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一早,阿澈不到七点就醒了,想着今天开工,还有新招来的阿强要带,不敢耽误。简单扒了两口早饭,揣上钥匙就往厂里跑。
刚到厂门口,就看见老林和一个陌生男人搬着包装箱子,正是昨天说的阿强。阿强个子高,力气也大,抱着两箱包装走得稳稳的。见阿澈来,老林直起腰:“广州的包装一早送到了,没耽误事。阿强也到了,我正跟他说车间的规矩。”
阿澈冲阿强点点头:“今天先跟着老林熟悉机器,别着急上手,看懂了再动。”阿强赶紧应:“知道了老板,我肯定仔细学。”
三人一起进了车间,陈阳已经在检查生产线,小吴、小张几个临时工也到了,正擦着机器上的灰。阿澈拍了拍手:“先把福建那一万五千盒原味的料备上,两条线开一条就行,另一条留着下午做浙江的海苔味。”
老林应了声,带着阿强去仓库搬原料。阿强第一次见脆片生产线,眼睛直盯着看,老林指着眼料机:“这机器得先把面粉和水按比例兑好,不能多也不能少,不然脆片要么太硬要么太软。”阿强凑过去,跟着老林一起称原料,记着数字。
九点多,福建的原料备齐了,生产线开了起来。阿澈在旁边盯着,玲玲拿着检测仪器守在出料口,每过十分钟就取一片测。刚测完第一波,玲玲喊:“老板,数值正常,脆度和湿度都对。”
阿澈松了口气,转身去办公室找小敏。小敏正对着电脑核账,见阿澈来,递过一张单子:“这是福建王老板的定金单,昨天到账了。还有浙江李老板的定金,早上也打过来了,都没问题。”
“行,你把单子存好,等货发了再跟尾款。”阿澈刚说完,小娟就跑进来,手里攥着手机:“老板,福建王老板打电话,说想加五百盒原味的,跟之前的一万五千盒一起发,能不能加上?”
阿澈赶紧去车间找老林,老林正教阿强调机器速度。听了这话,老林摸出计算器按了按:“原料还够,现在多加五百,生产线不用停,就是打包时多装一箱,不耽误交期。”
阿澈让小娟回电话:“跟王老板说没问题,一起送过去,不用加钱。”小娟笑着应了,转身去打电话。阿强在旁边听着,小声跟老林说:“老板还挺实在,加货都不加钱。”老林笑:“咱们做买卖就得这样,客户才愿意常来。”
中午吃饭时,大家都蹲在车间门口,阿强跟临时工们坐在一起,手里拿着盒饭。小吴跟他搭话:“你以前在外地工厂干啥的?”阿强扒了口饭:“也是做食品加工的,不过是做饼干的,跟这个有点像,就是机器不一样。”小张接话:“那你学起来快,咱们这机器不难,多练两天就会了。”
阿澈端着饭走过来,坐在他们旁边:“下午做浙江的海苔味,那料得注意,海苔粉不能放多,不然会发苦。阿强你下午跟着老林拌料,记着比例。”阿强赶紧点头:“好,我肯定记牢。”
下午一点,福建的一万五千五百盒脆片全生产完了。老林指挥大家打包,阿强也跟着上手,虽然动作慢,但没出错。陈阳在旁边点数,数完跟阿澈说:“没错,正好一万五千五,都装好了。”
“跟物流说一声,明天一早来拉,下周一之前得送到福建。”阿澈跟陈阳交代。陈阳掏出手机打电话,没一会儿就挂了:“物流说明天八点到,没问题。”
刚说完,生产线这边就出了岔子。老林正带着阿强拌海苔味的料,机器突然卡住了,转不动了。老林赶紧关了电源,蹲下去看:“像是里面进了硬东西,把齿轮卡住了。”
阿澈也凑过去,俩人一起拆机器外壳,果然里面卡了个小石子,把齿轮磨出了点划痕。老林皱着眉:“得修,不然一会儿开机还得卡,就是得耽误点时间。”
阿强突然说:“林师傅,我以前在饼干厂修过这种机器,我试试?”老林愣了下,点头:“行,你试试,工具在那边柜子里。”阿强赶紧去拿工具,蹲在机器旁,先用小扳手把卡住的石子取出来,再用砂纸打磨齿轮上的划痕,动作还挺熟练。
半个多小时后,阿强站起来:“好了林师傅,你试试开机。”老林打开电源,机器果然转起来了,没再卡住。老林拍了拍阿强的肩膀:“可以啊,你这手艺没白学,帮了大忙了。”阿澈也挺高兴:“没想到你还会修机器,以后车间机器有小毛病,就找你了。”阿强挠挠头:“应该的,能帮上忙就行。”
机器修好,海苔味的料也拌好了,生产线重新开起来。玲玲接着检测,没一会儿就喊:“老板,海苔味的也没问题,味儿正。”
四点多,小敏拿着一摞单子过来:“老板,这是上个月的原料供应商账单,还有水电费单子,你签个字,我好去结账。对了,广州李总的四万盒,包装够吗?我刚才盘了下,好像差两百个盒子。”
