\"
林晚秋将针灸包在桌上缓缓展开,七根银针在煤油灯下泛着幽光。\"家传的金针渡穴,配合云南白药和穿心莲外敷,我能控制感染。\"
\"凭啥信你?\"药剂师老李插话,\"咱们医院最好的抗生素都压不住!\"
帐篷帘突然掀起,满身绷带的小战士撑着拐杖进来:\"我作证!前年在我们村,林姐用针灸救活过败血症的孩子!\"他颤巍巍举起个罐头盒,\"陆营长说过,这上面'春风渡我'四个字就是林姐教的...\"
赵医生烦躁地翻着病历:\"就算我同意,药委会也不可能通过!需要三种以上专家论证...\"
\"我等不了!\"林晚秋突然撕下衬衫下摆,咬破手指写下血书,\"立军令状:若治不好,愿受处分;若治好了,请医院收录这个方子!\"
血珠滴在陆沉舟左手的结婚戒指上——那是今早护士褪下交给她保管的。戒指内圈刻着的\"1972.3.18\"突然刺痛她的眼,正是七年前他给她戴戒指时说\"要戴一辈子\"的日子。
正当僵持,帐篷外传来吉普车急刹声。白大褂染血的老军医冲进来,胸前挂着\"陈仲景\"的姓名牌——正是军区医院陈老的学生。
\"老师托我送药!\"他举起密封的陶罐,\"听说沉舟受伤,特地找出祖传的'金疮灵'!\"
赵医生仍在犹豫,林晚秋已利落地调配起药膏。当看见她将银针在灵泉里浸泡时,陈仲景突然惊呼:\"祝由科!老师说过解放前有中医能用此法...\"
\"不是祝由科。\"她捻动银针,\"是《黄帝内经》里的'刺热篇',配合草药蒸熏。\"
深夜的病房里,原本安静的氛围被紧张的气氛所笼罩。这里临时变成了一个诊疗室,林晚秋站在病床前,手持银针,专注地进行着针灸治疗。
她的动作娴熟而轻柔,每扎一针,都会轻声念出相应的穴位歌诀,仿佛这些古老的口诀是她与病人之间沟通的密码。
当她扎到“曲池透少海”这个穴位时,突然间,原本昏迷不醒的陆沉舟在睡梦中皱起了眉头,他的右手无名指也微微地抽动了一下。
这一细微的变化没有逃过林晚秋的眼睛,她心头一紧,停下手中的动作,仔细观察着陆沉舟的反应。
\"有反应!\"护士惊喜地记录,\"体温开始下降!\"
在这万籁俱寂的凌晨时分,时间仿佛都凝固了一般。林晚秋全神贯注地操作着银针,小心翼翼地将最后一片弹片从陆沉舟的伤口中吸出。当弹片被成功取出的那一刻,她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接着,林晚秋迅速拿起一块浸透了灵泉的纱布,轻轻地覆盖在陆沉舟的伤口上。灵泉具有神奇的疗伤功效,能够加速伤口的愈合。她仔细地将纱布缠绕在伤口周围,确保每一处都得到了妥善的包扎。
就在她专注于包扎的时候,突然间,她注意到了陆沉舟的左手。那只手正无意识地重复着一个动作——握拳。林晚秋不禁凝视着这只手,心中涌起一股异样的感觉。
她意识到,这个握拳的动作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陆沉舟在教新兵握枪时形成的肌肉记忆。这个发现让林晚秋对陆沉舟有了更深的了解,她仿佛能看到他在训练场上严肃而专注的样子,耐心地指导着那些新兵们如何正确地握住手中的枪械。
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林晚秋对陆沉舟的敬意又增添了几分。她默默地注视着那只重复握拳的手,心中充满了感慨。
晨曦透进帐篷时,监测仪显示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赵医生默默将血书夹进病历,转头对护士说:\"去药房领我的特批条,需要什么药材直接取。\"
林晚秋瘫坐在病床前,忽然触到衣袋里硬物——是冬冬塞的鸡蛋。蛋壳上蜡笔画的一家三口被血水泡模糊了,她小心地用棉签蘸水擦拭,露出下面新添的小字:\"爸爸加油\"。
陆沉舟的呼吸忽然变得平稳绵长。在晨光与消毒水交织的空气里,她听见他破碎的梦呓:\"晚秋...回家...包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