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凤玦的秘密如同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慕容文远心中漾开层层涟漪。但现实的浪潮很快便将这玄妙的思绪推向一旁——苏家这艘大船在经历风暴后,正亟待修复裂痕,扬帆起航。
首要之事,便是整合因赵家倒台而空出的市场份额与渠道。这本是苏清婉的强项,但她却出人意料地将文远拉入了核心决策。
书房内,巨大的明州商圈舆图铺陈开来,上面标注着昔日赵家掌控的码头、商铺、船队航线,如今都成了待分割的肥肉。各房族老、资深掌柜齐聚一堂,目光热切,也暗藏较量。
“赵家留下的摊子不小,如何接手,需仔细斟酌,避免消化不良。”一位族老捻须道,目光却不时瞥向舆图上最肥美的几处。
“不错,尤其是与海外番商的几条固定航线,需得力之人接手,以免被其他家钻了空子。”另一人附和道。
众人议论纷纷,大多想着如何为本房争取最大利益。苏清婉端坐主位,静静听着,末了,却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的文远:“文远,你与易卜拉欣打交道最多,于海外贸易亦有独到见解,对此有何看法?”
这一问,让所有目光都聚焦到了文远身上。有惊讶,有审视,也有不满。让一个赘婿参与核心利益分配,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文远心知这是清婉的信任,也是一次考验。他起身走到舆图前,并未急于划分地盘,而是指向几处关键节点:“诸位长辈,我以为,眼下首要并非争抢现有利益,而是借此机会,重塑我苏家的贸易格局。”
他语出惊人,众人皆露疑惑之色。
文远继续道:“赵家行事霸道,其航线多依赖垄断与官商勾结,根基其实不稳。我们若照单全收,不过是步其后尘,且易招人嫉恨。不如以此为契机,联合几家素有信誉、但规模不及我苏家的商户,成立一个‘明州海商同盟’。”
“同盟?”众人哗然。
“正是。”文远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沉稳有力,“由我苏家牵头,制定公平的贸易规则,共享部分航线与市场信息,统一采购议价,甚至可组建联合船队应对风险。如此一来,可避免恶性竞争,壮大整体实力,更能抵御外来大商帮的挤压。所得利益,按投入与贡献分配,而非一味吞并。”
这是将现代商业中的“行业协会”和“战略联盟”理念,巧妙地植入宋代语境。其核心是“做大蛋糕”而非“争夺现有蛋糕”。
几位族老面面相觑,一时难以理解这“舍己为人”的思路。但一些年轻的、有远见的掌柜眼中却开始放光。
苏清婉眼底闪过一丝激赏。她深知,一味吞并虽能短时间内壮大苏家,却会树敌无数,并非长久之计。文远此议,看似让出部分利益,实则是在构建一个以苏家为核心的新秩序,眼光更为长远。
“此议……颇有新意。”清婉缓缓开口,定了调子,“具体章程,文远你草拟一个细则,再与各位掌柜商议。可先寻两三家信誉良好的商户试行。”
她一言既出,等于认可了文远的方向。族老们见家主表态,虽心有疑虑,也不再公然反对。
会议散去,文远留在书房与清婉细化方案。
清婉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忽然道:“此举若成,苏家根基将更为稳固。但你可知,此举亦会触动族内不少人的既得利益?”
文远抬头,坦然道:“我知道。但苏家要的不是一时煊赫,而是世代绵长。有些路,总得有人先走。”
清婉沉默片刻,轻声道:“辛苦你了。”这句“辛苦”,包含了比以往更复杂的意味,有认可,有倚重,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并肩作战的温情。
便在这时,苏玲珑像一阵香风似的卷了进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大姐,姐夫!好消息!咱们派去泉州的人回来了,那边同意加入同盟!还带来个更好的消息——他们发现了一条通往占城(今越南中部)的新航线,那边对咱们的彩绢和瓷器需求极大,价格比阿拉伯商人给的还高三成!”
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为文远的“同盟”计划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一条利润丰厚的新航线,足以吸引更多商户加入。
清婉和文远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喜色。
“玲珑,此事你立了大功!”清婉难得地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玲珑得意地扬了扬下巴,随即又凑近文远,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狡黠:“姐夫,还有件趣事。你猜我们在泉州碰到谁了?方敬尧方员外!他听说赵家倒了,咱们要搞同盟,肠子都悔青了,拐弯抹角地想打听能不能也掺一股呢!”
文远闻言,与清婉会心一笑。方敬尧这只老狐狸,最是识时务。他的意向,也从侧面印证了同盟计划的吸引力。
夜幕降临,文远回到听竹轩,却见案头放着一只细长的锦盒。
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支品相极佳的狼毫笔,笔杆上刻着两句小诗:“挥毫落纸如云烟,锦绣文章待君裁。”落款是“明月”。
没有多余的话语,却已道尽欣赏与期许。文远拿起那支笔,心中暖意融融。他在这个世界的根,似乎又扎深了一层。
然而,当他目光无意间扫过窗台时,却微微一凝。窗台上,不知何时,被人用胭脂一类的东西,画了一个极小的、不易察觉的古怪符号——像是一只扭曲的眼睛。
文远的心猛地一沉。这绝非明月或玲珑所为。是警告?还是某种讯号?
喜悦之下,暗影依旧存在。新的征程,注定不会平坦。
(第九十九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