阿澈心里一紧,赶紧去仓库看。老林也跟着去,俩人一起数,果然少了两百个。阿澈掏出手机给包装厂老板打电话:“你上周送的广州包装,少了两百个,今天能不能补送过来?我们明天要生产,不能耽误。”
包装厂老板在电话里道歉:“是我们数错了,我现在就让人送过去,半小时内到。”阿澈挂了电话,松了口气:“还好能补,不然明天生产不了。”
五点半,包装厂的人把两百个盒子送来了。阿强主动去搬,跟老林一起放进仓库。老林跟阿澈说:“阿强这小伙子不错,能干还实在,留着肯定有用。”阿澈点点头:“嗯,以后就让他跟着你,负责机器维护和生产,多带带他。”
六点多,浙江的两万盒海苔味脆片生产完了。大家一起打包,阿强也跟着帮忙,比下午快了不少。陈阳数完数:“刚好两万,没多没少。”阿澈说:“今天先到这,明天一早先发福建的货,再开两条线做广州的四万盒,争取两天做完。”
大家收拾好东西,陆续下班。阿澈和老林、阿强最后检查车间,把电源都关了。老林跟阿澈说:“明天做广州的货,得早点来备料,我七点就到。”阿澈说:“我跟你一起,阿强你也七点到,跟着学备料。”阿强应:“好,我肯定准时到。”
三人锁了厂门,往村口走。阿强跟老林聊起机器的事,老林耐心跟他说车间里每个机器的脾气,阿澈走在旁边,听着俩人聊天,觉得心里踏实——新招的人靠谱,订单也顺,这厂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周五早上七点,阿澈到厂里时,老林和阿强已经在备广州的原料了。阿强正跟着老林称面粉,称得很准,没出差错。陈阳也到了,正帮着搬包装盒子。阿澈走过去:“福建的货呢?物流快到了吧?”陈阳说:“已经搬到门口了,就等物流车来。”
八点刚过,物流车就到了。司机跳下车,跟阿澈打了个招呼:“今天挺早,我赶紧装货,还得赶下一趟。”小吴、小张几个临时工过来帮忙,阿强也跟着搬,没一会儿就把福建的货装完了。司机说:“放心,下周一准到福建。”阿澈点点头:“麻烦你了,路上小心。”
物流车走后,阿澈喊大家进车间:“广州的四万盒,两条线全开,今天争取做两万五,明天做一万五,后天打包,大后天发货。”老林应了声,指挥大家往机器里加原料。阿强跟着老林,在旁边递工具,时不时帮着调机器速度,学得很认真。
九点多,小娟跑进来:“老板,广州李总打电话,说想在包装上印个‘新品推荐’的标,能不能加?他说加了好卖。”阿澈赶紧去看包装,包装是空白的,加个标不难。他给包装厂老板打电话,对方说:“现在送过来印,中午就能给你送回去,不耽误你生产。”
阿澈让小娟回电话:“跟李总说没问题,中午就能把包装送回来。”小娟笑着应了,转身去打电话。老林跟阿澈说:“还好能加,要是不能加,李总该不高兴了。”阿澈说:“客户的要求只要能满足,就尽量满足,这样才能长期合作。”
中午十二点,包装厂把印好“新品推荐”标的包装送来了。阿强和陈阳一起搬进来,老林检查了下,印得很清楚,没出错。大家吃完饭,继续生产,生产线一直没停,车间里的嗡嗡声没断过。
下午三点,玲玲拿着检测报告过来:“老板,刚测的这批没问题,脆度和湿度都对,海苔味的也没出错。”阿澈接过报告看了看,递给老林:“继续盯着,别出岔子。”
四点多,小敏跑进来:“老板,浙江李老板打电话,说想提前一天收货,下下周三就能到,能不能行?”阿澈赶紧找老林,老林摸出生产计划表:“浙江的货明天打包,后天发货,物流走快点,下下周三能到,没问题。”
阿澈给浙江李老板回电话:“没问题,下下周三准能到。”对方很高兴,说以后还跟他合作。挂了电话,阿澈跟老林说:“你看,满足客户的要求,客户就愿意跟咱们长期合作,订单自然就多了。”老林点点头:“你说得对,咱们就得这么干。”
晚上七点,广州的两万五盒脆片全生产完了。大家都累得满头大汗,阿强也不例外,衣服都湿透了,但没喊累。阿澈说:“今天大家辛苦了,早点回去休息,明天早点来,把剩下的一万五做完。”
大家收拾好东西,陆续下班。阿澈和老林、阿强最后检查车间,关了电源,锁了门。老林跟阿澈说:“阿强这小伙子真不错,今天干了一天,没喊累,还帮着修了次机器,以后肯定是个得力的帮手。”阿澈说:“嗯,等他熟悉了,就给他涨工资,好好留着。”
三人往村口走,路上没什么人,只有路灯亮着。阿强说:“老板,林师傅,我觉得咱们这厂子挺好,大家都挺实在,我想长期干下去。”阿澈笑了:“只要你好好干,咱们厂子欢迎你长期干,以后厂子做大了,还能给你涨工资,当主管。”阿强高兴地说:“谢谢老板,我肯定好好干!